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地理过程类(高考重点)

微专题:地理过程专题[高考经典] (2018·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如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提信息]①材料指出龙卷风是湿热气团强烈抬升,在地面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而形成的。②图中显示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以美国中部平原南部相对较高。③图中显示美国本土的地形特征是东西各有南北走向的山脉,中部是南北贯通的平原。[妙思考]题号答题方向解答关键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龙卷风的成因。由材料可知,龙卷风的形成是由于湿热气团强烈抬升,小范围形成超强低压,带动汇聚气流高速旋转。因此分析湿热气团来源地只能从较低纬度方向分析,湿热气流抬升从图中看不是地形原因,只能考虑冷气团的作用,发生旋转的原因从超强低气压这一信息分析①指明来源地时应抓住图中的地名②分析抬升原因时应抓住冷暖空气交汇、受热上升、加热空气几个要点③分析旋转原因则强调地转偏向力第(2)题本题考查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平原地形对气流的南北运行无阻挡作用,利于冷暖气流交汇抓住“平原”这一地形特点,突出平原对气流无阻挡作用这一关键第(3)题本题考查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龙卷风发生突然,历时短但破坏性很强,对人类危害很大主要强调龙卷风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尝试解答] (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3)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习题巩固]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锋在移动过程中,受到地形的影响,其性质和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改变。下图为庐山对锋的阻滞示意图。

材料二 1961~1970年间庐山附近两地各月降水量(单位:mm)表。站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总量星子县37.764.1131.4176.9224.7271.5163.685.549.43466.838.61 344.2九江市47.675.3133.3166.3202.9218.6140.184.262.647.773.647.81 300.0(1)结合材料一,分析庐山云雾的形成过程。(2)依据材料二,分析庐山附近两地6~8月降水量变化的共同特点及其成因。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庐山东北和西南部有冷锋向东南移动,而庐山西北部出现了准静止锋,可推知该准静止锋就是冷锋受庐山阻挡形成的;气流受山地阻挡后必然出现上升运动而水汽降温凝结多云雾。第(2)题,注意问的是降水量变化,从表中数据可看出6~8月降水量逐渐下降;长江中下游6月出现梅雨天气而降水多,8月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天气而降水少。答案:(1)冷锋在往东南移动过程中,受山地阻挡,前进受阻,并被迫停留在山前地带,转变为准静止锋。同时气流遇山地抬升,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因而多云雾。(2)降水量逐月减少。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梅雨天气,降水丰富。8月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2.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问题。(28分)

(1)判断图示季节,并阐述理由。(6分)(2)指出图中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和此时冰岛的主导风向。(6分)(3)某月份,干燥东北风与潮湿西南风交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6分)(4)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影响。(10分)答案:(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气压带南移)(2)(冰岛)低压 偏南风(3)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会合。(4)夏季,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 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东亚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该气候区雨热同期,使东亚地区成为典型的水稻种植区。

地质作用过程类问题的分析方法[高考经典]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命题点睛]核心素养落地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综合思维:根据图文信息推断贝壳堤的形成、演化过程区域图+文字材料根据结果倒推原因,建立因果链[解法指导]

答案:(1)C (2)B (3)D[知识链接]1.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2.堆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习题巩固]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横断山脉东侧,海拔3 222 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读图,完成1~2题。

1.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大致形成过程是(  )A.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抬升B.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活动—地壳抬升—周边岩层被侵蚀、搬运C.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地壳下陷—沉积作用—地壳抬升D.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下沉—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2.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A.依然是桌状山B.起伏和缓的丘陵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D.峰林、峰丛广布解析:第1题,材料中的“下部是石灰岩”,是沉积作用形成。“地形倒置的向斜山”说明先有沉积作用后有板块水平挤压;再板块挤压产生断层,形成褶皱断层;之后岩浆沿断层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断块抬升,地表覆盖的玄武岩不易被侵蚀,形成桌状山。故选A。第2题,如果上层为石灰岩,容易被流水溶蚀。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溶蚀作用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广布。故选D。答案:1.A 2.D冰川运动时(冰进),冰川包裹或推着碎屑一同前进。当冰川部分消融后(冰退),消失冰体中的碎屑就地沉积,最前端的推移物称为终碛,原冰体底部的包裹物称为底碛。后退碛是由于冰川在后退的过程中,发生局部的短暂停留而产生的冰碛物。冰川每消融一部分,这部分冰川体所包裹的物质就会沉积下来,当冰川完全消失后,就会形成一系列环状的沉积地貌。下图是大陆地区冰川作用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冰川消失后,对图示区域的地貌特征表述最为贴切的是(  )A.阶梯状B.波状起伏C.平坦开阔D.崎岖不平4.图示地区经历的大规模冰进、冰退次数是(  )A.一次冰进,一次冰退B.一次冰进,两次冰退C.两次冰进,一次冰退D.两次冰进,两次冰退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在冰川作用之下,冰川消失后,图示地区地貌会呈现波状起伏的特征,故B正确。第4题,冰进是冰川在重力作用下的前进过程,冰川前端会出现较多的冰碛物,在冰川消融的过程中,冰碛物堆积。图示地区第一次冰进到达终碛处,而后冰川消融退缩,短暂停留后又继续后退,所以是一次冰进、两次冰退,故选B。答案:3.B 4.B(2020·泉州质检)“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下图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5~6题。

5.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岩石属于上图中的(  )A.A   B.BC.C       D.D6.推测“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结晶——风力侵蚀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结晶——海水侵蚀解析:5.B 6.D 第5题,石柱是玄武岩,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图中A是侵入岩,B是喷出岩,C是沉积岩,D是变质岩。第6题,北爱尔兰地处大西洋中部,处在早期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带,地下岩浆形成的火山不断喷发,后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玄武岩,再经海水侵蚀形成巨型石柱群。永和的晋陕大峡谷,属于壮观的“嵌入式蛇曲”景观,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了地下的岩石里。据此完成7~9题。

7.晋陕大峡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是(  )A.地壳持续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蚀、凹岸堆积B.平原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C.地壳稳定—峡谷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垂直下切D.峡谷地带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积8.图中河段(  )A.A处河岸比B处陡峭B.A处河水流速快于B处C.B处被侵蚀的泥沙从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D.B处易形成水下堆积体9.图中箭头表示河流流向,则(  )A.D处为凸岸,C处为凹岸B.C处与D处可能会相连C.若C、D两处相连,C处先淤塞D.C处与D处均为凸岸解析:7.B 2.C 3.B 第7题,据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地下的岩石里,所以“嵌入式河曲”的形成要先经历侵蚀与堆积,后经历地壳抬升、流水下切。第8题,图中河段B处为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峭,A处为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A错误;同一横截面的河水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河道,而B处流程较长,故B处水流速度快,B错误;B处被侵蚀的泥沙在压力作用下沿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C正确;B岸为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不易形成堆积体,D错误。第9题,据图可知,C、D两处皆为凹岸,A、D错误;C、D两处在长期的流水侵蚀后河岸后退是有可能相连的,B正确;若C、D两处相连,图中河流改道,弯曲河段会形成牛轭湖,D处位于图示河段上游,泥沙较多,在牛轭湖进水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会先淤塞河道,C错误。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完成10~12题。

10.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1.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C.乙、甲、丙        D.乙、丙、甲12.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量C.地势        D.基岩性质解析:第10题,壶穴主要是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示大水潭的枯水期水位低于壶穴分布区,不可能对壶穴产生影响,则壶穴形成的季节应该是河流的丰水期,即夏季。第11题,材料显示壶穴形成演化分为“碟”型、“倒Ω”型、“锅”型三个阶段,结合图示形状,可推断C正确。第12题,壶穴成因为“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侵蚀程度与流量、地势、岩石硬度等因素有关,与气温关系不大,故作用最小的因素是气温。答案:10.B 11.C 12.A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回答问题。(24分)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8分)(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形成过程。(8分)(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8分)答案:(1)地势相对较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板块运动引起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原或盆地,在隆起的高原上,通过流水不断侵蚀和搬运,导致河谷发育,随着流水下切、侧蚀,河谷不断加深、展宽。下图为某河谷地形图,图中T1、T2、T3、T4是不同地质时期流水沉积的鹅卵石。

(1)说明图中鹅卵石的形成过程。(12分)(2)推测河流T4以上剖面没有鹅卵石分布可能的原因。(8分)(3)列举该河谷“V”型剖面原先所属的岩土层消失后在河流中下游形成的地貌。(6分)答案:(1)河流上游两侧山坡的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石块随流水进入河流;石块在流水搬运途中相互摩擦并受流水长期的磨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鹅卵石;当流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时,鹅卵石便沉积下来。(2)有两种可能性: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非沉积区,没有鹅卵石沉积;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3)冲积扇、河流沿岸平原、沙洲、河漫滩、河口三角洲。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有“

”型谷,如东非大裂谷。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河相沉积物,请你指出河相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解析:第(1)题,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处纬度高 ,地质历史时期,冰川发育,受冰川的侵蚀,形成“U”型谷;冰川消融后,谷地受河流的侵蚀,形成“V”型河谷。第(2)题,越往下游,河流携带物质受到的冲刷和摩擦时间越长,沉积物的磨圆度越好;河流下游,河水的流速减缓,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较细;同时受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的影响,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第(3)题,河流谷地的热量、水分、土壤、植被等条件较好,利于人类活动。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形成“V”型河谷。(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好。(3)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地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泥沙堆积,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其形状似希腊字母“Ω”,但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竟然也穿行着这种曲流。考察发现,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左图示意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右图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

(1)推测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2)阐述镶嵌在太行山区峡谷中的曲流的形成过程。(3)分析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答案:(1)高原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流在侧蚀和堆积作用下易形成曲流;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曲流形成后能够得到长时期的保留。(2)太行山区在地质史上地形平缓,河流形成曲流;后来,地壳缓慢抬升形成太行山,河流落差不断加大,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3)修筑防洪大堤,使曲流难以形成;对曲流进行人工裁弯取直以利于防洪和航运,使曲流难以保留。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位于贵州西南部,该地区石灰岩广布,总面积47.63 km2,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峡谷区域。花江峡谷喀斯特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石漠化现象严重。水海坝附近岩层裂隙发育明显,峰丛地貌最为典型。图a为花江喀斯特峡谷地质剖面图,图b为该地月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 生长在此处的植物表现出石生性、耐旱性、喜钙性。顶坛花椒是广泛栽培于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的地方品种,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该地区已建成数万亩的连片顶坛花椒生产基地,顶坛花椒林成为当地主要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发现,花椒林下保留低密度矮小的杂草,有利于水土保持,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但是当地农民有时需要刈割杂草。(1)说明水海坝附近地表峰丛地貌的形成过程。(2)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花江峡谷的植被表现出耐旱特点的原因。(3)分析近年来顶坛花椒成为当地主要人工林的原因。(4)推出当地农民通常在何时刈割杂草,并说明理由。答案:(1)地表分布的石灰岩为可溶性岩石;岩石多裂隙发育;该地夏季炎热多雨,雨水沿裂隙侵蚀、溶蚀,长时间作用形成峰丛地貌。(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易渗漏;地形坡度大,水资源存储条件差;夏季高温,蒸发旺盛,造成本地区地表土壤缺水,易发生干旱,因此生长在此处的植物具有耐旱的特征。(3)当地自然环境条件适宜顶坛花椒的生长;花椒种植规模大,品质好,产量高,经济收益大、水土保持效果好;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国家政策支持。(4)5月至9月(夏季)或雨季。理由:夏季(雨季)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杂草的种类和数量增多,杂草的密度和高度增加较快, 刈割杂草可减少对花椒林生长的影响。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台特玛湖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腹地,历史上有水道与罗布泊相连(如下图)。国家测绘总局1959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台特玛湖面积达到183 km2。随着中上游社会经济用水需求的剧增,1972年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干涸并露出坚硬的钾盐壳,台特玛湖成为塔里木河的尾闾湖。10年后,台特玛湖消失,随之消失的有湿地和湿地生物,居民也相继搬离。1991年,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成立,经过多次生态输水,2017年台特玛湖湿地总面积达到511 km2,形成一个大淡水湖,湖泊生态迅速恢复。但台特玛湖已不能再为罗布泊生态给水。

(1)分析20世纪后期台特玛湖消失时间晚于罗布泊的自然原因。(2)推测罗布泊地区钾盐壳的形成过程。(3)简述台特玛湖恢复的意义。答案:(1)台特玛湖位于罗布泊上游,补给水源相对充足;台特玛湖的入湖河流流程比罗布泊短,蒸发和下渗也相对较少;台特玛湖水位低至不能外流时,罗布泊失去水源补给而干涸,台特玛湖变成塔里木河的尾闾湖,干涸的时间晚于罗布泊。(2)上游河流流域的含钾岩石破碎分解,钾盐溶于水中随径流汇集到罗布泊;罗布泊为广阔的内陆湖,湖面蒸发旺盛,钾盐日渐沉积;河水断流,钾盐出露地表。(3)利于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缓解土地荒漠化;利于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利于改善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的气候环境与水环境。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帕图斯湖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7 000吨的海轮可直抵湖北岸的阿雷格里港,该港为巴西南部重要港口,有铁路、公路通往周围各大城市。注入帕图斯湖的雅库伊河为巴西货运量最大水系之一,流域内和湖区西岸为发达的农牧区,盛产大豆、玉米、烟草、牲畜、羊毛等。大豆是喜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有很强的吸肥能力,与烟草、牧草等作物进行轮作,与玉米进行套种。材料二 图Ⅰ为帕图斯湖周围区域地图;图Ⅱ为大豆与玉米套种景观图。

图Ⅰ

图Ⅱ(1)海岸潟湖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分析狭长状的帕图斯湖的形成过程。(2)简述该地区成为巴西重要大豆产区的自然原因。(3)分析阿雷格里港成为巴西重要的农牧产品输出港的区位因素。(4)简述帕图斯湖发展航运的最大限制条件和解决措施。答案:(1)陆上河流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当潮水向岸边运动时,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并受由北向南流动的洋流(巴西暖流)影响,形成高出海面的长条形离岸沙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的狭长状湖泊。(2)该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气温较高;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较多;与玉米套种,由于玉米较高,大豆获得的直接日照时间较短;与其他作物轮作,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持土壤肥力;自然条件适合大豆生长。(3)阿雷格里港周边地区是发达的农牧业区,农牧产品丰富,商品率高,出口量大;阿雷格里港是水、陆交通枢纽,是农牧产品集散地,帕图斯湖有水道与大西洋相连,便于海运,利于农产品输出。(4)泥沙淤积,水位较浅。解决措施:湖区西岸避免过度垦殖,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泥沙,减少入湖泥沙;定期清除湖底淤泥,疏通航道。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区域简图。钦查群岛位于秘鲁的西南部,主要由3个花岗岩岛屿组成,地表植被稀少,表层部分岩石近似圆球状,呈现由表及里、层层剥离的现象。岛上的悬崖和洞穴中生活着至少600万只海鸟,号称“飞禽王国”,它们是岛上唯一的常住居民,在群岛上生活了数百万年,留下厚达50 m的粪便层。19世纪后,岛上开始种植葡萄。目前,该群岛葡萄以品种多、品质好、味道甜驰名世界。

(1)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钦查群岛圆球状岩石的形成过程。(2)分析钦查群岛成为“飞禽王国”的主要原因。(3)分析钦查群岛葡萄品质优良的有利区位条件。(4)有人认为钦查群岛应继续扩大葡萄种植规模。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地质作用可从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角度分析,注意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作用。第(2)题,“飞禽王国”是指海鸟多,可从生存空间、食物、栖息地、天敌、人类干扰角度分析。第(3)题,葡萄品质优良,可从自然(光照、昼夜温差、环境等)和人为(农药、化肥等)两方面分析。第(4)题,可从区位条件与可持续发展意义的(经济、社会、生态意义)角度分析。答案:(1)钦查群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沿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花岗岩;之后地壳隆起,花岗岩出露地表;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球状风化),花岗岩出现由表及里、层层剥离的现象,因而呈圆球状。(2)纬度低(地处热带),气温高,鸟类的理想越冬地;附近海域盛行上升补偿流(或秘鲁寒流流经),鱼类丰富,为海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岛上人类活动少,对鸟类干扰少(秘鲁政府的保护);生存空间较大,岛上栖息环境多样;天敌少。(3)该岛降水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鸟粪作为肥料,土壤肥沃,避免了化肥的滥用;气候干热,病虫害少,施用农药少;人类活动少,环境优良。(4)赞成:葡萄品质好,消费市场广阔;增加收入(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扩大就业机会。或不赞成:当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扩大种植规模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易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对鸟类干扰大,破坏鸟类的栖息环境。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马尔马拉海位于亚洲小亚细亚半岛和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之间,东北经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沟通,西南经达达尼尔海峡与爱琴海、地中海相连,是亚欧大陆之间断层下陷形成的内海,海岸陡峭,平均深度183 m,水下地壳破碎,地震、火山喷发频繁。在亚洲的海岸上,绵延不断的小山,一列挨着一列,形成里亚斯型海岸,即海岸线的总方向与山脉构造线走向大致直交的海岸,也称为横向海岸。下图为马尔马拉海地理位置及里亚斯型海岸形成示意图。

(1)指出马尔马拉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简析马尔马拉海亚洲海岸分布着绵延不断的小山的主要原因。(3)简述马尔马拉海形成陡峭的里亚斯型海岸的主要过程。(4)说明马尔马拉海冬、夏季均利于船舶航行的主要条件。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的重要地理位置。马尔马拉海位于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上,是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山脉地形的形成原因。马尔马拉海亚洲海岸在地质时期由于内力作用形成一列列山脉,后被外力不断侵蚀而形成绵延不断的小山。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海岸的形成过程。里亚斯型海岸是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一列列山脉,山脉之间凹陷形成谷地,后发生地壳运动,马尔马拉海断裂下陷,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谷地,海浪不断侵蚀山脉,形成陡峭的海岸断崖。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条件。马尔马拉海夏季多晴天,风浪小,能见度高;冬季,周围陆地阻挡西风,风浪较小;海域较深,滩礁较少;海流较慢,利于航行;终年不冻,利于全年航行。答案:(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黑海与地中海(爱琴海)之间的唯一通道。(2)地质时期,非洲板块不断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隆起一列列山脉;山脉不断被外力侵蚀,海拔降低,形成绵延不断的小山。(3)由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一列列接近与海岸垂直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凹陷形成谷地;后发生地壳运动,马尔马拉海断裂下陷,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谷地;海浪不断侵蚀山脉,形成陡峭的海岸断崖。(4)夏季多晴天,风浪小,能见度高;冬季,周围陆地阻挡西风,风浪较小;海域较深,滩礁较少;海流较慢,利于航行;纬度较低,终年不冻,利于全年航行。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库尔德宁位于新疆巩留县东部山区,是南北走向的山间阔谷,与雪山平行。特殊的南北走向,使得库尔德宁冬暖夏凉,四季气候宜人,降水丰富。1984年这里被辟为自治区雪岭云杉自然保护区,2000年又被确定为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库尔德宁是天山山脉森林最繁茂的地方,拥有单位蓄材量世界罕见的云杉森林资源、完整的原始森林类型及植被,保护区内有1 000余种高等植物,146种陆栖脊椎动物和196种昆虫,堪称亚欧大陆腹地野生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1)推测库尔德宁特殊地形的形成过程。(2)分析库尔德宁气候冬暖夏凉的原因。(3)说出库尔德宁成为“天然基因库”的有利条件。解析:第(1)题,任何地表形态都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库尔德宁所处的天山山区是岩层褶皱隆起形成的;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库尔德宁受流水作用的影响大。第(2)题,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地形、洋流、海陆分布、地表植被等),结合库尔德宁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即可。第(3)题,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地形等)和社会经济因素(人类活动强度、政策等)。答案:(1)受内力作用影响,库尔德宁东西部褶皱隆起,中部凹陷形成谷地;后受流水作用影响,谷地不断展宽加深,形成阔谷。(2)该地区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夏季该地区受东、西、南三面山地的阻挡,到达谷地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该地区森林繁茂,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强;冬季受北部山地的阻挡,该地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高。(3)冬暖夏凉,降水丰富;垂直地域分异明显,生物种类多;该地区人口密度低,且地形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政府的保护力度大。(3点即可)23.(2019·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乌尤尼盐沼(含有大量盐分的沼泽地带,下图),曾经是海洋。平均海拔3 656米,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高原上,是世界最大的盐沼,漫长的旱季湖水干涸,湖面几乎被一层近乎水平、厚厚的盐壳所覆盖。雨季(12月至次年1月)暴雨后,盆壳表面常形成深约一二十厘米的积水,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面,美轮美奂,被誉为“天空之镜”。

简述乌尤尼盐湖的形成过程。解析:读图,乌尤尼盐湖位于板块交界处,早期,该地为海洋,受板块挤压作用,安第斯山脉隆起,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泊。该地东西两侧受高大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海洋水汽进入,降水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无河流流出带走盐分。答案:该地曾经是海洋,地壳抬升成为高原湖泊;东西山脉阻挡海洋水汽,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干旱,降水少;地势低洼,河流汇入,长期蒸发而形成盐湖。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主峰海拔4 165米,山顶终年积雪,山区自然风光独特;其山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山脉东南部一年四季烈日炎炎,热浪滚滚,沙漠广布,山麓地带有喜温湿的棕榈分布;阿特拉斯山西北部地区气候宜人,花木繁茂,风景如画,赢得了“北非花园”的美称。

(1)指出阿特拉斯山脉的走向,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说明其形成过程。(2)简析阿特拉斯山西北部和东南部景观差异的形成原因。(3)简述M地有棕榈树生长的自然原因。解析:(1)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延伸方向判断,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该地位于非洲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相向水平运动碰撞挤压,垂直上升运动,隆起形成山脉。(2)读图,阿特拉斯山东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形成沙漠。西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阿特拉斯山阻挡了沙漠的扩展和西风的深入。所以山脉两侧的景观差异很大。(3)读图,M地位于沙漠边缘,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热量丰富。M地有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经过,灌溉水源充足,有适合棕榈树生长的自然条件。答案:(1)东北—西南走向。形成过程: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向水平运动碰撞,挤压垂直(隆起)上升运动。(2)西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加上山脉阻挡了沙漠的扩展,形成“北非花园”;东南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再加上山脉对西风的阻挡,形成沙漠。(3)纬度低,热量丰富;有高山冰雪融水,水源充足;位于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5.(2020·焦作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阿特拉斯造山带位于阿尔及利亚北部,地中海与撒哈拉地台之间,从北向南可以划分为5个构造带:内带、泰勒隆起带、前渊带、大高原和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新生代时期构造带的地质变化促使阿特拉斯山脉形成,隆起的阿特拉斯山脉像一道绿色的屏障,使山脉东南和西北两侧形成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图1为阿尔及利亚北部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分带图,图2为沿AB线所作的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演化剖面图。

(1)简述阿特拉斯造山带形成的地质过程。(2)说明阿特拉斯山脉隆起对其东南和西北两侧自然环境差异的影响。答案:(1)阿特拉斯造山带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成大高原;在挤压作用下,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上升到撒哈拉地台之上,内带上升到泰勒隆起带上;泰勒隆起带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形成褶皱隆起带,众多小型突起构造带共同构成阿特拉斯造山带。(2)山脉阻挡了大西洋水汽的输送,山脉东南侧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山脉西北侧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山脉东南侧地表植被稀疏,以荒漠景观为主,山脉西北侧植被覆盖率高,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山脉东南侧河流稀少,山脉西北侧河流较多,地表水资源丰富;山脉东南侧以荒漠土为主,山脉西北侧土壤发育较好(肥沃)。26.(2020·陕西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陕西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全长约53千米,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端浅宽,下端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出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

(1)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2)说明汉江水流出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3)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简要说明秦岭所起的作用。解析:第(1)题,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地处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壳抬升。河道上端浅宽,下端深窄,属于流水侵蚀地貌,位于秦巴山脉之间的汉江,长期下切侵蚀形成峡谷。第(2)题,汉江流经黄金峡段,河道上端浅宽,下端深窄,两岸山林茂密。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强,水土流失少。地处秦岭腹地,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轻,进入峡谷的泥沙少。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汉江水流出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第(3)题,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位于秦岭南坡,秦岭阻挡冬季风,兴隆岭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秦岭阻挡来自黄土高原的风沙,空气质量好。秦岭南坡是夏季迎风坡,夏季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兴隆岭降水丰富。山脉地势起伏大,气候差异显著,有利于增加兴隆岭生物多样性。冬季不冷,气候湿润,所以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答案:(1)黄金峡地处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壳抬升;汉江长期下切侵蚀形成峡谷。(2)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轻,进入峡谷的泥沙少。(3)秦岭阻挡冬季风,兴隆岭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秦岭阻挡来自黄土高原的风沙;秦岭抬升夏季风,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兴隆岭降水丰富;地势起伏大,气候差异显著,有利于增加兴隆岭生物多样性。

点一下,我就知道你“在看”

(0)

相关推荐

  • 微专题:<em>地质</em>过程

    微专题:地质过程 [高考经典](2020·全国卷Ⅰ卷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 ...

  • 【小题狂刷01】-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一)等值线型选择题

    (一)等值线型选择题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为6~25 km,平均谷深为1 600 m,谷底宽度为762 m.由于人们从谷壁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地层,故被誉为&qu ...

  •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练习:第二单元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

    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下图为某岛屿地质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甲处属于(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

  • 什么是“曲峡”?

    爱地理走天涯 认识"曲流" ▼ 九曲回肠☝ 曲流又称"河曲" 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 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 图源 | 桔灯勘探☝ 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 ▼ 河流 ...

  • 【高三板块】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精练:(28)河流地貌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般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三角洲 ...

  • 【每日一题】河流袭夺

    河流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河流抢夺过来,使原河流改向的现象叫河流袭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青衣江历史上就发生过,最终整体上由原来的纵向水系演化成现今的横向水系,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

  • 【试题精选】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届高三10月大联考试题 地理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届高三10月大联考试题地理 本试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娃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入相应 ...

  • 【二轮专题】 之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部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探考情 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解读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点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Ⅱ2018北京文综,4,4分岩浆岩物质来源与岩浆活动影响★☆☆内力作用与地貌地表 ...

  • 【地理素质】微专题——地理过程

    考情分析年份试卷命题情景命题规律2019Ⅰ卷考查里海湖泊演化过程重点考查地理事物的演化或发展过程Ⅱ卷考查积云的形成过程:考查霍林河流域地表营力演化过程Ⅲ卷考查西伯利亚随着气候变暖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考 ...

  • 【二轮专题】近年高考中的地理过程类问题(附:习题巩固及妙思考)

    (2018·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 ...

  • 【划重点】突击地理过程类

    微专题:地理过程专题[高考经典] (2018·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 ...

  • 做地理过程类综合题需要注意什么?

    地理过程类考题的类型: 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 (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 ...

  • 微专题——区位评价类(完整归纳)

    区位因素是指促使区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或条件,根据区位因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区位形状.地形.地貌.地质.太阳辐射.气候.土 ...

  • 高考生物复习:科学规划为八大专题,都是高考重点!

    一.生命的物质和结构基础 包括: 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 ...

  • 【解题技巧】地理过程类-解题技巧专项突破!

    命题特点 [设问形式]"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等. [考查方式]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 ...

  • 【微专题】高中语文 高考知识简表(附最简解题流程链接)

        [微分享]高中语文高考知识简表(18张) 上面资源 您若喜欢 联系小微 [微简介]语文微光公众号同步资源QQ群 微光力荐 高中语文 解题 最简流程 ··点开任何一条链接 都会给您带来惊喜·· ...

  • 专攻地理过程类综合题,后附大量经典习题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分为自然地理过程和人文地理过程.自然地理过程主要指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系统和其他组成部分的形成与演变,如大气的受热过程.水循环过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