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机构专用的“精准指标”(上)
最近券商公开了一个的“精准指标”,机构就是在这个指标的帮助下,精准躲过在2015年中、2018年初的大顶。最难得的是,这指标不带半点玄学,完全基于客观数据。
不仅如此,2019年的“春节躁动”、2020年春节开盘后的果断抄底、随后抱团股长达一年的大行情,这些一般投资者抓不到、机构却抓得死死的机遇,都在这个“精准指标”的掌控之中。
这个指标还告诉我们,为什么最近一些顶流基金经理认为,今年的“抱团股”必须换一批?
核心结论
1、“精准指标”告诉我们:一年前机构选择白马股,是因为它们性价比最高。一年后机构舍它们而去,是因为它们性价比最低。美债的作用只是“推波助澜”。
2、我们能获取的数据不足以自制“精准指标”,但有一种巧妙的方法,不但能曲线救国,还更精准。
3、放在全年的维度,白马股不具备大级别的机会。但放在4月份,乃至第二季度,却是有大的机会。
4、新一批的“抱团股”不会在基金一季报浮出水面,指望“抄作业”的人只能抄在山顶上。自己动手,方可丰衣足食。
文章有点长,今天先讲前半部分的原理。
一个机构专用的“精准指标”
最近天风展示了一个“精准指标”,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沪深300股息率之差,绘制曲线,并对它做一个布林带化的处理。成型就是这么个样子:
当股债收益差到达2倍标准差(深蓝色的上轨),反映的是债券收益率比股市的股息率高很多,投资股市的性价比极低,这时候机构就会毫不犹豫地卖出股票,换成债券。这种情况出现在2015年中、2018年初。
同理,当到达-2倍标准差的时候(浅黄色的下轨),就是股市性价比极高的时候,曾经出现在2014年跨年大水牛的启动点、2016年跨年价值牛的底部启动点、2018年长熊的终点。
乃至后面的2020年春节后开盘暴跌即见底、2021年春节前“抱团股”瓦解,这个指标都给出了精确的转折点,背后的主宰还是股债收益差。
美债收益率的剧烈波动、中美的货币释放,这些让人误以为的“决定因素”,其实即使没有发生,股市的大方向也不会变,这些因素只是加速了股市的运行。
2012年以来,股市从庄家当道,到游资崛起,再到机构横行、外资搅局;从炒消息、到炒技术,再到价值投资、炒逻辑、跟风抱团;规律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但是并没有逃出“精准指标”的魔掌,可见这个指标很纯粹,抓住了股市的核心规律。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机构,这些专业投资者大多都是根据股市和债市收益率之间关系的变化,来调节股债组合的比例:股市的性价比高,就把一部分债券换成股票;股市性价比低,就把一部分股票换成债券。
而在大多数时间里,股市是由机构主导的,是机构之间理性博弈的结果,所以说这个“精准指标”的核心思路非常科学。更巧妙的是,经过布林带式的处理,2012年以来的几乎每一轮大顶和大底,都被简单粗暴地提前识别。
遗憾的是,这个指标在我们能接触到的软件里都没有现成。对于机构来说,国债收益率和板块股息率都是必备的数据源,有了这思路,在他们的系统里就可以轻易做出来。但对于一般投资者,先不说布林带化的处理还是有点门槛,光是沪深300的股息率,只要不是wind的会员,根本无从下手。
这就是机构为什么敢展示出来——秀了肌肉,还不怕被小散们掌握“先进武器”。
改良版的“精准指标”
“精准指标”有两个痛点:沪深300股息率数据的获取、布林带化的处理。这决定了它只能是机构专用的指标。
由于对投研的沉迷,以及天生不服气的执着,竟然让我成功做出了一个改良版的“精准指标”——不但解决了数据源的问题,还绕过了布林带化的小门槛。
首先,既然股息率的角色是衡量股市收益率,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用另一个更经典的股市收益率指标来替换——PE(市盈率)的倒数。
沪深300的PE数据在很多低成本的软件,甚至一些免费的网站上都有提供。然后稍微处理一下,倒数之后就是沪深300的收益率。
然后,把“收益差”的思路改一下,换成“收益比”。因为在正常时候,在机构眼中,股市的风险是债市的两倍,所以他们要求股票的收益率也是债券的两倍。
举个简单粗暴的栗子:债券收益率是5%,那么股票的收益率要有10%以上,机构才愿意买;而如果债券收益率是10%,那么机构对股票收益率的要求就是20%,而不是15%。
也就是说,用“收益比”代替“收益差”,理论上应该更科学。所以,也不排除机构真正用的是“收益比”指标,而不是秀出来的“收益差”指标。
经过替代和改良之后,结果出乎意料的漂亮:
除了2015年最后一小波疯狂赶顶,2012年以来的股债收益比被精准限制在0.3~0.6倍的区间,这个区间实际上就是机构主导的上下限。2012年以来每一轮大牛市都启动于0.3,止步于0.6;每一轮大熊市都止步于0.3。
要注意的是,指标里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我国的,不是美国的。美债收益率虽然疯狂,虽然号称对A股核心资产有定价权,但也走不出0.3~0.6的国内股债收益比区间,走不出这个指标基于的最纯粹的逻辑。
如果对比一下前面的“精准指标”,你还会发现这个改良版的股债收益比指标,不但每一个大顶大底都跟“精准指标”同步,而且看起来更直观,甚至更精准!
这一期就聊到这吧。后半部分的内容,过两天会更新出来。有疑问或者指正的,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想看到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投研分享,请点击上方的名片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