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月经病(六)
1、经断复来属湿热下注证,用易黄汤加下列哪项
A、大小蓟、仙鹤草
B、荆芥炭、藕节炭、泽泻
C、茯苓、泽泻、黄芩、大小蓟、侧柏叶
D、车前草、侧柏叶、紫珠草
E、绵茵陈、黄芩
2、肾阴虚可导致经断复来,其治法是
A、滋阴清热,凉血固经
B、益肾养血,止血安神
C、补益肝肾,清热凉血
D、清泻肾火,固摄冲任
E、滋阴清热,安冲止血
3、患者月经停闭半年未行,形体肥胖,胸脘满闷,泛恶,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首选
A、启宫丸合四君子汤
B、苍附导痰丸合四君子汤
C、丹溪治痰方合四君子汤
D、萆薢渗湿汤
E、化痰燥湿通经汤
4、患者经来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夹有血块,经行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嗳气,纳差,苔薄白,脉弦。最佳选方是
A、丹栀逍遥散
B、一贯煎
C、逍遥散
D、定经汤
E、归脾汤
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经断复来湿热下注证。主要证候:绝经后阴道出血,色红或紫红,量较多,平时带下色黄有臭味,外阴及阴道瘙痒,口苦咽干,疲惫无力,纳谷不馨,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细数。治法:清热利湿,止血凉血。方药: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叶、大小蓟。
2、【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经断复来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断后阴道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口咽干燥;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安冲止血。方药: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
3、【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闭经痰湿阻滞证。主要证候: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黏腻,渐至月经停闭;伴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神疲倦怠,纳少,痰多,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方药: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4、【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证。主要证候:经来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嗳气食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法:疏肝理气调经。方药:逍遥散。
经行情志异常
每值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语,或彻夜不眠,甚或狂躁不安,经后复如常人者,称为“经行情志异常”。
本病以经前情绪易于失控,无端悲伤、易怒,而月经周期的其他时间精神、情绪又完全正常为特点。
该病发生的主要机理多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痰火内扰,遇经行气血骤变,扰动心神而致。常见心血不足、肝经郁热、痰火上扰证。
1.心血不足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无故悲伤,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补血养心,安神定志。
方药: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去川芎、半夏曲。
2.肝经郁热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烦躁易怒,或抑郁不乐,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胀满,不思饮食,月经量多,色深红;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热,解郁安神。
方药:丹栀逍遥散酌加川楝子、生龙齿、代赭石。
3.痰火上扰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精神狂躁,烦乱不安,或语无伦次,头痛失眠,或面红目赤,溲黄便结,或心胸烦闷,不思饮食,月经量或偏少,色红或深红,质稠黏,或夹小血块;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生铁落饮加郁金、川连。
绝经前后诸证
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证候,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等症状,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这些证候往往三三两两,轻重不一,参差出现,持续时间或长或短,短者仅数月,长者迁延数年。甚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妇女身心健康。
《素问·上古天真论》日;“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是女性生长发育、生殖与衰老的自然规律,多数妇女可以顺利渡过,但部分妇女则由于体质、产育、疾病、营养、劳逸、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很好地调节这一生理变化,使得肾阴阳平衡失调而导致本病。
另外,肾阴阳失调,常涉及其他脏腑、尤以心、肝、脾为主。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火偏亢;乙癸同源,肾阴不足,精亏不能化血,导致肝肾阴虚,肝失柔养,肝阳上亢;肾与脾先后天互相充养,脾阳赖肾阳以温煦,肾虚阳衰,火不暖土,又导致脾肾阳虚。常见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俱虚证。
1.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月经提前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经色鲜红;头晕目眩,耳鸣,头部面颊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疼,足跟疼痛,或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肾阴,佐以潜用。
方药:左归丸加减。
2.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断前后,经行量多,经色淡暗,或崩中漏下;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或面浮肢肿;舌淡,或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肾扶阳。
方药:右归丸加减。
3.肾阴阳俱虚证
主要证候:经断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多;乍寒乍热,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
治法:阴阳双补。
方药:二仙汤加减。
4.心肾不交证
主要证候:绝经前后,心烦失眠,心悸易惊,甚至情志失常,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头晕健忘,腰酸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
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妇科检查、防癌检查、内分泌学检查;若因癥瘕行开腹手术,应尽量保留或不损伤无病变的卵巢组织;维持适度的性生活、调畅情志,防止心理早衰;适当散步、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节阴阳气血;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饮食应适当限制高脂、高糖类物质的摄入,注意补充新鲜水果蔬菜及钙钾等矿物质;进入绝经前后期,注重参加社会保健,每年接受一次妇女病普查,并全面体检一次。完善各项目的检验,建立一个系统的肿瘤筛查医疗保健措施。
经断复来
绝经期妇女月经停止1年及1年以上,又再次出现子宫出血,称为经断复来。亦称为“年老经水复行”,或称为“妇人经断复来”。
经断复来见于老年妇女,其一生经历了经、孕、产、乳等数伤阴血的阶段,年届七七,肾气虚,天癸竭,太冲脉衰少,地道不通,经水断绝。当进入老年期后,肾阴虚逐渐影响他脏,或脾虚肝郁、冲任失固,或湿热下注,或血热,或湿毒瘀结损伤冲任以致经断复行。
1.宫颈癌
阴道不规则出血,常为接触性出血,或见血性带下,量时多时少,也可大量出血;严重者可见下腹胀痛,腰痛,一侧或两侧下腹痉挛性疼痛;妇科检查见宫颈糜烂严重或呈菜花样改变;需行宫颈TCT检查,阴道镜检查及活检以确诊。
2.宫颈炎
表现为宫颈糜烂或息肉时均可见接触性出血,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示巴氏Ⅰ~Ⅱ级。TCT呈良性反应。
3.宫颈结核
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伴白带增多,局部见多个溃疡,甚至呈菜花样赘生物。可局部活检以确诊。
4.子宫肉瘤或子宫内膜癌
子宫出血反复量多,子宫增大等,需作诊刮以确诊。
注意参考各种检查结果,辨明属良性或恶性。一般年龄愈大,出血时间愈长,或出血离绝经时间愈远,反复发作,下腹部肿块增长速度快,伴腹水、恶病质或红细胞沉降率异常增快者,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大。治疗首分良恶,良性者当以固摄冲任为大法,或补虚或攻邪,或扶正祛邪;恶性病变者应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
1.脾虚肝郁证
主要证候:经断后阴道出血,量少,色淡,质稀,气短懒言,神疲肢倦,食少腹胀,胁肋胀闷;舌苔薄白,脉弦无力。
治法:健脾调肝,安冲止血。
方药:安老汤。
2.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断后阴道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口咽干燥;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安冲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
3.湿热下注证
主要证候:绝经后阴道出血,色红或紫红,量较多,平时带下色黄有臭味,外阴及阴道瘙痒,口苦咽干,疲惫无力,纳谷不馨,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凉血。
方药: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叶、大小蓟。
4.血热证
主要证候:自然绝经2年以上经水复来,色深红,质稠,带下增多,色黄,有臭味,口苦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益阴煎加生牡蛎、茜根、地榆。
5.湿毒瘀结证
主要证候:绝经后复见阴道出血,量少,淋沥不断,夹有杂色带下,恶臭,小腹疼痛,低热起伏,神疲,形体消瘦;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细弱。
治法:利湿解毒,化瘀散结。
方药: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