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这些坏习惯,令家常饭菜比外边更脏!
“外面吃饭不干净,在家做才卫生。”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想法,然而,近日美国洛杉矶公共卫生局做的一项“家庭厨房食品安全调查”发现,只有34%的人在家做饭能达到卫生的标准,其余的人或多或少有些不卫生的习惯。
其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饭前、饭中、饭后的清洁问题
每次做饭前都应该擦洗桌面,消毒,清洗菜板和厨具。做饭过程中,接触生肉的用具应该及时用温水洗净;做完饭后应立即将台面、墙面、厨具擦洗干净。特别是厨房的抹布问题,这是因为抹布最容易藏匿细菌,海绵和抹布上,每6.5平方厘米的平均带菌数分别为1000万个和100万个,这会影响大脑神经和运动能力,甚至可能导致瘫痪。
建议:抹布用完后要洗净并晾干,最好能在阳光下晾干,因为紫外线是最天然的“杀菌剂”。并且要保证每周用开水煮一次,一般将抹布完全浸没在水中,水开后持续煮15分钟便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要注意的是,就算是每次都认真清洗,抹布上仍残留不少细菌,解决的办法就是经常更换抹布。
2、不注意水槽的卫生问题
实际上,厨房水槽有超过50万个细菌,是卫生间平均细菌数的1000倍。这是因为,水槽潮湿并经常积有垃圾,若不及时清理,病菌就会在隐蔽的缝隙里生长。这意味着,碗碟、厨房用品甚至双手等都可能被其污染。所以如果洗樱桃草莓时有一颗掉进水槽里,还是扔掉吧。
3、菜板拿来就用,生熟不分
菜板应开水烫洗,生熟分开,家里要准备两块砧板,保证生熟分开。由于没煮熟的菜上有较多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因此,菜板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污染,如果再用这样的菜板切熟食,就会使熟食污染。砧板使用后,需将其洗净并立置或悬挂晾干,而且每周要用开水冲烫一次,以达到消毒灭菌的效果。
4、不注意筷子的卫生问题,筷子只用不换
“如果木筷、竹筷使用时间过长、木屑松动,确实容易滋生细菌。筷子长期用水洗涤,含水量特别高,长期将筷子摆放在不通风的地方,会让筷子变质的几率提高。很容易成为细菌生长的温床,如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而发霉的筷子,有可能被黄曲霉素污染。”使用被细菌侵蚀的筷子,轻者可能导致感染性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发霉的筷子则会产生致肝癌的物质“黄曲霉素”。所以说“半年不换筷子可能致癌”的说法是真的。
在一日三餐中,筷子很容易受到细菌的侵染,尤其是长年不换的筷子,更容易让感冒、胃病等病毒细菌在家人中循环传染。因此,筷子应定期烫洗、更换。存放筷子的笼子或盒子要及时清洁。
建议:筷子要勤更换,筷子如果经常搓洗也容易使筷子变粗糙,出现许多细小的凹槽,容易残留细菌。因此,筷子最好每半年就更换一次。
5、炒完菜不刷锅接着炒
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 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而且在不刷锅再接着炒菜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本在锅里残余的菜很容易烧焦,这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隐患。 因此,建议大家不要舍掉刷锅这一步骤,为了健康和菜的好卖相,还是洗刷吧!
6、剩饭剩菜冷藏不及时
很多人吃过饭后剩的饭菜,往往都是等它凉一会再放冰箱,这种做法往往是爱了冰箱,不爱自己。这是因为饭菜冷却的过程中,食物温度如果处在4℃—60℃,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细菌就会增加1倍,而现在的冰箱制冷技术可以,剩饭菜直接放冰箱也浪费不了几度电,因此剩饭剩菜应该及时放入冰箱快速冷却。
建议:冷藏前,尽量把食物切成小块或打散,放在较浅的容器中,冷却得会更快。冷藏的熟食应在2天内吃完,冷冻的熟食不应超过3个月,并且食用前一定要彻底加热。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的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都会有一些炒菜的小习惯,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节约的行为,或者是看起来很正确的行为,去会让癌症找上你!
1.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产生苯并芘致癌
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习惯:刚炒过鸡蛋,锅里还有一些底油,放点油再接着炒其他的菜,这样很节约。然而,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而且不刷锅接着炒菜,原本在锅里残余的菜很容易烧焦,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隐患。
2.炒完菜马上关油烟机:可能会诱发肺癌
有人喜欢炒菜结束后,立马关掉油烟机,然而就是这一随手习惯,却暗藏“杀机”。如果炒菜时火特别大,且菜烧焦的话,会引发有害物质释放,对呼吸系统产生危害,有诱发肺癌的可能,所以炒完菜最好不要马上关油烟机。事实上,油烟机排除废气也是需要时间的,炒菜结束后仍有未排干净的废气残留在厨房。炒完菜后,不妨让油烟机继续运转3~5分钟,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
3.油冒烟时才下锅:反式脂肪酸伤身体
怎么看油是否热了?很多人会回答看到油锅冒烟就行了。但油锅冒烟时,油温往往已经达到200℃以上,此时把菜下锅,产生的致癌物会增加患癌风险,蔬菜中的很多营养素也被破坏了。营养师建议,在烹饪过程中,最好是热锅冷油,油在高温状态下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是有害的。
4.剩下的油用来炒菜:残留致癌物含量高
很多人不舍得倒掉炸过的油,继续炒菜。专家建议,食物油最好只用一次,在控制好油温的情况下,最多2~3次。使用多次用过的油,里面会有残留致癌物,主要是苯并芘的成分,还有些醛类、杂环化合物等。
提 醒
油炸、爆炒等烹饪方法,虽能做出可口的菜肴,但在医生眼里,这类烹饪方法可能制造更多的“致癌物”,特别是肺癌、食管癌以及肠癌都与不健康的烹饪方法有关。下面教大家几个避免致癌物产生的小技巧:
裹层面糊再煎炸
炸丸子、炸鱼、煎牛排等,煎炸这类食物时,肉类的蛋白质经过高温可产生致癌物。要想减少致癌物产生,可在原料外裹一层厚度适中的面糊(可用淀粉、蛋清混合)再下油锅煎炸。面糊可起到隔离作用,不让肉类直接在高温的油里加热,最大程度减少这两种致癌物产生。
炒菜时加醋、勾芡
建议在炒菜时,多加点醋,因为醋可避免蔬菜中维生素C丢失,而维生素C可阻断亚硝基化合物(一种可导致消化道癌症的物质)形成。另外,减少食物中维生素C丢失,最好别倒掉炒菜时的菜汁。
如果您在炒西红柿、小白菜等比较容易出汤的菜时,可在出锅前勾点芡,让淀粉把菜汁浓缩起来,尽可能多地保留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
做饭前不擦台面
做饭前要先给厨房操作台面进行消毒,菜板及厨具也要重新冲洗一遍;做饭过程中,接触生肉的用具应该及时用温水洗净;做完饭后应立即将台面、墙面、厨具擦洗干净。抹布最容易藏匿细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微生物学教授查尔斯·戈巴博士主持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海绵和抹布上,每6.5平方厘米的平均带菌数分别为1000万个和100万个,这会影响大脑神经和运动能力,甚至可能导致瘫痪。抹布应经常更换,每天使用后最好用开水消毒5—10分钟。
做饭时不摘戒指
有时即使你做饭前洗手,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食物的卫生。调查显示,28%的人不经常剪指甲,做饭前不摘掉戒指、手链等饰物,这都会将暗藏的细菌带到食物里。
剩饭剩菜冷藏不及时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饭菜冷却的过程中,食物温度如果处在4℃—60℃,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细菌就会增加1倍,因此剩饭剩菜应该及时放入冰箱快速冷却。冷藏前,尽量把食物切成小块或打散,放在较浅的容器中,冷却得会更快。冷藏的熟食应在4天内吃完,冷冻的熟食不应超过3个月,并且食用前一定要迅速加热至74℃以上。
不注意冰箱温度
冰箱的内部温度通常在冰箱门外侧都有显示,一般情况下冷藏温度为4℃、冷冻温度为-18℃最好。如果冰箱没有温度显示功能,最好将温度计放入一杯水中,置于冰箱中间的架子上,以便随时测控冰箱温度,保证食品安全。
几个菜连着炒
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李莉介绍,炒完菜剩下的锅垢等残留物经过反复的煎炸炒后,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尤其是刚刚炸过食物的锅。每炒完一道菜,应该立刻刷锅,不给致癌物留机会。
冰箱食物塞太满
冰箱里的食物塞得过满,不仅会影响冰箱工作,还会使食物间细菌交叉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存放时,生肉应该放在最下层,并保证与即食食物和其他果蔬分开,以防污染其他食物。每种食物间最好有一定距离,防止细菌通过接触传播。
菜板拿来就用
菜板、菜刀要经常洗烫、消毒。然而,生活中懒得做的大有人在,有的只是用抹布一抹了事,这样做很不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