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感染40%源于接头!接头的使用和消毒你注意了吗?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降低输注刺激性药物风险、操作相对简单、对患者约束较少等特点。

但PICC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据文献报道,PICC患者CRBSI发生率为12.7%~32.7%。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做好PICC消毒是预防CRBSI最重要的环节!

据文献报道,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有四个来源,包括皮肤插管部位、导管接头、其他感染灶的血行性播散以及静脉输液的污染,约有50%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来自皮肤,40%源于污染的接头,其他途径占10%。

一、
无针输液接头使用原则

1、连接在血管通路接口处或者通路装置上的无针输液接头应该使用螺口(鲁尔锁)连接,以保证连接安全。

2、在每次使用连接装置前,应消毒无针输液接头。

3、使用无菌非接触技术更换无针输液接头。

4、无针输液接头只能与无菌装置相连接。

二、
无针输液接头注意事项

1、避免将无针输液接头用于需要快速输注的晶体溶液和红细胞悬液,因为这会使其流速降低。

2、冲管、夹闭及断开注射器的顺序,可根据接头的类型和生产商的使用说明书来决定。正确的顺序,可减少血管通路装置内腔的血液回流量,从而减少血栓性内腔堵塞。

3、经输液接头(或接口)进行输液及推注药液前,应使用消毒剂多方位用力擦拭接头(或接口)的横切面及外围5~15s,并待干。

4、输液附加装置宜选用螺旋接口,常规排气后与输液装置紧密连接。

5、输液附加装置应和输液装置一并更换,在不使用时应保持密闭状态,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完整性受损时都应及时更换。

6、无针输液接头的更换频率的间隔应不少于96小时。

7、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宜随外周静脉留置针一起更换;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天更换1次;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在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即更换。

三、
无针输液接头的消毒方法

经查阅相关临床研究,发现两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消毒方法:

1、输液前后,采用独立包装的单片酒精棉片以正反揉搓法消毒无针接头,用力擦拭接头15秒,待干后再连接螺口输液器、注射器或封管及更换无针接头。

2、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fusion Nurses Society, INS)相关指南推荐采用以下四种消毒剂对无针接头及皮肤进行消毒:70%的乙醇、葡萄糖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 CHG)、聚维酮碘(Povidone Iodin, PVI)和含碘消毒剂。接头消毒剂的选择可以选用葡糖糖酸氯己定与乙醇的混合物,即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包含葡萄糖酸氯己定的持续杀菌和乙醇的快速干燥双重优点。2%的葡萄糖氯己定醇消毒液擦拭5-15秒可预防CRIS的发生,缩短PICC维护时间。

来源:护士网官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