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
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
碛口,是吕梁山中黄河边的一座古镇,山西临县的一个古渡口。碛口古镇,位于山西省临县城南50公里处,依吕梁山,襟黄河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碛口镇位于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湫水河携来了大量泥沙,挤占黄河水道,黄河河床在碛口由400米猛缩为80米,混浊的黄河水像一头被惹怒的雄狮——“黄河行船,谈碛色变”,除了极有胆识的老梢公,几乎没有人敢在碛中行船。于是,雄心勃勃的商人们只有“望碛兴叹”,极不情愿地将满船的货物卸在碛口岸边,再雇佣驮队经陆路转运。
碛口,古为军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 “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碛口的繁荣缘于大同碛的惊险,大同碛号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当时,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那高高耸立在碛口卧虎山上的黑龙庙,便成了商人们时时企盼的吉祥路标,望着飞檐挑梁的庙宇,商人们长长地松一口气,终于可以脚踏实地,暂时告别那艰险的黄河水道。他们将货物卸下,提起行囊,极为气派地跨进客栈,要来一盘油炸花生米,一壶当地的老黄酒,极闲暇地品味着。有些倦意了,便坐在房间里的太师椅上,在昏暗的烛光下拨着算盘,仔细地清点着几天来的买卖结余,算盘声和着窗外的阵阵喧闹,极为动听地响起来……
夜幕中的古镇弥漫着古色古香的气息,脚下是石板路,两边是高圪台,房檐连着房檐,店铺挨着店铺。昏暗的灯光下,不时能听到屋内传出的几声咳嗽或悉悉索索的走步声。门对门,窗对窗,夜间屋里说话,对面总能听得清楚。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有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刻,到处是文化,遍地见艺术。漫步在五里长街上,仿佛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一下走进了历史,一切都那么悠远、深沉、厚重。
从碛口溯黄河北上约38公里到达开阳段,这里是碛口有名的景点,鬼斧神工的十里画廊——黄河天然水蚀浮雕。
搭乘当地农人自备的快艇,沿黄河上溯,只见岸边石壁陡立,壁上有经黄河水千百年来冲刷、风蚀形成的一幅幅妙趣横生的壮丽图景。开阳段的天然画卷总面积约10000平米。画廊其实是黄河边的特殊的岩石经几千年黄河水的冲刷.腐蚀,自然形成的印记。快艇驾驶员兼解说告送我们,这些天然石雕,30年前还在水下,后来黄河水位下降,它们才露了出来。
黄河百里水蚀浮雕是世界上珍贵的自然遗产,形成于三叠纪,由地下水溶蚀与河流冲蚀作用复合于三叠系厚层砂岩而形成的天然崖壁浮雕。由于厚层砂岩内含有大量的正长石和石英石,在水溶蚀、河流冲蚀、风蚀和日照条件下正长石逐渐分化分解,石英石从厚层砂岩中脱落下来,因此在砂岩中就形成了石沟、石龛、石窟、石书等形状以及各种动物形态的天然浮雕。
碛口水蚀浮雕以浮雕、缕雕为主,兼有平面线刻与透雕、圆雕为辅,图象千姿百态,手法千变万化。有游龙,有跳蛙,有皎鲨,一个个生龙活虎;有波涛,有险峰,有奇林,一个个气吞山河;或私语,或缠绵,或恢弘,或婉约,如暮雨山居,又如故园之梦,极具水墨写意及抽象浮雕意味的画廊长卷。美丽的水蚀浮雕可以就是集古今中外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书法艺术为一体的百里画廊,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