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头颈影像大赛“影林争锋”海选系列(八)

病史

女,37岁,左眼肿胀半月,左侧鼻塞,时有涕中带血,鼻内镜示:鼻腔、中鼻道肿物,边界不清,质软,灰白色,触之易出血。

左右滑动查看完整CT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完整MRI图片

一、影像表现

CT平扫:左侧鼻腔筛窦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肿块突入左侧眼眶球后区,视神经受压,眼球外凸,同时侵犯左侧上颌窦,骨窗观察,左侧眼眶内侧壁、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鼻中隔中部骨质及筛板吸收破坏,病灶侵犯右侧鼻腔。

MRI: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信号,肿块内后部近鼻咽部见局限性片状短T1长T2信号,鼻腔前部肿块内示片状长T1短T2信号改变,增强呈不均匀中度强化。

二、概述

淋巴瘤为发生于鼻及鼻窦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结外淋巴瘤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根据免疫组化分T、B和NK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多位于鼻腔,常见于亚洲、拉美,并具有进行性血管破坏性生长方式常引起坏死和骨侵蚀,易并发感染。我国90%以上鼻腔鼻窦淋巴瘤为NK/T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多位于鼻窦,北美和欧洲多见。

1、病理与病因:

病因学:不清,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鼻腔鼻窦第二位常见肿瘤,占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14%。

2、临床表现:

最常见体征:鼻塞、流涕、鼻出血、疼痛及鼻区或面部肿胀,检查见鼻粘膜坏死、溃疡出血,表面常有干痂或脓痂。

疾病人群分布:主要见于成年人,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平均年龄53岁,男女比例4:1。

三、影像学表现

最佳诊断依据:鼻腔前部或中线结构病变伴有坏死,邻近皮肤增厚——NK/T细胞淋巴瘤;鼻窦较均匀等信号软组织肿块,浸润邻近骨质——B细胞淋巴瘤。

部位:NK/T细胞淋巴瘤多位于鼻腔前部或中线结构,B细胞淋巴瘤多位于鼻窦,以上颌窦常见。

形态学:不规则形。

CT表现

平扫

A)局限型NK/T淋巴瘤最常见,多位于鼻腔前部或下鼻甲,向前以浸润鼻前庭、鼻翼及邻近面部皮肤;密度不均匀,内可见不规则形坏死形成的低密度影;鼻中隔、下鼻甲破坏。

B)弥漫型NK/T淋巴瘤表现为鼻腔中线区明显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充满鼻腔及上颌窦、筛窦,半数以上病例累及邻近的面部软组织、牙槽骨、硬腭、眼眶、鼻咽部、颞下窝、翼腭窝等。

C)B细胞淋巴瘤多位于鼻窦,表现为窦腔内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窦壁可出现轻微破坏,窦周常可见软组织浸润。

增强CT:

NK/T淋巴瘤不均匀中度强化

B细胞淋巴瘤均匀中度强化

MR表现:

T1WI低或等信号

T2WI等信号 NK/T细胞淋巴瘤信号多不均匀,伴有坏死;B细胞淋巴瘤信号多均匀。

T1WI增强

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早期发现骨髓浸润,能清晰显示肿瘤沿神经周围蔓延的途径。

推荐影像学检查

最佳检查方法:NK/T细胞淋巴瘤——CT;B细胞淋巴瘤——MR。

备忘建议:CT+MR联合使用有助于显示肿瘤的范围,为肿瘤分期提供准确可靠依据。

四、鉴别诊断

1.鳞状细胞癌:为明显的溶骨性骨质破坏,骨质破坏较严重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为中心有坏死区。

2.Wegener肉芽肿:中下鼻甲和鼻中隔破坏,窦壁骨质增生硬化,可出现“双边征”常累及肺和肾等。

3.内翻性乳头状瘤:多起源于中鼻甲附近的鼻腔外侧壁,无论肿瘤大小呈分叶状。MRT1WI增强脑回征是其特征性表现,MR T2WI等信号,中等强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精要

鼻腔前部或鼻中线区黏膜坏死、溃疡形成,鼻中隔骨质破坏,鼻背面颊软组织增厚要考虑NK/T淋巴瘤,鼻窦较均匀的等信号软组织肿块,周围骨质浸润性改变,要考虑B细胞淋巴瘤。

编辑:杨海、于小明

审核:中国头颈医学影像论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