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医生的职业集高尚、有趣和实用为一体:悼念父亲

父亲饶纬华出生于1930年2月26日,于2021年5月21日凌晨失去知觉,5月23日凌晨去世。父亲早年开始学医,中间稍有几年从事其他工作,长期从事医疗、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

父亲于1962年到上海第一医学院念研究生,为当年唯一非上海来源学生

与困难共舞

--复旦大学2016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校友致辞

首先我要感谢复旦大学的包容:允许我因为上海第一医学院并入复旦而成为校友。

其实,即使上医,我也没毕业。无论复旦还是上医,称为母校,对我不最合适。更合适的称呼是:父校——我父亲的母校。

五十四年前,我父亲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与大家一样在此完成了研究生学业。今天我与大家分享我父亲的故事,因为他与在座同学贴近,父亲是在这里开始知道什么是医学科学、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感恩复旦暨上医为我们两代提供了高等专业教育和训练机遇。

在毕业季,

你们中间无忧无虑者,须知:困难在人生中本是常态;

你们中间忧心忡忡者,须知:坚毅在进化中嵌入基因。

1968年离开上海的父亲,无法像今天的你们一样怀揣梦想、期待充满阳光的未来,因为浩荡的历史带给他的是事业“塌方”:父亲回到江西很快被从南昌送到县医院,而县医院也不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父亲受教育过多而应该去农村劳动。离开人才济济、良医众多、设备优良的上医不到一年,父亲的工作地点变成了偏远农村的卫生室,那里的医生只有父亲一人。

你们可能不会有“断崖式”转折,但你们也会有不得不与困难共舞的时候,我期待你们:

在逆境中舞出情怀,

在顺境中舞出精彩。

当年,父亲除了似乎一辈子要生活在农村的前景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之外,还面临其他问题:人们生病没有昼夜,父亲是全天候的医生;农民不可能分科,父亲只能从一位呼吸内科高度训练的专科医生,几乎被磨炼成“全科”医生;出诊远近村落、跋山涉水都靠双脚;一家四口的居住面积不到十平…。

父亲曾半夜长途步行赶到农民家里为难产的孕妇接生;挽救故意或误服农药的村民;口对口呼吸救助溺水儿童…不可能都靠现代医药,也试过草药。广阔的农村,成为父亲的临床实践基地;缺医少药的农民触发父亲培养当地青年成为赤脚医生。

在条件很差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回到南昌不久就努力从事医学研究。八十年代,他从美国引进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九十年代他更好地理解了优美的DNA双螺旋和重组DNA技术带来的生物医学革命,将临床医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探索疾病诊断和治疗,推进分子医学。

虽然五十年前不同于现在,但今天的世界也疯癫,今天的中国并非天堂。在与大家分享了五十年前毕业的研究生如何与困难共舞后,我衷心祝愿你们:

人生穷乏处,达观自爱,追求崇高,不在乎得失,只要境界脱俗;

人生得意时,忧乐天下,正道直行,不在乎伟大,只要乐在其中。

视频(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致辞)

得到孩子的尊重

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开学典礼致辞

今天,我们请首都医科大学著名校友王辰给各位新生致辞,既是对王辰学长的尊重,也代表我们首医师生员工比较大的愿望,希望有朝一日:协和医学院以及其他医学院校都由王辰学长等首医毕业生带领其发展。

我自己有一个小的愿望:希望各位新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最后被你们自己的孩子特别尊重。

我自己的父亲是医生,而我小时候不太懂事,不知道充分尊重医生,经过事实的教育才对医生特别尊重,到现在,我有些后悔自己没有从事医生的职业。

35年前,父亲和我在上海乘公交车时,有位乘客突然倒地不省人事。佩戴医学院校徽的我束手无策,而父亲立即救助,病人得到缓解。此后,我再也不敢佩戴校徽,也不敢印名片。28年前,父亲第二次到美国,回国后建立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分子医学研究所,也在全国呼吸病会议上讲分子医学、在《中华结核与呼吸病杂志》撰文介绍分子医学。我回国后,王辰第一次到我家找“饶老师”,我以为是找我,但他的眼神聚集在我身后:我的父亲。

这些故事似乎是我在赞扬自己的父亲。其实不一定,各位新生应该视我为“医生的儿子”,也就是你们自己儿子的代表。我不过是年资高于你们一般还没有出生的孩子们。所以,今天是帮你们的儿子、女儿拟草稿,以便几十年后他们的代表来首都医科大学,或者去协和以及全中国其他医学院,赞誉你们的人生和事业。

附录

1)1962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研究生名录。1955年至1965年,中国共有约一万五千研究生,平均每年一千五百,大部分来自上海和北京。江西每年人数极少。

2)1978年9月26日父亲从大连给收到江西医学院录取的作者的信,谈上学还是还是退学问题

3)1983年9月19日父亲从美国旧金山给作者的信,谈研究生学习。

4)2016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致辞的英文翻译

Dances with Difficulties

--Speech at the 2016 Commencement of Fudan University

Yi Rao

I am grateful to the inclusiveness of Fudan University in considering me as an alumnus merged from Shanghai First Medical College (Shangyi).

In fact, I have not even graduated from Shangyi. For me, it is not the most appropriate to call Fudan or Shangyi Muxiao (mother school). It is Fuxiao (father school)—my father’s school.

54 years ago, my father entered Shangyi, and, like all of you (but not myself), graduated from here. Today I 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you what I have learned from him, because he is similar to you and he started to know what is medical sciences and how to perform academic research. My father and I would also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express our gratitude for the advanced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Fudan/Shangyi has provided to two generations of our family.

When he left here in 1968, it was impossible for him to imagine a future full of sunshine, because catastrophic historical events had swept him as well as more than a billion other Chinese. To put it mildly, his career collapsed. Once he was in Jiangxi, he was quickly sent from Nanchang to a hospital in a small town, which also deemed him to be over-educated as a “bourgeois intellectual” who had to be educated through labor in the countryside. He was soon sent to a small village, transiting within less than a year from the Shangyi with many excellent doctors and nurses and medical equipment to a single room clinic, with the only doctor being him and himself.

In addi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shadow brought by the prospect of living a rural life for ever, my father faced other problems: people got sick day or night, he could only be an all time doctor; peasants did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medicine, surgery, pediatrics, obstetrics or gynecology, he was transformed from a highly trained doctor specialized in respiratory diseases to an all around doctor;with neither cars nor bicycles, he visited patients by foot, to villages close or afar, crossing ditches or creeks or mountains; our family of 4 lived within less than ten square meters…

He walked at midnight to help a pregnant peasant deliver a baby safely when it was dangerous. He brought back to life those who knowingly or unknowingly took pesticides. He did mouth-to-mouth resuscitation of drowned children. Not all his work was assisted by modern medicine, he had tried local herbs.

Along with his own practice, my father educated young locals to be “bare-foot” doctors, maximally lengthening the period of improved medical conditions in the rural areas.

In the 1970s when conditions were poor, he tried hard to carry out medical research after returning to Nanchang. When more opportunities arose in the 1980s, he introduced modern research approaches from the US. In the 1990s, he appreciated the beauty of the double helix of DNA and understood the biomedical revolution ushered in by the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He even combined molecular biology and clinical medicine, established an institute of molecular medicine, and explored new way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Your era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50 years ago, but the world today can be insane, and China is not definitely the heaven. Your life will also run into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but hopefully not of the cliff-jumping type. How to dance with difficulties will also be of concern to each of you.

I sincerely wish that you can

dance with grace when the sun turns away,

dance with compassion when it shines your way.

注1:父亲1962年入学上海第一医学院,研究生应该1965年毕业,但实际1968年离开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肺科,毕业证为1978年补发。

上医研究生院介绍称1962年录取研究生35位。但2016年6月23日,作者查到1962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入学研究生名单,当年全院研究生实际入学44位,37位正规录取研究生,7为替补上医应届毕业生作为替补入学。其中四十一位是上医的应届毕业生或在职人员,两位非上医的上海考生,而外地考取上医的仅一人。

注2:父亲最早于1945年至1949年在江西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没毕业而参加工作,该校后来成为江西医学院的一部分。父亲于1954至1958再回江西医学院完成学业。1982至1983在旧金山加州大学进修,先在Norman Staub实验室进行呼吸系统的疾病模型研究一年多、后在John Murray的ICU几个月。1945至1983为38年。我于1978年入学江西医学院、1983至1985在上医(当年上医共招研究生88人,其中硕士生82人)、1991毕业于旧金山加州大学。如果比较南昌、上海和旧金山三所学校,按正常我用13年完成其学业,父亲用了38年是因为个人不可抗拒的社会历史原因。

注3:以前还有几篇文章谈到父亲,如:《纽约时报》2020年7月22日发表“新冠去世的叔叔和肺科医生的父亲”,《饶议科学》的“父亲的老师”等。

注4:84岁的父亲回到自己工作的医院,给年轻人的赠言:

注5:父亲自研究生阶段起,常年阅读科学文献,英文之外曾经阅读日文等科学文献,对科学进展兴趣盎然。1970年代父亲每天晚上在没有空调、没有电扇而炎热的南昌孜孜不倦阅读科学书籍和文献的背影,至今历历在目。

这是父亲1983年在美国给我寄来的国外科学家写的文章之一(有关肾上腺素能受体)(左上角是父亲注明给我看):

这是89岁的父亲给年轻医生讲医学科学进展,感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江西省分子医学研究所保留了这块墙报:

(0)

相关推荐

  • 选专业比选股难,选一个好专业,比高考多考20分重要

    选专业比选股难,选一个好专业,比高考多考20分重要

  • 杨国:好好当老师 | 品读

    好好当老师 杨国 父亲做过几年的"赤脚医生",他是在"文革"中学的医,并没有上过正儿八经的医学院校,那时的"赤脚医生"带有速成的性质.但就是 ...

  • 医生的职业集高尚、有趣和实用为一体:悼念父亲

    父亲饶纬华出生于1930年2月26日,于2021年5月21日凌晨失去知觉,5月23日凌晨去世.父亲早年开始学医,中间稍有几年从事其他工作,长期从事医疗.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 父亲于1962年到上海 ...

  • 【拔丝学堂】:从癌症专科的角度谈美国医生的职业规范

    本文的文字由北大84级校友郭京华.肖灵.唐虹.蒋文.罗金环.唐峋录入和校对,罗新最后编辑成文.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又在这儿跟大家一起讲座,聊天.再次感谢罗新同学辛勤组织我们这个讲座,现在拔丝学堂搞得 ...

  • TVB职业剧,空姐、救护员全都比医生还职业,帮人接生不在话下

    刚刚看完<跳跃生命线>第十六集,每集一碗暖暖的鸡汤,非常正能量,但是有时也免不了俗. 比如本集后半部分,何广沛饰演的小杰和刘佩玥饰演的师姐祈祈就在休假上山时,遇见山上一家小店老板娘在预产期 ...

  • 美国医生的职业过劳和自杀调查报告

    职业过劳( Burnout) 是一种由慢性工作压力导致的症候群,包括精神耗尽,对工作的心理距离增加,工作的负面感增加,工作效率减少,最终可以导致抑郁和身心崩溃. 医生,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直接面对生老病 ...

  • ​疑问,为什么我们要格外尊敬老师、医生这些职业呢?

    本文原创:陈旭 微信公众号:屠龙有术(ID:tulongys) 陈旭私人微信:chenxusir 有朋友问: 疑问,为什么我们要格外尊敬老师.医生这些职业呢? 网友提问 为什么,我们必须尊重老师和医生 ...

  • 从癌症专科的角度谈美国医生的职业规范

    本文的文字由北大84级校友郭京华.肖灵.唐虹.蒋文.罗金环.唐峋录入和校对,罗新最后编辑成文.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又在这儿跟大家一起讲座,聊天.再次感谢罗新同学辛勤组织我们这个讲座,现在拔丝学堂搞得 ...

  • 医生的职业尊严到底来自哪里?

    今天和知贝医疗的同事们一起度过了第4个医师节,很开心,也很自豪. 开心的是,在这个属于我们医生的节日里,收到很多祝福和理解:自豪的是,我和知贝的同事们在探索医生职业尊严的道路上又一起前行了一年. 医生 ...

  • 医生的职业道路如何走得更从容更长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 网络上有人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医生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两条回复是:"医生要把患者当人看,对人体做出的任何治疗都需要客观谨慎,不能有个人'企图':医生要和 ...

  • 急诊医生凭职业敏感避过武汉疫区后的反思

    在武汉网友极力邀请之下,夜鹰于2019年12月24日确定了去武汉开急救课,交了场地押金,也召集了100多名学员,开课时间定在1月11-12日周六日两天. 12月31日,看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不明原因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