颌面部间隙感染

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理特点】

颌面部间隙存在于颌面部筋膜之间,组织结构较松散,其感染容易向邻近组织和间隙蔓延,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从病因来说最多见于牙源性,系细菌通过病灶牙或牙周病变致间隙感染;其次为腺源性,即细菌经由淋巴途径侵入局部淋巴结致化脓性炎症,继而穿破淋巴被膜扩散致间隙感染,多见于儿童,少见于血源性感染,主要发生于免疫力缺陷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者。

【选择检査的顺序】

1.  CT检查  首选CT,可以初步鉴别炎症与肿瘤性病变,并观察邻近骨质情况。

2.  MRI检查  较CT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并进一步与其他病变鉴别,同时可明确骨髓腔有无受累。

左侧咀嚼肌间隙炎症
A. MRI横断面T1WI平扫示左侧咬肌周围软组织增厚,呈不均匀等信号,邻近脂肪间隙模糊不清;B. MRI横断面T2WI示病变呈不均匀高信号;C. MRI横断面增强后脂肪抑制序列示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范围显示清晰,后缘与腮腺分界不清;D. MRI横断面增强脂肪抑制序列示病变累及深部筋膜,边界不清。

【影像学表现】

1.  CT平扫表现为颌面部肌肉肿胀、增厚,肌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增强扫描后病变肌肉和肌间隙内出现不均匀强化,对病变的范围显示更为清晰。

2.  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对比度,对病变在肌间隙内蔓延的情况显示较CT更为理想,表现为T1WI上肌肉肿胀,信号减低,肌间脂肪的高信号内见有不均匀的条带状等信号影;T2WI病变肌肉和肌间脂肪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组织呈不均匀强化,可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如图)。

【评价】

CT 可以对病变做出初步诊断,可明确显示病变邻近骨质情况,用于病变的筛査。MRI多方位联合应用,尤其脂肪抑制增强扫描对病变累及范围显示准确、清晰。

作者|王振常等

编辑|杨海

审核|头颈编辑部

关注一下 精彩不停

版权申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及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微信y779243973},我们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