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人死磕3年,光子这款主打沉浸感的生存大作,是怎么“磨”出来的
腾讯光子这款开放世界生存大作背后的故事。从投入规模上来说,《黎明觉醒》无疑是光子工作室群2021年的一款巨制。这款产品的研发团队多达300余人,截至目前游戏开发了3年多,并且仍在试着从几个不同的维度突破产品品质的上限。《黎明觉醒》一经公布就吸引了不少用户关注。游戏目前在TapTap上评分为7.7分,预约人数超过157万,去年官方公布的全渠道总预约量就已经超过了2000万。
玩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开放世界框架下,游戏对现实生存冒险的还原,以及由此带来的沉浸感:游戏创造了一个无缝大世界,在其中玩家能体验到和现实世界一样的各式地貌、各类天气。可以沿着剧情体验一段在险境中求生的故事,和伙伴一起探索、采集、狩猎、战斗,应对各种生存挑战。但是一款生存游戏想要把各类玩法有机结合起来并不简单,其中要纳入考虑的并不只有机制的嵌合、数值的调整,还要纠结什么样的系统设计,能让各部分元素自洽地相融,从而合理地构建出沉浸感。这些玩法内容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投入。最近,《黎明觉醒》研发团队公开了一部关于游戏开发的纪录片,从一些侧面了这样一款生存游戏的开发历程。看过开发实录视频,不少玩家都感慨于团队“死磕细节”的执著。
看过纪录片后,我对开放世界生存游戏开发的难度,团队在寻找最优方案耗费的精力有了新的理解。同时我也看到,随着《黎明觉醒》这样的产品出现,同类游戏的品质标准、开发投入,也被抬高到了新的水平线上。01当一个研发团队聚集起300个生存游戏发烧友如果说刚看到纪录片的时候有什么让我印象深刻,那么首先大概就是开发团队表现出的“发烧友”属性,一个团队能汇聚起众多品类的爱好者,让游戏多了一层先天的保障。
为了达成一个开放世界生存游戏的理想状态,开发团队要在很多游戏成品里看不到的地方,投入巨额的工作量。而假如没有对这个品类的热情支撑,恐怕很难把游戏做到现在这么细致。我们可以先看看《黎明觉醒》的基本玩法:做为光子工作室的开放世界生存游戏,《黎明觉醒》自然会受到外界的关注。但测试期间,《黎明觉醒》并不只是依靠这个“出身”标签吸引眼球的,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来自玩法上的一些亮点。首先是对现实世界的忠实还原,《黎明觉醒》内置了10000*10000的超大地图,包含平原、林地、丘陵等各类地形,与之联动的是,不同的地理条件下会呈现各自的生态环境,角色处于各处场所时会有不同的反应。
不同自然环境风光在游戏内也有直接的体现。比如光照表现上,游戏能再现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光学现象,雨天里,雨水积蓄在街道上会出现倒映的画面,也贴合现实生活中的逻辑,很容易让人入戏。
其次,开放世界体系下,游戏设置了完整的、由剧情引导的生存、探索、战斗,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一整套闭环玩法。此外,游戏还有不少强化沉浸感的细节,试图让玩家感受到这个世界传达的真实性:没搞好个人卫生、清洁不及时,就更容易招来怪物;面临酸雨天气,玩家必须尽快躲避,否则会持续掉血。这些设定听起来都很有真实感,对现实世界也足够还原。但是从纪录片里也能看到,关于开放世界生存游戏,各处细节的设计应该怎样执行,研发团队起初并没有什么头绪。但有一点他们很确定——要去现实世界里去体验各种细节。大到自然界各种地貌的形成,小到“一片树叶在树枝上摇曳的频率”。
带着这样的理念,研发团队选择了实地考察实践的方式:深入野外,在汽修厂驻场,去实地场景做照片扫描以便后期加工使用……就这样,这300多人开始了3年“死磕细节”的探查采风——设计研发的过程。02如何把一款生存手游的沉浸感做到极致“生存手游的沉浸感,首先在于环境的真实性以及探索的丰富度。”,纪录片开篇就点明了这点。生存游戏里,玩家总是时刻面临生存压力,那么就免不了一些基本的行为循环:为了在艰难的环境中立足建立避难所、为了保护自己与敌人交战、为了获取资源前往不同的区域探索搜寻。这样的行为循环,往往也就是战斗、建造和探索的玩法驱动。设计实操上,与此相对应地,研发团队把内容分成了大地图探索、生存战斗和建造三个核心维度,分别前往野外森林、汽修厂和射击场地,以及废旧建筑群去寻找实地设计灵感。
大世界构建上,开发者们逐一记录土壤、岩石和植被,再用笔记描绘衔接手游白模的方式,分步骤完成手游场景的搭建。
片中还讲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有一位热衷户外生存的游戏美术,经常跑到野外记录各种数据,为开发积累了大量素材。为了呈现出一个更有生命力的世界,团队在游戏里还原了70多种动植物形态,分布在各类地理环境中,还设置了仿真的“食物链”。开放世界的背景设定,往往意味着空间面积巨大,而在《黎明觉醒》10000*10000的大地图内,车辆会是玩家最主要的移动方式。“人类文明消退后,汽车会变成什么样子?”为了还原好各类车辆参数、驾驶手感,团队反复推敲扭矩、发动机动力这些数据在游戏中的实际反馈。
与车辆类似,后灾难时代,战斗系统也是玩家在生存游戏中必备的要素。为了模拟艰难环境下物资紧缺的状况,团队选择了把废料与武器零件结合的方式,通过拼接、做旧设计出了各种改装武器。
相关的开发人员泡在射击场里,调控游戏中各类枪支武器的操控参数,他们还和跨国团队合作,录制了室内、室外不同环境下的开火音效,以及不同材质的受击音效。
不管是战斗过程还是常规场景,人物的各种互动都涉及不同的动作模组,对此,研发团队也录制了一万多种动作素材,用以衔接不同状态之间的动作效果。此外,建造玩法是《黎明觉醒》里玩家充分发挥自主性的一个重要分支,艰难的环境条件下,这也是人们在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更进一步的价值实现。怎样建设家园、规划房屋,就成了一件兼顾生存游戏特色和玩家自由度的事情。团队实地走访参照了现实中的破败建筑,试着把同样风格代入游戏。
同时,为了满足玩家的创意,团队在游戏中开辟了3600平方的区域,设置了2000多种建造道。他们从现实世界的优秀建筑中汲取灵感,开发200多种结构部件。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给玩家提供几百上千种建造方案。
探索、战斗和建造,是《黎明觉醒》最核心的三个玩法模块。占到了玩家日常活动的绝大部分,玩家通过完成战斗内容,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通过探索以及和其他伙伴的交互,来满足社交需求;最终再从展现个性的建造当中,强化自我实现。这些行为构成了闭环,让玩家可以像在现实世界一样,沉浸其中。而团队前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做的实地探查、对照设计,构成了这些五玩法内容的基础,把这些模块联系在了一起。就这样,研发团队一步步在生存游戏构建出一个拟真世界。03一个凭借开发诚意圈粉的团队开放世界的游戏框架、生存玩法,这些设计点都是近年业内新兴的趋势,也是各路厂商布局的重点。《黎明觉醒》在开放世界的构建、体验细节呈现上都花了不少心思。而随着游戏临近上线,人们也能看到:光子在这款产品的投入,也正在拉高整个品类的标准。300多人在一个项目上花费了3年时间,即便以腾讯这样大厂的标准而言,这也是很高的规格配置了,足见光子对于这个品类的看重。
纵观整部纪录片,我们已经能看到,为了那些细致入微的设定,研发团队在前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时间去做各式各样“准备工作”,以手游开发周期来论,这可能并不算是很有性价比的选择。但也正是各种看似“性价比不高”的前期投入,表现出了开发团队对于项目的诚意,才让《黎明觉醒》呈现出目前覆盖面广、代入感强的玩法内容,同时也让游戏在测试、预约期间就吸引到了品类受众。翻开预约区的一些玩家评论,“内容丰富”是所见最多的一类好评。在TapTap等平台,研发团队一直在耐心地回复各类玩家评论,整个测试期间,他们一共筛选出了3万多条意见,评估可实施性,逐步优化、乃至把一部分玩家的意见做进游戏中。大熊策划,也在这个沟通过程中逐渐成了玩家眼中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这也让团队和玩家形成了能够良性互动的生态、相互理解。纪录片的弹幕里,玩家都在讨论“一看就知道工作量很大”“策划走心了,辛苦了”。 也会有玩家站在开发团队的角度去总结,向其他玩家解释团队的用意 。这样的玩家社群成了产品最重要的种子用户,也是游戏的第一批“自来水”。最近,团队还把有关研发历程的回顾带到了线下,和Vivo合办了关于研发的概念艺术展,展示了研发团队设计的各类武器实体模型,以及车辆改装、场景建造的概念视频,试着从更触手可及的角度去讲述整个过程的开发故事。
通过这种方式,《黎明觉醒》正在确立新的品质标准。在这个新兴的领域内,腾讯等大厂先后入局,迅速拉高了品类门槛:从表现力到玩法丰富度上的投入,再到每一处设计细节上的“较真”。未来的品类市场,只有像这样在各个覆盖面上都有足够投入的产品,才有可能在市场立足。《黎明觉醒》在本月底就要展开终极测试了,我很期待看到2021年的生存品类、在开放世界玩法方向里出现又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