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散文||倾听水蓝的梦

倾听水蓝的梦

在七月的盛夏南行拍摄,对于惧怕阳光炙晒的我来说,需要有追逐另外一种美的勇气和毅力。这个季节城市的花香变得有些索然。我决定去篱上,去原野,去江南的云雾里邂逅那一抹野花的芬芳。

对江南水雾的痴迷,来自于小学课本里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诗作,那“移舟泊烟渚”的意境飘渺而浪漫,那“日暮客愁新”的羁旅之思始终让我怅然,于是,我便一直想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那特殊意景的虚实结合收入镜头。

清晨,新安江温柔又安静,江边一条铺满水草的长堤窄窄地往前延伸,绿树村边绕田生,青山郭外垂幕云,显得如此素朴淡雅。清澈的江水如镜如梦,两岸的青山迤逦空濛,晨风拂过,鸟声婉啼,苍翠蜿蜒,一江清波舒缓流过,好像总有一种难以抵挡的魅力诱惑着你,那还真是令人欲罢不能。

露珠儿懒懒地趴在芦苇叶片上耍赖,一任苇笛摇曳却不肯离开。各色的野花,繁星密布似地散落在江岸的怀抱里,在清新的空气中吮吸着那丝丝的甘甜。鸟儿在芦苇丛里啁啾鸣啼,或亲吻或戏水或一跃而起,或消失在晨雾中,或跳跃于绿树间,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鲜活和灵动。

连绵青黛倒影水面,浑然一幅山水画卷,浑然一支云水之谣!

江那边山坳的农家屋顶,缕缕炊烟与晨雾在不经意间融为一体,宛如轻纱般铺展弥漫开来。迷雾中依稀可见几位村妇在岸边石阶上浣洗衣服,捣衣砧声不断传来,江波微澜悠悠荡荡。这砧声,敲打着李白子夜吴歌里寂寞的罗衣。这砧声,从辛弃疾的霜月客梦中幡然醒来。这样的墨色江南静谧如诗,竟始终盘桓在我久远的寻觅里。除了这里的自然风光,还有那些古老的村落,以及吱吱呀呀的斑驳水车。石磨在时光里不紧不慢地哼唱着岁月之歌,而那些牧童的短笛只能留在记忆的帷幕里。

在党的小康政策引导下,村村寨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一座座崭新的农家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平坦的康庄道路直通农家,一个个美丽的乡村也逐步趋于城市化。只是,有的地方却似乎少了一些因地制宜的独特个性,而失去了个性化的乡村也就缺少了原来固有的内涵风貌。古老的石磨早已沉默,那一遍遍推碾的乡愁何处寻觅?如果河水不再那么丰盈,那水车像孤独的老者那样静卧在昨天的回忆中,也许,那仅剩的棒槌砧声会慢慢远去,让人何处倾听洗衣者的歌声?伫立江边,我用深深浅浅的脚印,不断丈量着内心里那份怅惘……

我们正在慢慢丢失的,恰恰是这份质朴本真,恰恰是这无法替代的华夏传承。

一行白鹭在对岸群山之际曼舞,不时变换着队形,划过长长的弧线,飞过水湄,飞过忘川。

此刻,一叶扁舟在黛山和晨光的倒影中轻盈而来,两岸的村庄、山峦、树林、岸堤被雾气笼罩着时隐时现,恍如仙境。

有村民路过,停下来很有兴致观看我的摄影,他们说:“一定要好好拍,我们这儿好漂亮的。”那话语里满是对于家乡的热爱,更是对于进入小康化境的自豪和舒心。

霞光将斑斓的颜料尽情地涂抹在江面,水面上层层碎金不知疲倦地流淌跃动,如一幅幅锦缎闪耀其中,激荡心头。一样的时空流转,两种不同的自然场景,演绎出了新安江的绝代风华。

渔舟在暮色里载歌而归,而我的思绪随着那“云带雨,浪迎风, 钓翁回棹碧湾中”的词意,在咿咿呀呀的桨橹声中飘向了远方……

如果说清晨里的新安江如一首恬淡的诗行,那么黄昏里的渔舟唱晚就如同一支悠扬的笛声婉转在江面。

这些年去过的地方,每一种美的事物都会让我感动萦怀,它们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席卷心头,总是期待着再次相逢在山水画面里的触动,而事实却是,有些人,有些事,离开之后,很难再见。

月明星稀,窗外,水泽里蛙鸣一片,岸边小路上不时传来几声吴侬软语,任由夜色撩拨的新安江不疾不徐地流淌在我的梦里……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陈颖,笔名十月女泽,医疗机构就职,酷爱音乐、摄影、古典诗词等。行走半生,仍是檐下听雪阅梅的女子。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