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捐款1亿的曹德旺,到底是什么人?

作者 | 手抖艺术家
十点人物志原创

曾经有记者问过曹德旺:您为什么要做慈善?是因为钱多吗?

曹德旺笑了:一说做慈善,中国人就想到捐钱。在他眼里,做慈善等于学做人,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修做人的规矩。

7月中旬,河南遭受百年不遇的强降雨灾害,7月23日,曹德旺创立的河仁慈善基金会发布消息:

曹德旺捐赠1亿元支援河南救灾。

金额不少,但宣传不多,他说过,按照中国人的文化:隐功才能积德。

他始终觉得财施只是小善,把自己的钱比做“赘肉”,能够切很多肉扔出去,一是因为他有这个能力,二是因为他能够经受起这一阵阵的痛。

曹德旺是谁?

有人称他为“中国首善”。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曹德旺的累计捐款金额已经超过160亿元,而且几乎都是以他个人的名义捐出,与企业无关。

1998年的洪灾,他捐了300万;

2008年汶川地区大地震,他亲赴灾区,先后捐了2000万;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曹德旺之子曹晖代表家族捐了1亿;

2020年,为抗击新冠疫情,曹德旺捐款1亿,并在全球采购40吨防疫物资;

……

也有人称他为玻璃大王。

他创建的“福耀玻璃”,是中国汽车玻璃行业迄今为止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全球市场占比超过20%。

还有人称他为“笨人“,而说这话的人,正是他自己。

一次公开讲话中,他说全中国人都知道他曹德旺最笨,做了几十年企业,只做一片玻璃。

笨人

一个大老板说自己笨,恐怕不但没人信,还会被当成高级凡尔赛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可翻看曹德旺的自传《心若菩提》,还真让我找到了这么几条“证据”——

跟玻璃结缘之前,曹德旺有阵子在一个农场做果苗技术员。有天中午艳阳高照,他坐在大树底下乘凉,远远就看到马路上走来一个人。那人来和曹德旺借吊桶,因为走了太远的路没有喝水,已经热得快中暑了。

曹德旺因为怕他一身汗后猛喝生水会生病,跑到宿舍拿了一大缸凉茶给他,知道他没吃饭,又把他带回宿舍下了一斤米给他煮饭,那人一点不客气全吃了,还问曹德旺:晚上有没有酒喝?

曹德旺不但没生气,还因为这人的“直接”,把他视作知己,觉得他瞧得起自己,找人帮忙到公社食堂借了一瓶丹凤高粱酒、一斤花生米和十个鸡蛋。要知道,那可是七几年,曹德旺一个月的收入是四十几块钱。

是不是听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别急,还有。

曹德旺当年和人合资办公司,选址后第一个遇到的事儿就是退土方。当地的镇长推荐了一个人来当包工头,而那个人开出了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来承包工程。曹德旺觉得事有蹊跷,但不便拒绝,便拉了镇长做担保,签了合同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10万的预付款打过去,包工头就开始动歪心思,给曹德旺塞红包,送金镯子,小手段一个接一个,曹德旺警告他,如果再这样,就退了他们的合同。

包工头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听说,这里的规矩就是先把合同拿到手再说,先报一个低于市场的价格,再通过送礼做关系来修改合同,却没想到碰到曹德旺这么个软硬不吃的。

可有合同牵制,对方不得不在工期内履行约定,包工头丧着脸赶工程,每天都在赔钱,逢人就说曹德旺这人是狗,等到结账这一天,曹德旺按照市场价2.8元/平方米的价格付了他钱,而不是合同上的0.8元/平方米。

对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毕竟,这种主动往外塞钱的事儿,有几个人会做呢?

可这种事儿曹德旺做过不止一次。

2006年下半年,曹德旺预感到“风向”不对,一场经济危机显示出前兆,他带领福耀在危机真正来临前展开自救,甚至要关停四条浮法玻璃的生产线。

因为曾经签订的对赌条款,关掉这四条生产线的后果就是,做为大股东,曹德旺预计会损失22亿元的资产。

手底下人劝他,他仍然坚持关停的决定,淘汰低效益的企业,这样才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尽管不关停能保住他个人的资产,企业的损失也可以“运作”得毫无痕迹,但他相信人在做天在看,违背人格和道德,他绝不会做。

所谓“傻人有傻福”,他后来的成功,正是因为他做了很多人觉得“笨”的选择。

当年那个差点中暑的人叫王以晃,是一个农场的场长,他吃饱喝足后告别曹德旺,临走的时候和曹德旺约定:过了年,到我那儿去干。曹德旺没当回事儿,结果王以晃竟真的如约来找他,并且带着丰盛的年货去了他的家里。

那个试图靠关系的包工头,打那之后跟定了曹德旺,从福耀的第一个工厂开始,福耀集团90%的厂房都是他盖的,后来还成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

而2008年奥运会后,经济形势如曹德旺预见的那样陷入危机,因为提前的自救准备,福耀得以度过了危机。

不嫌我的舞台小

其实曹德旺说自己笨,主要还是因为玻璃。

吴晓波曾经在节目里这样形容曹德旺:在一块玻璃上面不断地跟人家拗,拗到头为止。

说起来,曹德旺和汽车玻璃结缘始于一个巧合。

他有次出差,在景区买了根竹子做的拐杖,打算带给母亲,他用拐杖当扁担,挑着东西打算上车的时候,驾驶员突然警告他:老曹,上车小心点,车玻璃别给我碰了,碰坏了,你可赔不起。

当时曹德旺已经在做水表玻璃的生意,深知玻璃的成本并不高,还以为司机觉得他没见识在吓唬他。

到汽车修理厂转了一圈,曹德旺才彻底信了司机的话,店里清清楚楚地标明:马自达汽车,换一块前挡玻璃,6000块,加急,8000块。

那是1984年的中国,路上跑的车,大多进口而来。车有便宜的,但车玻璃没有。

换玻璃需要进口,路途遥远,时间也长,所以很多车玻璃坏了,车主都是拿胶带粘上先顶着,不好看,还危险。

曹德旺动了心思:我要为中国做一片自己的汽车玻璃。不但能让老百姓享受实惠,自己也能赚到钱,何乐而不为?

他花了2万块,从上海耀华玻璃厂买了一套旧设备的图纸,耀华还答应安排一批技术人员帮他,不过照他们预计,那怎么也是一年以后的事儿了。

可曹德旺却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到银行拉投资,把招来的工人送到上海培训。

最大的挑战,是买齐设备需要的材料,其中压机的底部需要两块一吨左右的铸铁,还需要用铣床来铣,这么大的铣床,上哪儿去找?

没想到他竟辗转找到空八军后勤部长,空八军后勤部的战士们春节期间加班加点,帮他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材料备齐,他打电报给卖他图纸的耀华副厂长,让他派技术人员来安装。

接到电报的副厂长,扬着电报在办公室喊:

疯了疯了,曹德旺疯了!

办公室的众人也纷纷点头:一个风机都够他做一年了吧!

没想到,从拿到设备图到生产出第一片玻璃,曹德旺只用了八个月的时间。

曹德旺的玻璃一片卖1000多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不少做进口车配件的人闻讯赶来,甚至有人直接开着车来厂里换玻璃。

1985年的中国,曹德旺靠玻璃赚得盆满钵满,人们眼睛都红了:这哪儿是生产玻璃?这是在印钞票啊!

1987年,曹德旺在福建福清宏路,创立了福建耀华玻璃厂。

汽车玻璃只是福耀的业务线之一,曹德旺还没有一门心思和汽车玻璃死磕。

那时,公司已经在维修市场占了很大份额,面对各类小厂对市场的抢夺,福耀开始另辟蹊径——汽车玻璃公司、工业村公司、装修公司、加油站、高分子公司……看起来,福耀发展的势头正好,可忙忙碌碌的结果却是,公司没赚到更多的利润。

曹德旺有点心急,福耀已于1993年上市,他不想一家上市公司倒在自己手里,他拿着福耀的报表找到香港交易所的总监咨询,结果对方还没翻看几页,就把自己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你这个是垃圾股。你小小的公司什么都做,谁敢买你们的股票?!

曹德旺的脸上有点挂不住,可这也让他开始了自我反思。

一本叫《聚焦法规》的书启发了他。为什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的便利店,货品一应俱全,而在纽约的曼哈顿大街,却处处都是世界大品牌公司的专卖店?

他明白,专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当时又有人来劝他做IT,开维修店,听起来都是能迅速赚钱的买卖,可曹德旺当时已经清醒,他决定选择汽车玻璃作为主业,和它死磕到底,为之奋斗终生。

这些年,因为专业、专注,且拥有自己的专有技术,福耀渐渐拥有了自己不可取代的位置,取得了世界八大汽车厂商的认证,他们的客户包括福特、大众、奥迪、宝马等世界著名汽车品牌,还把工厂开到了美国、俄罗斯等国,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在撒贝宁主持的节目《开讲啦》上,曾经有一个创业卖猪蹄的女生问曹德旺:我跟人家说自己是卖猪蹄的,会有一些小小的自卑,您呢?

曹德旺告诉她,没有下等的职业,只有下等的人。这么多年,多少诱惑摆在眼前,他都一一拒绝了,他曾说,自己的能力只够做一件事情,“我能够让所有人用上我的玻璃,我不就很成功了?”

“我不嫌我的舞台小”。

曹德旺有次去德国,一位带小孩的女士请他吃饭,席间那位女士谈起,自己的小孩因为太调皮,被同学起了个外号,叫“中国制造”。

对方当成一个笑话讲,曹德旺却如鲠在喉,在当地,“中国制造”是粗制滥造、假冒伪劣的代名词,那时,很多中国人用自己认为“高明”的手段获得利益,用“聪明”换来短期的利润,往长远看,却毁了“中国制造”的招牌。

这件小事就像一根难以拔除的刺,时刻提醒着他,不要为一时的利益,砸了自己的招牌。

2009年,曹德旺受邀参加安永全球企业家奖的活动,安永奖有“企业界的奥斯卡奖”之称,他不仅代表福耀,还代表中国。

那一年,曹德旺成为安永奖自1986年首次举办以来,第一位华人获奖者。

在去参加活动的途中,北京飞往欧洲的飞机上,曹德旺看了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奖后的他又想到电影中的画面,才恍然发现,自己和电影中主人公的经历是何其相似啊。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1946年,曹德旺出生于上海,父亲是安永百货公司的股东之一。

彼时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上海的很多家庭举家搬迁,曹德旺父母也决定搬离上班,回到福清高山。

父亲买了一搜铁壳船,将家产如数装上,可货船却在海上遭遇风暴后沉没了。

家里的开支只能依靠母亲当年的陪嫁换成的细软,父亲为求生存又回到了上海,留下母亲照顾六个要吃要喝的孩子,父亲的钱也不能准时地寄到家里。

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儿,一天的饭被减少到两餐,但还是只能吃些汤汤水水,饿急了的孩子乱叫,母亲就把他们召集到一起教育他们: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穷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志气”。

小时候的曹德旺很顽皮,上课不守纪律,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他就站起来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等老师转回来,他又装作乖乖听讲的样子,没多久,他的“坏孩子”头衔就名声在外。

最严重的一次,是教导主任当着所有同学的面教育他,他心里不爽打算报复,在上厕所的教导主任头上上撒了一泡尿。

祸闯大了,曹德旺不敢再回学校,就辍了学,14岁的曹德旺,牵着母亲对生产队里牵回的牛,成了一名放牛娃。

没了学上的曹德旺,反倒对读书来了兴趣,捡起哥哥度过的书,一边放牛一边自学,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

15岁那年,已从上海回家的父亲让曹德旺跟自己一起做生意。

说是生意,其实就是去福州买些香烟,运回到高山,赚些差价,那个年代,这可是“投机倒把”,而曹德旺年纪小,不容易引人注意。

山高路远,每次“进货”,曹德旺都要骑行车骑几十公里的路,就这样,他跟着父亲卖过烟丝,也卖过水果,可有次倒卖烟丝,父亲被当地的工商局抓了个现行,烟丝和自行车都被收缴了。

父亲的状况对他是个警示,父亲虽聪明,却做的都是政府不支持的事儿,自己下定决心,不走父亲的老路。

他离开父亲独自闯荡,卖过白木耳,参与修建过水库,在公司上当过炊事员,还当过农场里的果苗技术员。

他脑筋活络,肯琢磨,又坚持走正路,把每份工作都做得不错。1976年,回到福清高山参与筹建高山异性玻璃厂并担任采购员,后来企业经营不善,连年亏损,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鼓励承包,曹德旺也是在这个时候,联合其他几人,一起承包了高山异性玻璃厂。

一年时间,高山玻璃厂在曹德旺的手里就实现了盈利,赚了二十二万,按照比例,他从中分了六万,又成了“万元户”。

谈起以前经历的穷日子,曹德旺说这是他的幸运支持,“我认为幼年的贫困锻炼了我的意志和智慧,也就是今天成功的基础”。

多年以后,万元户曹德旺靠着他的意志和智慧成了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

“道”

曹德旺总说,自己的成功是时代造就了英雄,自己运气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改革开放前,自己也穷得像鬼一样。

可纵观他这几十年的人生,他的成功却是由一个个选择构成。

坚持或者放弃,接受或者拒绝,保留还是割舍。

他始终有自己信奉的“道”,“义利兼济”,兢兢业业,专注,甚至有些“笨拙”,他能拍着胸脯说,自己从没有蒙过别人一分钱。

那“道”的来源,也许是母亲小时候教他的:做人最重要是人格的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

也是是父亲教他的: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

用心、真心、爱心、决心、专心、恒心、耐心、怜悯心,当初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还在自我怀疑:有那么多心吗?

如今的曹德旺,能数出的心一双手已经容不下了。

比起富豪,他更想做个企业家,比起聪明人,他更想做个“笨”人。

而什么是他眼里的慈善?

“就是面前如果有个乞丐在乞讨,你不是把钱甩过去,而是拿出口袋里的钱,说我钱不多,这里有五块,希望你别嫌弃。”

参考资料:
曹德旺《心若菩提》
吴晓波《十年二十人》
《遇见大咖》《鲁豫有约一日行》
《杨澜访谈录》《开讲啦》《面对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