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用生命歌唱光明的使者(散文)
文/宾泽文
暑日,我和妻携幼孙郊游,羽扇纶巾,徜徉于江岸林道,至一小叶榕树下,忽听枝叶处传出一阵欢快的知了鸣响之声。我驻足寻声望去,细心搜寻,发现两只灰色知了正在振翅歌唱。我欣然,便想悄悄用手机拍照,留下一些念想。然,身后的小孙子却跃跃欲试,说要上前捕捉,声动之时,惊动知了,它们“吱”的一声,飞走了……
我斥孙儿:知了是圣虫,不能伤害它们。孙儿问为什么呀?我一时无语,沉默了许久,心中渐渐涌起一些往事来。
我儿时贪玩,常戏于山野池水之间,逗趣于花鸟虫草之中。掏鸟窝,钓鱼蟹,捉青蛙,罩蚂蚱,网蜻蜓,尤喜捕知了。因为我喜欢知了,喜欢它们常于盛夏酷暑之季,绿树枝叶之上,放歌于大自然,给人一种沙漠中见绿洲、饥渴中饮甘泉的怡然舒心之感。我还特别喜欢看知了一身盔甲、亮翅纹首的模样,总觉得它是一个会唱歌的武士。于是,便想捕捉知了以供趣玩。当时,我和发小们,置一长杆纱网,循知了歌声找到目标,然后悄声静气,将纱网伸近知了,快速捕罩即得。然后,将被捉回的知了,置于小竹笼之中欣赏。那刻,知了非常惊恐,收翅闭眼,不吃不喝也不动。我们用细棍轻轻敲其花翅,打口哨逗它鸣唱,它们却总是用沉默抗争,始终静伏不动,一两日便静静死去……那时,是我们最悲哀的时刻,我们怜之,在池旁树下挖个小坑将它们埋了……
如此情景,几次之后,我明白了,知了被人剥夺自由之后,是养不活的,也不会为我们歌唱的。便顿时生出一种负罪感:既如此,捕之就是害之,捕它何益?以后便再也没去捕蝉了。反而每次偶遇蝉鳴,总是避而远之,生怕打扰了它们的生活,破坏了他们的生存。
以后随着年龄增大,经历了一些沧桑世事,每每想起儿时捕蝉之事,心里便隐隐作痛,直到有一次我读到一段关于知了生长状态的文字时,我惊愕了。原来知了由虫卵变幼虫后,需隐于泥土之中三年,忍受三年之久的痛苦蜕变,才能突破黑暗成蝉面世。然而它长成蝉后,只能在大自然生活四个月,在树皮上产卵后,就悄然死去了……
啊,经历了三年的黑暗世界,却只有四个月短暂的光明生活!多么凄惨的生命状态!
于是,我想:怪不得知了总是尽情鸣唱、欢歌岁月啊!它太珍惜光明、热爱生命了。由此,我也就更深刻地理解了一些古诗人,为什么总是将知了写成“光明的使者”、“生命的歌手”了……
(宾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