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克看了流泪,索罗听了沉默,星球大战不是电影而是一份战争计划
战后的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在大国合作的前提下,雅尔塔体系宣告成立。但不久之后的1947年3月12日,随着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上的一番演说,冷战代替了雅尔塔体系,成为新的世界格局。
1950年4月14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第68号文件得出结论,为了美国自身的国家安全,冷战战略是十分必要的。这份“积极遏制”的国家战略也成为美国的冷战蓝图。
继杜鲁门之后,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这位刚从世界大战中走出的百战将军,自然对苏联的威胁认识得更加清楚,艾森豪威尔政府在积极扩充军备的同时,提出了多达六项的主要对外政策,并开始以“世界警察”的面貌,数次介入他国和其他区域的矛盾冲突之中。
与将军的直接形成鲜明对比,肯尼迪则将这种“遏制政策”粉饰在所谓的“和平战略”之下,开始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第三世界也出现了美国活动的身影。
频繁对外活动的投入,和逐年增加的财政赤字,让美国战后的经济发展逐渐进入到低谷,1970年美国出口份额下降了13%,黄金储备只占比9.7%,更加要命的是,美国趁着二战东风建立起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发生了动摇,从1960年开始的后来十年,竟然发生了近十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美元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后面的尼克松开始实行较为缓和的国家战略,但好景不长,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大大刺激了美国的敏感神经,卡特政府采取了十分坚决的回击,同时决定再次扩充军力,调整核战略。
但此时的美国经济正是前篱笆宿猫,后篱笆走狗的时候,经济滞涨让美国的通货膨胀高达33.5%,失业人口超过800万。
里根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宣誓就职。
里根认为,“重振经济”才是让美国重现辉煌的首要法门,他所提出的“里根经济学”,就是要将国内经济结构高级化,而“太空工业化”就成为里根经济学的重要突破口。
推动太空产业的新技术革命,从而影响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资源科学和生命科学,进而影响整个人类社会。
美国甚至将太空认为是自己的“下一个边疆”。这样不仅能够摆脱自70年代以来长期困扰美国的经济滞涨问题,又能够为后来的美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潜藏其中的是整个美国反导防御体系和核战略。
星球大战
1983年3月23日晚间,美国的老百姓在家中的电视机上收看里根总统的电视讲话,在这份讲话中,里根向全美国发出了“战略防御倡议”,也就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星球大战计划”。
这份计划早在1979年里根回答《洛杉矶时报》的记者问时就提出:我们能够跟踪苏联的导弹,甚至能够判断他们的到达时间和目标,但我们却不能做任何事,所以我们会集中这一领域的专家去保护我们的平民。
里根自己曾经宣称这份计划完全是自己创造的,但事实上当时主张发展导弹防御的人并不少。在“星球大战计划”提出后不久,美国国防部任命了三个不同的小组,来研究该项计划所可能产生的政治和外交后果。
毫无例外,三个小组的报告一致认为,这都是有利于美国自身的国家安全的重要计划。
1984年3月21日,里根任命曾是研制F-16战斗机的负责人詹姆斯·亚伯拉罕森将军负责“星球大战计划”,4月成立战略防御局,亚伯拉罕森为局长,政府宣布每年将会注资10亿美元并在五年内翻四番。
一年后战略防御局为国会提交了有关战略防御倡议问题的书面报告,详细介绍了以里根战略防御计划为核心的科研和技术工作。两个月后里根签署“172号”总统令,“星球大战计划”正式启动。
该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发展航天运输和发射技术。
美国“挑战者”号先后9次成功携带卫星和太空实验室进入太空并返回。1985年6月,“发现者”号航天飞机为“星球大战计划”进行过一次陆基激光探测、跟踪、瞄准试验,同年“发现者”号完成了拯救失灵卫星的任务。这说明美国已经具备了将天基系统运送至太空轨道的技术,起码是可能性。
即使如此,这项计划始终都被责难的声音包围。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就全力反对该计划,他认为即使建立起一个所谓的太空防御系统,也不会使得美国避免弹道导弹的袭击,哪怕苏联只有百分之五的核弹头打到美国,也会有6000万人死亡。更不用说,这些巨额投资还会让本就不乐观的美国经济再次退入低谷。
但直到布什担任美国总统时,“星球大战计划”也并未取消,只是在预算上稍作削减。
多方反应
面对美国要在自己的头顶上悬一把利剑的前景,苏联的反应可想而知。
在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演说播出伊始,苏联领导人就认识到这是冷战以来自己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苏联外交部长更是直接指出,这项所谓的“防御”计划并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因为它本身就不是防御计划,而是一个进攻性武器,这份计划也是一份彻头彻尾的侵略计划。
和美国斗了三十多年的苏联直到70年代才勉强和美国形成均势,甚至还取得了某些优势,而苏联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每年4%-5%的军费增长,这相当于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5%,这导致苏联想要调整经济结构的计划一拖再拖。
“星球大战计划”无疑打破了美苏僵局,苏联只能咬牙努力保护这种均势,为此只能继续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军费开支占到政府总支出的三分之一。1965年苏联军费开支为320亿美元,到了1981年已经暴增至1400亿,星战计划提出后国防预算又增加了近一半左右。
和军事发展形成反比的是经济形势,与应对星战计划前的苏联相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从11.4%下降到1.8%,1990年直接出现了负增长。这样的畸形发展,让苏联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甚至失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里根借“星球大战计划”拖垮苏联的设想是实现了。
而对于欧洲而言,除非美苏共同削减核力量,任何一家的独大都会令欧洲的安全受到威胁。
联邦德国最早做出反应,1984年联邦德国国防部长就声明,两个超级大国想要谋求对另一方的优势是不会被容许的,因为这意味着有一方必须臣服。法国也难得与德国意见相同,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法国表示,这种做法只会让局势更加难以控制。
而英国人也从最初的“等着瞧”态度转向反对。毕竟英国在80年代曾向美国购买了部分三叉戟导弹增强了自己的核力量,另一方面英国对于这项计划的可行性抱有怀疑态度。但苏联军备实力的加强却是实实在在的,于是英国也开始对星球大战计划提出了自己的异议。
换皮
事情在1986年1月发生了转机。
戈尔巴乔夫代表苏联政府提出了“新思维”政策,希望在稳定的国际关系中着手进行国内改革建设,这要求苏联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
以此为契机,美苏关系走向缓和,但同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导致苏联国内矛盾日趋尖锐,苏联在1991年12月宣布解体,标志着冷战正式结束。
而正是由冷战催生的“星球大战计划”,会因为冷战的结束而停止吗?
1990年3月,美国驻日内瓦首席军控谈判代表库伯向白宫递交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随着冷战结束,苏联的大规模核攻击威胁已经不复存在,转而出现了有限核攻击,这就要求“星球大战计划”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应该转变为防御有限的导弹核打击战略。
也就是说,美国将天基战略防御转向到陆基弹道导弹防御,通俗而言就是从天上转移到地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星球大战计划”结束,更像是一种转型。
新计划既能够在冷战结束后让美国继续保持战略导弹的研究部署,又能够对技术装备的重点进行实质性调整。这无疑仍是延续冷战思维的具体表现。
本来这项转型计划是无法在美国国会通过的,但是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却让美国重新思考这个转型方案。在“沙漠风暴”行动中,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对美军构成了重大威胁,而美国的“爱国者”反导弹系统在与“飞毛腿”的较量中并未落于下风。
这让美国人将“爱国者”当成了这场战争的英雄,更重要的是,“爱国者”作为导弹防御系统与“星球大战计划”的核心内容可谓一脉相承。
看来“星球大战计划”并未过时,起码它能够为美国人拦截导弹,于是政府爽快地为其追加了77%的预算。
虽然在海湾战争结束后的美国政府将“星球大战计划”再度削减,但事实上对于导弹防御技术的研究并未止步,“星球大战”以一幅更加接地气的面容成功“转型”,并作为冷战遗毒而一直存在。
面对“星球大战”计划的实质面孔,卢克看了流泪还是不流泪,索罗听了沉默还是不沉默,这些可能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但前苏在美苏争霸中败下阵来的历史殷鉴,值得我们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