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时,手握十万精兵的项羽为什么没有了以往强悍的作风?

在印象中,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将军,给人一种永不言败的感觉。但他在四面楚歌之时,虽手握近10万精锐却放弃抵抗,让人有点大跌眼镜,一点都不符合其霸道总裁风格。

其实这次与以往的战争不同,除了双方兵力悬殊和心理崩溃外,项羽在垓下之围无法延续以往强悍的作战风格,主要在于这场战争不在项羽的打仗的舒适圈和能力圈内。他在这场战争中根本就是束手无策。

项羽自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到垓下之围,亲身经历大大小小70多场战争,几乎没有败绩,并且有两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一次是巨鹿之战

当时秦国大将章邯和军三代王离围困赵国,各路救援的诸侯纷纷作壁上观,不肯出兵相战,眼看着赵国就要被灭亡了。而项羽再一次横空出世,斩杀卿子冠军宋义,重整楚军,楚兵以破釜沉舟的意志,以一当十,九战告捷,破坏了章邯和王离的甬道,并攻杀王离,取得了巨鹿之战的决定性胜利,自此成为各路诸侯的上将军。

2.一次是彭城之战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各自罢兵归家。刘邦趁项羽在齐国平叛之时,裹挟诸侯联军五六十万,直捣项羽大本营彭城,并天天高歌宴饮。

项羽得知消息后,带领三万精兵,趁着夜色突袭诸侯联军,一鼓作气击溃刘邦,杀的汉兵是片甲不留。当汉军退缩到睢水的时候,又别斩杀十来万人,尸体塞满了睢水河,血流成河,水都快流不动了。

3.项羽的作战风格

从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来看,项羽都是以少胜多,以突袭为主。他领军打仗的风格就像现代的特种部队,擅长突袭战、突击战,单体战斗力超强,适合做尖兵突破。但这种风格有个致命缺点就是不适合阵地战和突围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从史记记载看,兵仙韩信在垓下之围,扬长避短。他避开项羽擅长突袭的优势,通过重重包围,逼迫项羽进行阵地战、突围战,这正好是韩信所希望的。

当时,韩信率军三十万居中,孔将军、费将军局左右两翼,刘邦在后,绛侯、柴将军又在刘邦之后,一共五路大军将项羽团团围住,且五路大军将刘邦团团保护,防止项羽突袭。

随后韩信采取以拖待变的策略,围而不攻,在包围和对峙中消磨楚军将帅的作战意志,并以四面楚歌的攻心计,彻底瓦解了楚兵的心理防线。

不得以,项羽虽手握十万精兵,但根本不擅长打阵地战,无法发挥固有的优势,再加上连年征战已让项羽及楚军疲惫不、心理崩溃,最终只能兵败自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