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用途成为耕地保护新要求——深读中央一号文件之六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保护耕地的一条硬杠杠,也是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反复强调的。
但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除再次强调要守住这条红线外,还提出了保护耕地的新要求: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提高耕地的质量。
仅是保住18亿亩耕地,还不能确保粮食安全。还需要管住这18亿亩耕地的用途,确保将有限、最优质的土地用来种粮,才能保住我们的“饭碗”。因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
由于效益的驱使,耕地的“非粮化”是目前值得重视的一大问题。特别是城市资本到农村流转土地后,使流转土地“非粮化”现象日趋严重。城市投资者所流转的土地,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最优质、最适宜种粮的土地。而目前,在一些地方,将永久基本农田用来挖塘养鱼、栽种果树、种植蔬菜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一号文件中已经明确: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同的管制目标和管制强度,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
除将加强土地、特别是流转土地用途的监管,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用来种粮,遏制住耕地的“非粮化”外,提高耕地的质量,也是保护耕地的又一重大决策。
2021年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这是一号文件中提出的提高耕地质量的一大目标。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文件中已明确,将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并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中央和地方共同加大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
农业绿色发展,将是提高和保护耕地质量的一项重大措施。按照中央的部署,将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等。
严格耕地用途的监管,遏制住耕地的“非农化”和永久基本农田的“非粮化”,提升耕地的质量,这既是耕地保护的新要求,也是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罗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