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邢氏河鱼馆 老板不识字卖鱼凭良心
邢兴伦(前排)和他的朋友、员工一起
初旭 文/图
千里沱江披荆斩棘而来,不经意间,与滚滚长江偶然相遇,便有了我们飘香的泸州。可曾知道,就在泸州城郊,千里沱江还与濑溪河相逢,繁荣了富庶的龙马潭区胡市镇,这里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明永乐年为胡市渡,素有黄金水渡之称。这里的河鱼,不摆了,特别是老街滨河广场附近的邢氏河鱼馆,那老板的鱼和故事更有一番风味。
残疾少年也阳光
老板叫邢兴伦,今年53岁,其实问他名字怎么写,他也闹不清楚,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是地道的胡市人,一点也不假,通街人都认识他。他出生8个月,一次发高烧,母亲就请来当地一个江湖郎中给看病,郎中给他打了一针,因为这针恰好打在坐骨神经上,从此他的人生就没有直立行走过,一直双手双脚并用在地上爬行。那时的胡市没有现在繁华,家里也穷,他就一直爬行着在校门外徘徊,直到今天也没有上过一天学。
美丽的沱江
邢兴伦长大了,知晓了一些门外的事情,想找那医生算总账,为自己去维权时,一问,那老郎中早已作古。在许多人看来,他的人生很悲催,但他不这样认为。他小的时候,很孤独,经常爬行着去找街上的孩子玩,看见他那样,小朋友们有些怕,就用石块去砸他,他常被打得鼻青脸肿回来,家人问了,他说自己摔伤的,第二天仍然厚着脸皮去找伙伴们玩。时间长了,善良的他获得了许多同情和友谊,每每街上有热闹的地方,小伙伴总会带上他一块玩,街上的大人小孩都认识这位身体残疾,脸上常挂着微笑的小青年。
他的身体是残疾的,他的人生却是阳光的。为了给母亲减轻经济负担,他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学会了摆摊经商,也大胆去学会了抽沙打鱼。在胡市一带,他还是一把驾船的好手,认滩口,识水位,许多在江边生活多年的人倒向他拜起了师傅。
孝顺是我份内事
后来的日子,他有了自己的事情做,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邢兴伦上头还有哥哥和姐姐,但母亲怕残疾的邢兴伦受苦受累,毫不犹豫地选择和他一起生活。他是个孝顺儿,对母亲自然百依百顺,在胡市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邢兴伦残疾证
邢兴伦残疾证
母亲年老了,行动困难,媳妇要去帮母亲擦身子,邢兴伦坚持让自己来做。他说,媳妇毕竟和母亲没有血缘关系,自己来帮助母亲更实在和贴心,他九十高龄的母亲瘫痪多年,至到去世,也从未生过褥疮什么的。有人劝他别这样劳累,他说,自己是一个残疾儿,母亲把自己拉扯长大更不容易,孝顺就是份内的事情,不因为我残疾。
他知道母亲穷苦出生,穷怕了,母亲躺在床上不能动弹,邢兴伦就给母亲放一扎百元大钞在枕头下,闲来无事,母亲就摸出来数一数,,看见母亲数钱的样子很开心,他也跟着开心,他对母亲的孝顺,让那些好手好脚的人都有些望尘莫及。
卖鱼就是卖良心
邢兴伦有两个女儿,他常对孩子说,你老爸没有文化,遭了不少罪,你们要替老爸好好读书,把我没有学到的东西学到家。两个孩子很听话,如今双双都大学毕业了。老大在重庆某单位上班,老二大学毕业后主动选择和老爸一起创业。
滨河广场
在胡市街上,要说好人缘,邢兴伦的算一个。他家住在胡市三街,年久失修,街房很破烂。两三年前,邢兴伦凭借自己的好人缘,居然引来了一个地产老板,在老街搞起了开发。他以房还房获得了住房和门市。门市恰好就在滨河广场边,他和小女儿一起利用自家住房,开了一家可容纳两百多人的邢氏河鱼馆。
沱江河鱼
邢氏河鱼馆以河鲜为主,也有干烧、清蒸和酸菜鱼等吃法。邢兴伦行动不方便,就坐着轮椅在旁边总指挥。客人把鱼点杀后,伙计们就忙碌着把江里打来的鲜鱼麻利地收拾整理干净,将泡姜、泡椒、洋葱、葱白、蒜泥、姜末、猪油、菜油、精盐、胡椒粉、辣椒面等辅料一应俱全,待锅辣油热,下蒜泥、姜末、辣椒面略炒,再放清水适量煮沸,然后放鱼块煮片刻,再放入胡椒粉、精盐,找好口,一锅河鲜即成。真可谓鲜辣爽口,形色美观,营养丰富。客人一边吃得满头大汗,一边赞口不绝“邢老板的河鲜硬是巴适!”
比邢氏河鱼馆更巴适的还在于他的经营理念。这位邢老板从小在沱江边长大,对这里的各种河鲜了如指掌。他和女儿一起,始终坚持卖鱼就是卖良心鱼。他们每天买到多少真正的河鲜,就卖多少,没有买到真河鲜,就干脆告诉客人没有了,要吃真河鲜,明天请早。开张到现在,一年多时间的良心坚守,赢得了许多客户的青睐,每天很早就被人预定了。
河鲜
你想吃真正的河鲜,明天也请早。记得提前打邢老板电话:13982457081哈。他承诺假一陪十,包括沱江转正的他也不卖喲。我们不妨去试试看吧,相信一个苦水里长大的残疾人,假也不会假到什么地方去!走,上胡市滨河广场边品河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