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高效“早蛙”模式(下篇)——黑斑蛙孵化后期的主要养殖管理工作
上篇推文我们主要提到了关于黑斑蛙 “早蛙”模式中黑斑蛙苗种孵化前后的具体工作,而本篇主要讲解孵化后期的主要养殖管理工作,其中包含蝌蚪期、幼蛙期、成蛙期。
黑斑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要经历受精卵期、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成蛙期5个阶段。一般蝌蚪期和变态期的过程要经历40-50天,而后才开始逐渐变成幼蛙上岸摄食。根据黑斑蛙不同的生长阶段,全价配合饲料的物理形态和营养需求有所区别。
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鸡蛋清(只要蛋清,不要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藻类加强肥水。
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清新无污染,藻类丰富,溶氧充足,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溶氧量>6mg/L。
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光照以室内自然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厘米。
小蝌蚪10天以后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粉剂饲料,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者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
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厘米。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水的深度以20~35厘米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
生长中期的蝌蚪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15日龄后蝌蚪除投饲料以外,适当添加菜叶,浮萍等植物。
生长中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切忌暴饮暴食,注意均衡投喂。
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注意清除池内饵料残渣。勤改底,保持底质洁净。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到4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生长后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厘米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
生长后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饵料,比如新鲜的鱼块,动物内脏等等。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厘米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饲料要品种多样、优质,正确掌握好合理的投饲量,不可过少过多,每天定点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均衡,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适当增加。在蝌蚪采食旺季,或变态前后,应更严格做好投喂管理工作,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因环境条件的不适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早期孵化的蝌蚪应加强饲养,促其正常变态。在开始变态的时候注意加强钙质的补充,帮助其正常变态。
蝌蚪发育到45-50天左右,慢慢开始出前腿,逐渐减少投喂。蝌蚪上岸进入缩尾期,此时蛙肺部逐步发育完善,肺部开始变为主要的呼吸器官,(蝌蚪变态是由鳃呼吸转变为肺呼吸的重要过程,在这个阶段是非常脆弱的需要细心照顾,蝌蚪养的好,幼蛙死的少)。此时需要及时的逐步退水,露出食台区。以免处于变态期的幼蛙长时间在水中被淹死。幼蛙上岸退水后用聚维酮碘或者硫醚沙星喷雾消毒。
幼蛙上岸后食台陆地两边的护水草及护栏草保留不动,根据天气情况去除铺设食台位置的杂草。
蛙变态数量在30%-50%间开始铺设食台。变态上岸的幼蛙,整池数量达到60%-70%,统一开始训食。
训食要定时,定点,定量。训食未完成期间,不要随意改变喂食时间。刚开始训食,饲料最好早晚各一次。早上投喂20%;下午投喂80%。如果晚上蛙吃的饱,早上会吃的比较少,注意控制好量,避免饲料浪费过多。
喂食时间可定在每天早上7点--下午4点开始投喂(具体时间根据自己情况定)。经过3-7天的驯养,幼蛙全部都会开口吃饲料。在训食过程中遇到阴雨天,在雨停了就及时喂料。(见缝插针,避免长时间不喂出现严重的大吃小现象)。
幼蛙训食完成后就可以做好后期的遮阳工作。(如:水稻遮阳网或其他一些遮阳植物等等(水稻可以提前几天栽下)。
幼蛙开始吃食2-3天开始,就要注意预防肠炎,以及保肝护胆。
注意事项:幼蛙训食的成功率和时间,决定了蛙的养殖周期和个体大小。投喂上一定要保持均衡,蛙要吃饱。饲料投喂不均衡,蛙吃不饱,会出现一定的残食现象。蛙个体小,蛙吃蛙吃不下去,结果就导致吃的被撑死,被吃的被吞死。这是蛙的规格差异分级的第一阶段。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成蛙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快速催肥,所以投料一定充足,青蛙吃不饱,刚刚吃好,吃不完,相对比来说,吃不饱的蛙大小分化严重,这样下来就会导致相互蚕食的现象,从而影响产出和效益。理论上来说,刚刚吃好是比较合适的,但是这个度难以把握。建议让蛙吃饱后,少量剩余。实践证明,让蛙一直处于旺盛进食状态和蛙偶尔吃不够的状态相比较,可以提早上市7-12天,如若实在把控不好,建议少量多餐;另外做好两方面的管理,一个是环境的护理,包括通风,换水,消毒,解毒等,一个是肝胆肠的护理,由于催肥期肝脏饲料负荷重,一定注重保肝护胆,提高饲料吸收,转化,利用效率。
由于早蛙前期,温度偏低,蝌蚪生长速度慢,且需要快速催肥,所以建议全程使用最少40蛋白甚至42蛋白的优质饲料,并且在蛙吃1、2号饲料时,一定选择可促进骨骼生长发育、能拉伸骨架的饲料,毕竟现在市场蛙价由规格决定,而规格由骨架决定,好的饲料虽然表面看起来价格高,但是料肉比低,蛙的长势更好更快,蛙体质更健康,并且料肉比每升高0.1,相应饲料成本则上升几百元每吨,所以用越便宜的饲料反而成本越高,风险越大。
刚开年,因为有存塘老蛙,种蛙的存在,加上市场的需求量还不是特别大,这时候会有一定的价格。到了5月开始,老蛙逐渐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蛙价格逐渐上升,到6月中到7月初,老蛙基本卖空,新蛙还不到上市规格,这时候蛙价达到一年的最高峰。7月中下,新蛙开始逐渐加大上市,蛙价开始回落。到8.9两月,蛙大量上市,价格回落低谷。了解了这几年的市场变化规律,相信大家也清楚,每年上半年的蛙价相对比下半年高,端午节前后蛙价达到顶峰,所以建议大家在七月下旬前将蛙出售,因为七月底新蛙将会陆续大量上市,蛙价将会出现明显下跌。
若要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