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开放」教育十日谈·岳麓书院:国学、传统与现代

课程摘要

中国本没有“国学”一说

国学问题,跟近代的中国文化密切相关。在西方文化没有进入中国以前,中国没有国学一说,中国的学问就是中国的学问。但是从明朝末年,中国的学者对中国的过去开始质疑。王阳明开始到顾炎武,这些学者想把经学范围打开,重新整顿。

从康有为到俞大维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是第一次综合改革。康有为的三变,正好代表着转折期间很剧烈的变化的步骤,这步骤是很即兴的,也很冲动的,并没有经过深思考虑,而且也并没有真正钻研到里头。康梁的失败就引起了民国以后在军阀割据之下,留学生回国,胡先生胡适带队,要白话代替文言。这个后果是,进步的分子认为我们要丢掉过去,重新开始,一切向西方去。这国学的研究、中国文化的研究就搁在一边了。一直等到北伐成功以后,湘军成员的后裔,林则徐一直到民国谭延闿然后俞大维,这些人与胡先生关系若即若离,和蔡先生关系比较近一点,也不是特别近。三股力量中,蔡先生是要站在国学立场上去研究西方学问。然后俞大维,俞就派了许多人由他带领了到欧洲去到美国去学军事科学,到了后来两弹一星就是这些人的搞出来的。

国学的更新

我的恩师方东美先生就拿德国哲学里面的美学里面的情感部分,拿进来解释许多中国思想,有很好的见解;新儒家熊十力,拿佛家来解释中国学问;像牟宗三,就拿德国的康德哲学来解释。见解有有真有假、有好有坏。论诗的话,台湾新诗人像余光中学的英诗,他运用中国的典故,运用中国的音韵,甚至于平仄,做得很成功。又比如说,白先勇,昆曲本来是快要死掉了,但是那一线之机放在白先勇手上大放光彩,昆曲变成中国剧种的一时显学,而昆曲的许多可学之处,慢慢被学西洋舞蹈、西洋音乐剧、歌剧采用出来变成合并的东西。这条路就是越走越宽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