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厚池:筑路绝壁交通人 一步千年蜀道通
筑路绝壁交通人
一步千年蜀道通
为修建一条横亘在悬崖绝壁上、近乎呈直角的攀缘路,打通大山和外界的脱贫路,他用脚步丈量山路,在绝壁山崖上攀缘勘测,首次为修筑村道调用重型直升机进行“空投”,采用“陆空”并行的工程策略,成功打通阿布洛哈村出山路的最后一公里,在凉山脱贫路上,将最后一道天堑变为开阔通途。
他是筑路绝壁,打通我国最后一条通村硬化公路的建设者;也是跑遍全省88个贫困县,冲锋在扶贫路上的先行者;
他在26年的职业生涯中,从眼到行,亲身见证现代路网遍布川蜀大地。他是胡厚池,现任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处长,在工作中多次承担急难险重的山区道路的设计和修建,是曾用双脚丈量山路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阿布洛哈村,在彝语里的意思是“高山中的深谷”“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个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布拖县的小村庄,是个地跨两大峡谷、三面环山、一面临崖的村落。凉山州曾被称为“中国最贫困角落” 之一,而阿布洛哈村就身处凉山州辖区内。全村65户253人,人口虽不密集,但这里的村民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村旁的悬崖和河谷成为出村的必经之路,跋山涉水成为村民出村的真实写照。村内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最陡坡度接近90°的绝壁山道;另外一条需要沿着羊肠小路下山,至谷底的金沙江支流西溪河,再渡河爬山出村。而一旦下暴雨,水位上涨,便无法通行。
从2005年开始,阿布洛哈村开始陆续解决水、电、网问题,但村子里的交通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脱贫攻坚全面启动后,四川省以“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为目标,积极推动农村公路建设。
2018年,阿布洛哈村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们围绕省上的道路建设目标展开热烈讨论。其中,村民吉列子日说:“当时,我觉得阿布洛哈肯定快修路了,但绝大多数村民都觉得不可能, 因为悬崖上开路太贵、太难,没法修,就算修也不知要等多久。”村民都觉得这是一项无法攻克的难题。
可就在2019年6月,一件让阿布洛哈村全部村民震惊的事情发生了——一辆辆印着“四川路桥”字样的工程车开进深山,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就此开土动工。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给热情高涨的村民泼了一盆冷水。全长仅3.8公里的通村公路施工进度非常缓慢,且作业期间每天都会遇到塌方。用了4个月时间,只完成3公里的公路铺设和一个未完成的隧道。
施工队再次遇到重大难题:隧道挖不通。如何攻克悬崖峭壁障碍,打通全国最后一条通村公路,成了众人一时攻克不下的难题。面对必须完成的庄严承诺和巨大挑战,胡厚池临危受命,任现场服务指导组组长,进驻布拖县阿布洛哈村硬化路施工现场。
进驻阿布洛哈村的当天,胡厚池就准备一睹这条悬崖路;不仅如此,他还实地走了一遍这条悬崖路。“之前在攀枝花,我走过荒山的悬崖,可没想走南闯北多年,阿布洛哈的这条悬崖路还是让我的腿发抖。”他说。事实上,早在2002年,胡厚池就曾与同事前往攀枝花市米易县,进行GPS地质勘测。那时的他们进入深山无人区,在更为陡峭的绝壁上徒步攀缘,同事甚至还因一时不察,差点跌落山崖。面对“崖况”稍好一些的阿布洛哈村道路工程,胡厚池还是预感此行不易。
然而,受命来到阿布洛哈村之前,厅领导就下过“你一定要把路修通了再回来”的命令。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无人不知,胡厚池也不例外。
“全国脱贫看四川,四川脱贫看凉山”。凉山作为四川脱贫任务最重的“三区三州”之一, 其脱贫攻坚事关全国脱贫攻坚大局。而位于大凉山腹地的彝族聚居区、极度贫困村阿布洛哈村,能不能按照要求在 2019 年底通路,直接影响着凉山的脱贫攻坚战局。所以不管怎样,都得让阿布洛哈村这条乡村硬化路通起来。
面对目标,胡厚池有把不可能化为可能的精神。而修建阿布洛哈通村公路最大的“不可能”就是实现多点施工作业,使悬崖峭壁上的 “路”能双向掘进!面对挂在绝壁上仅有的两条羊肠小道,走人都十分危险,挖掘机、装载机、潜孔钻等施工设备根本无法运到对岸的阿布洛哈村施工现场。如此,只能从村庄对岸单向渐次进行作业。施工方曾组织工人徒步进村向外开挖,找了200多名工人下沟再爬到对面施工现场,可仅用一些简单工具作业,效率太低, 完全达不到预期效果。
一筹莫展的胡厚池与施工方和凉山州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反复就此商量,大家想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救灾时,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曾用过俄罗斯米—26直升机调运挖掘机等设备,凉山的森林防火也时常配置有类似的重型直升机待命,便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租用直升飞机调运施工设备进村。
有了可行之策后,胡厚池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咨询团队,并与州县交通运输部门和总承包单位接洽相关事宜。通过层层审批,他终于成功借调到一家民营航空公司的重型货运飞机。彼时已临近深秋,飞机从广西起飞赶赴凉山,同时位于昆明的飞机航油供应车也启程向着凉山出发。当时的情形,用胡厚池的话来说,就是“四面八方赴凉山”。
不同于常规的飞行环境和航线(飞机着陆地点附近没有指挥塔台),飞机要想顺利着陆,就只有靠两个飞行员的经验低空盲飞。而施工现场的山崖与周围环境形成的葫芦口山坳,一旦形成山风,不仅会增加飞行难度,还可能导致 “空投”的地点偏航。因此,飞机飞行作业对天气质量要求很高。可偏偏好事多磨,不期而遇的一场大雪让飞机到场后又足足停留了3天,胡厚池等一众人内心也苦苦煎熬了3天……
2019年12月3日,这架米—26型货运飞机吊着一台挖掘机,飞抵阿布洛哈村上空并成功投放。前后“空投”共5次,耗时整整3天, 最终将所有施工设备运到村里。而得到飞机空中“支援”的村道建设,每天能向前多推进10余米。
然而,在距硬化公路连通村庄还有一公里时,村道修建工程再次遇到瓶颈。
一台靠直升机吊到山谷中的挖掘机因山体塌方被砸毁。
这不得不让胡厚池聚集施工队召开紧急会议。经研究发现,原定的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施工方案,是要在这里修建盘山公路,也就是说需要沿着山壁凿出一条路来。但如今却发现阿布洛哈村的山体根本没有开凿盘山公路的条件,因为大部分山体表面风化严重,容易破碎, 非常容易造成塌方。
“于是,我们紧急召集10多位专家再次踏勘现场,经过反复论证,决定放弃原方案,最后一公里还是要'穿山’修隧道,釆用'三隧加一桥’的方案推进,也就是说短短3.8公里的公路有3个隧道加一个战备钢桥。就这样,最后这一公里就变成路、桥、隧的组合。”胡厚池说道。
其实,胡厚池一行人进驻阿布洛哈村之初就遇到了难题,安全住房的搭建以及材料来源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当时胡厚池就在设想:能不能建设一座永临结合的摆渡缆车跨过这段峡谷,这样既能运货也能坐人。
2019年的最后一天,载重5吨6平方米大小的缆索摆渡车横跨400多米的江面,成功将原本3个小时的出村时间缩短为30分钟。
2020年6月30日, 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开通“金通工程”乡村客运班线,阿布洛哈村“悬崖摆渡车”成了村里的一处景观。至此,四川交通扶贫“走”完最后一公里,曾经“能要人命”的悬崖路一去不回,随之而来的是“能让人幸福”的“车路双通”。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属于巴蜀大地的千古嗟叹。胡厚池刚进入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设计院工作时,整个四川省还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从胡厚池的老家重庆綦江坐长途大巴抵达成都,在道路畅通的情况下,都得耗时近20个小时。而且当时的四川道路交通整体落后, 路面绝大多数没有做到硬化,甚至很多县城都没有一条三级道路。
直到1995年9月,成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四川省才拥有了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双向 4 车道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沿途经过成都、资阳、内江、重庆等川渝沿线城市,途经14个县(市、区),直接将从成都到重庆的行驶用时缩短至原先的1/4, 极大地提高了四川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就此开启了四川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新篇章。
2000年,四川省高速公路里程数达到1000公里,位居全国第七。2007年前后,我国进入“基建时代”,开始大肆兴修土木工程、道路交通及其基础配套设施。同时, 四川省的交通建设投资持续高位运行,已连续10年投资逾千亿元。
胡厚池自参加工作始,就始终深耕在交通运输建设领域。从最初在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后来调任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负责路网规划、高速公路勘探设计和干线公路项目的前期工作;从雅西高速干海子大桥、雅康高速兴康特大桥,到二郎山隧道建设,都有胡厚池的身影。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交通人,胡厚池在从业26年间,亲身见证川蜀大地上密布的现代路网的建成通行,一条条经济大动脉通江达海,一条条民生大通道纵横城乡。在数以万计和胡厚池一样的四川交通人的努力下,四川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令人惊叹的成绩书写着人类交通史,使一个个超级工程出现在巴蜀大地上。
多年的交通一线勘测工作经验,让胡厚池养成近乎本能的职业习惯,整个四川交通版图,被他一步一步走过之后,都成了他头脑中的三维立体坐标系。用胡厚池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个四川交通线路图就在脑袋里,每到一个地方,我基本能判断是走在哪条路的哪一段,是什么方位;如果不用导航,我应该是最会规划出行路线避免堵车的那一部分人。”
今天,四川的交通如同川剧绝技一样,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变脸”。川蜀大地的高速公路网,骨架已基本形成;国省干线网,不断提档升级;农村公路密似蛛网,48.6万平方公里的城乡镇村,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截至2020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39.4万公里,居全国第一,等级公路比例达到96%, 高级和次高级路面达到93%, 进出川大通道达2个,183个县(市、区)已有 135个通高速公路。尤其是近10年来,突飞猛进的四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加速形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让四川真正从“蜀道难”走向“四方通达、大道出川”,日益成为西南地区经济重省和发展引擎,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全国经济发展 “第四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庆,胡厚池在新的工作岗位,以新的方式投身于巩固拓展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事业中,他再一次体会到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召:要和四川交通人共同努力,将四川交通运输推进到一个更便民、高效、智能的新层面。他也借此时机,与四川交通行业的后辈们共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更敏锐的职业素养和更深远的前瞻学识, 把四川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得更好,为加快建成交通强省和巴蜀大地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