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续集连载2
巧遇吕晓波
季晓春也是江东大学毕业的。但他和七七级的丁刚强相比,那是晚辈的晚辈,学生的学生。按照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在一口锅里吃过饭的,就叫同学。其他的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就是校友。汪洪亮与丁刚强、李远、高平凡、许晴晴在江东大学同一时段呆过一两年,可以说是在一口锅里吃过饭的,因此可以算得上同学。而同学出了校门,互相就是校友了。按照这个推理,季晓春只能算丁刚强的校友。
江东大学办了好几十年,毕业的校友数以万计,遍布于江东省乃至全国各个地方。每个学校在各地都有个校友会,专事联络校友之事。办的最好的校友会,也不可能把上万人拢在一起。既然是校友,那就很多共同认可的东西。譬如说,校门朝着哪边开的,在图书馆如何抢座位的,去食堂打饭排队时要带上英语书背单词的,还有那些地名,如“情人坡”、“表白亭”、“小鹊桥”,正规地图上是找不到的,但学生们一代传过一代,口口相传,大家伙都经历过,只要一说起来,就会有共同的语言。丁刚强是很认可这些的。省政协办公厅秘书处向他推荐季晓春时,他翻了翻简历,看到“江东大学哲学和历史学院毕业”几个字,就再不往下看了,点头同意了。
季晓春和汪洪亮怎么熟悉的,丁刚强是不可能知道的,他也懒得去问个究竟。
丁刚强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只要是朋友请求帮忙的事儿,尤其是校友们求助的事儿,他总是尽力帮忙。他给自己定过两条原则,一是凡事有个底线,那就是要合理合规,在同等的条件下优先,二是绝不收受任何金钱或是与金钱类似的礼物。但请吃请玩的社交活动总是免不了的。自打中央提出“八项规定”以来,他不得不谨慎一些,能不去的饭局尽量辞了,能不用车尽量不用。他戏说,人就一张嘴两条腿,连这两个物件都管不住,自然是少不了麻烦的。
好在小强小晴他们是在周末到达清溪市,丁刚强可以在不上班的时候去机场迎接孩子们。头一天下班时,他才告诉秘书季晓春,周末要去机场接孩子,没有什么大事,不用跟着,放一天假。
季晓春要求和司机一起,陪首长去机场,几乎所有的司机秘书都是这么做的。
私事公事,在这一级领导干部那里,是分的不很清楚的。譬如说有些首长的办公室和秘书室,就设在首长的住宅里。丁刚强还是住着当年省委政研室分的那套住宅,办公室在省政协的办公大楼里,每天上下班由司机秘书接送。他对笑着季晓春说:“我坐坐公交,体验一下新通车的磁悬浮列车不是很好吗?咱们彼此给自己一点私人空间吧。”
季晓春是新任秘书,不敢和首长争论。再说,上一周宣传部长的秘书告诉他,部长周日乘飞机去北京开会,照例是司机秘书陪着去机场的。车牌号被机场口的监控录像拍下了。纪委依图索骥,找到宣传部办公室,调查谁在周末动用了公车。这么一查,虽说部长是去办公事,但还得由宣传部出具一份文字说明,说明周末首长用车的缘由,弄得工作人员很是不愉快。季秘书料定丁副主席是知道这个事儿的。一个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都被纪委盯着调查,省政协副主席算个什么角儿?这毕竟是去办私事,属于“管好一张嘴两条腿”这个范畴,弄不好惹了麻烦,很不合算。季晓春是个聪明人,他给汪洪亮打了个电话。汪洪亮该怎么做,他不说什么。汪洪亮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该怎么做。
汪洪亮的车停在停车场A区,离机场出口很近,他领着小强小晴先走了一步。丁刚强和任萍跟着罗斌,朝远一点的D区走去。正行走间,丁刚强耳边想起一个似曾熟悉的声音在喊自己,掉头一看,是好多年没有见过的吕晓波。
自打泽西湖决堤那天晚上,吕晓波失踪了以后,丁刚强就一直打听这位昔日老同事的消息。除了报纸登载过他被免职的消息以外,一直没有准确的讯息。有的说他出国了,有的说他下海了,网络里还有人说他自杀了。如今在这里见面了,那真是巧遇。看看吕晓波一身装束,西装,白皮鞋,手里拿着个小皮包儿,外加一顶小礼帽,很是有些老板范儿。再看他开的那辆车,兰博基尼,最新配置的那种,显然是个大款。
吕晓波乐呵呵地走了过来,握着丁刚强的大手说:“老丁,哦,不不,丁主席。多年不见啦。”
丁刚强不便问吕晓波这些年做什么去了,只好随口说:“也来接人?”
“接儿子呀,他刚从美国回来。”吕晓波拉着站在一旁小伙子,说道:“快叫丁叔叔,爸爸在新闻文化厅的老同事,不过现在是省领导了。”
小伙子毕恭毕敬地递过来一张名片:“久仰久仰,请丁叔叔关照。我是从休斯敦飞回来的”
丁刚强接过名片,笑笑说:“这可巧了,我儿子也是刚从休斯敦回来的,你们坐的是同一个航班哦。”
吕晓波拍着儿子的肩旁大声笑道:“是巧了,说不定他们还熟悉呢。”
丁刚强一时语塞
汽车驶入进城的高速公路,任萍问丁刚强,刚才打招呼那个人是谁,他的做派像个领导干部,但那身打扮却像个老板。
丁刚强一时语塞。
倒是罗斌快人快语:“小任不认得他呀,那是大名鼎鼎的吕晓波哦。”
罗斌虽然在香港工作多年,却是省政府机关的老人。任萍到省政府经济信息中心报到时,还是个小妹子,老罗早就是科长了。他们同在一个大院里工作,同在一个食堂吃饭。任萍那个时候还是一副学生打扮,扎个羊角小辫,在机关里晃来晃去,见着谁都亲切地点头打招呼,老一点的干部对这个小鬼印象很深,都叫她“小任”。罗斌也不例外,即便彼此做了亲家,他还是习惯了叫“小任”。
“就是那个在抗洪救灾时跑了的吕晓波哦,网友们称他吕跑跑呀。”任萍恍然大悟,又说:“这个吕跑跑和刚强在新闻文化厅是同事,一起参加的公开考试,不晓得他凭的啥关系,从外地进省级单位多年,换了几个地方,干部当得不怎么样,几起几落,在场面上反而如鱼得水。”
丁刚强却说:“他这种人呀,搞关系真是一流的。当年考进新闻文化厅,就没有正经做过几件事儿,整日里去省委机关闲逛,在干部圈子里周旋,给这家送点书,那家送点酒,每天喝得昏天黑地的。要不怎么会从宣传口转到农业口去?居然还做到了水利厅长。管水利,也叫如鱼得水吧。”
罗斌调侃道:“什么如鱼得水,不就是会使银子嘛。当了水利厅长,反而差点被水淹灭了。他那一跑呀,官帽儿跑丢了,只好下海做生意,听说生意做的也不咋样。他的那身行头,就是撑个门面罢了,哪比得上咱们刚强兄,实实在在的省级干部。”
丁刚强赶忙打住他的话:“别拿我开涮了。咱们还是说说小晴他们的事儿吧,看他们那个架势,可没有回国来的长期打算,整个一个旅游者的模样。”
任萍接过话头,忧虑地说:“是呀,我从上海赶回来,也就是愁的这个事儿。看看这两个孩子,还是没有长大的洋娃娃,即不打算在国外做学问,也不打算回国创业。在美国那边,有吴长征他们护着,回国来,又有你们几个给安排好了。孩子的生活全是被动的,怎么会长得大呢。”
罗斌也说:“真是长不大,结婚这么久了,也不寻思着生个娃。在美国出生,那就是地道的美国公民。他们偏不听咱们的,现在回来了,国内已经提倡生二胎,他们还不知道啥时候把这事儿列入计划。”
任萍更加忧郁了,说道:“回来,回来,刚强你也不想想,国内雾霾那么严重,我可不想把咱们的孙子生在这个雾霾天地里。”
“全国那么多人就不活了?青年人都跑到国外去生孩子?”丁刚强无赖地说,“不回来不行哦,上面有规定,欧阳书记早就和我说过,孩子不回来,我交不了差哦。”
五粮液喝了一瓶
欧阳晋在离开江东省之前,特地约丁刚强谈了一次。
他们之间的谈话从来没有什么客套,压根儿就没有上下级之间的藩篱。照样是一盘花生米,几个小黄瓜,两个小酒杯,边喝边谈。这种习惯,当年在丁刚强那个工厂里就是这样。即便欧阳晋父子回了北京,他们每次见面还是这样,有时候欧阳老也凑过来喝上一杯,天南海北地侃大山。
丁刚强心里明白,这一次,应该是他们在江东省最后一次在一起喝酒了。
在江东省,他们还是上下级的关系,喝酒的同时总是谈谈工作方面的事儿。但这次不一样,从晚上八点聊到十点,工作上的事儿没有说几句,主要是谈如何处理好家庭问题。
欧阳晋计划回京后,什么名誉职务都不担任了。他反复说,无官一身轻,以后就是好好陪陪家人,还还以前欠家人的账。再就是一年回两次老家海南,到以他父亲命名的希望学校去上点课,尽点心意。
丁刚强边喝着酒,也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丁刚强有剪不断的文人情结,那就是继续以前没有做完的出土竹简的研究。他要把在朝阳市几年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丁刚强谈起竹简研究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也忘记了自己在什么场合。他曾经设想,自己要向前辈研究甲骨文那样,穷十多年之精力,把每一片竹简都弄明白,把这一片竹简和另外一片竹简之间的关联都弄得清清楚楚,然后编成一本竹简辞典,为后人查阅研究做检索之用。说到兴头上,丁刚强眉飞色舞,居然在房间挥舞双手来回走动,言语滔滔不绝。
欧阳晋呡着酒,静静地听了很久,一直插不上话。好不容易等到丁刚强有点停歇的空档,欧阳晋才有了说话的机会,他很严肃地打断丁刚强的话头,说:“你丁刚强呀,总是改不了做学问的臭派头,一讲起什么竹简呀,就忘乎所以。你现在不是做学问的人哦,要记住,身不由己。只怕你当了政协副主席之后,送往迎来的事儿少不了。学问嘛,能做到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
欧阳晋又呡了一口酒,继续说:“有一点,必须明确地告诉你,那就是回省城以后,你不能按照在朝阳市那个活法了。在外当书记,一家人分作几处,人家是可以理解的。你就是把孩子放到国外读书,别人也不会说三道四,因为大家相信,孩子会学成回国。现在不同了,中央三令五申,领导干部的孩子必须回国服务。这些孩子学成了,变成了外籍华人,群众怎么相信你会全心全意为中国的人民服务?”
丁刚强无可赖何地说:“这个事儿,只怕我说了不算。”
欧阳晋站起来,端着酒杯在房间里走了一圈。他把杯中的酒一口喝完,冲着丁刚强不容置疑地说:“看来你在家里地位不高。这样吧,我给小任打电话。这个事儿,她要顾全大局。”
说罢,他要丁刚强拨通任萍的电话。
欧阳晋与任萍认识较晚,也和机关里老干部一样,一直称呼任萍为“小任”。他说话也不客套,三言两语,像下命令似的,任萍也只好称是。
丁刚强临走的时候,已是夜半时分,一瓶五粮液见了瓶底。欧阳晋笑笑说:“剩下的一瓶,你带走吧。这是我从四川的酒厂弄过来的,留个纪念吧。下次你去北京,给我搞点包谷烧带来,那酒呀,够劲。”
作者张效雄 ,记者出身的作家,湖南湘阴人,湘潭大学毕业,湖南日报社高级编辑、原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