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总是在效率和时间上,两头下注

这是单华伟的第二百二十七篇原创文章

| 精力

学习工具的配置,是一个很容易“走火入魔”的领域,你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比较,选购,然后焦急的等待快递,之后又是反反复复的后悔,退货,又或者整天摆弄这些东西。
到最后,你不仅多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些琐事上,而且最终你会发现,这些东西并不会提高你的效率多少,更不会帮助你提高毅力,提高你持续工作的能力。
单位时间内的生产量*工作时长=生产总量,提高百分之十的效率,不如多学习和工作一个小时,况且工具对效率的提升往往也就是一个零头而已。
这些年大家都学聪明了,知道要提高效率,不能死耗着,甚至通过限制每日的学习时间来倒逼自己提高效率……这些方法和理念本身都很好,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努力程度和每日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还远远没到要谈提高效率的程度。
说白了,就是在打着提高效率的旗号偷懒,但真正的强者,往往都是效率超高,并且每日工作和学习很长时间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狠人,因为他们,在两头下注

| 消费社会

消费社会一个最大的诡计,便是把“用什么”,等同于“是什么”和“产出什么”联系起来,好像你拿着一个更高端的相机和电脑,有更高的像素和色域,处理的照片就能更好看,有一个平板,效率就能提高很多很多一样。
我们经常见到的情景是,一个普通大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平板和电脑梦,前前后后筹备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买来之后,却主要用来追剧,上课时把高端的笔记本电脑打开,却在上面聊起了微信……
所以,他们到底是购买了一个效率工具,还是一个玩具呢?我相信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所谓“更好的工具”,往往会提供更好更优的功能,但这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它更多的,是在提升体验,而这种体验本身,对一个刻苦学习的人来说,应该是无关紧要的。
一个万元以下的电脑和一个近两万元的电脑,对于大部分非影视等其他专业人士来讲,真的在功能上有很大的区别吗?没有,但广告会把这个产品包装成有关“新”,有关“更强”,“更好”的一个形象,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跨越,变成了“功能”
为什么笔者要强调不要被这些东西迷惑?因为人的心智是有限的,整天被这些东西牵着走,你很难再去认真思考其他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像这样的骗局,在职场、生活和人际交往当中,其实很常见,而你看穿,并且主动逃离这些东西,就是你学者聪明点的重要标志。

| 我钱多怎么着

对于笔者以上的说法,一般有两种回应,一是我钱多,怎么着,二是我没钱,我很安全。
没钱买,不代表你心理不想,笔者所谈的,是一种心理隐疾,而不是要倡导某种消费观,它本身代表着认知的偏差,需要多加警惕。
当然,不管你的理由是钱多,仅仅为了买个开心或者买个情怀,还是为了一些个人情感上的原因,你的购买当然可以随意一点。
虽然笔者对这种东西有所批判,但这些东西实际上也没有多重要,如果你真的那么相信,那他也许可以成为你“自我实现的寓言”和“安慰剂”,我们都是来走一遭的凡人而已,人的一生,不就是自娱自乐吗?
允许的话,可以你给自己买一个好用的工具,如果坏掉了,也要毫不犹豫买新的。但是,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应该更新换代,获得所谓“更高效的体验”而去做无所谓的升级,因为你在这个过程中消耗的精力是不能计算的。
从决定要不要买,到最终下单,等待收货,然后新鲜感褪去,开始反悔,然后持续的关注新产品,继续跳坑,这很也许可以很欢快,但终究是不理智的。
工具,有一个就行了,但是必须要有,不需要太好,最终决定你的成果的,还是你的双手,你的劳动
(END.)
-------------------------
(*^▽^*) thanks for readi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