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高手:刺血疗法收藏版!!!

刺络放血

刺血俗称“放血”,又称“刺血”,或称“点刺”就是用锋利的器械(一般指三棱针而言),在患者体表上某一部位刺破血管,使之流出一些血液,以期达到治病目的。刺络为人类各种医疗方法中,具有最长久历史的一种,从砭石与九针之形成及《内经》之记载来看,刺络疗法在中国古代医术中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灵枢。小针解篇》曾说“宛陈则除之”,意思就是说久病应以放血刺而除去。

《甲乙经》也说:“经脉者盛,竖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刺而泻之万全”,这说明了刺络的应用及重要。放血的范围,一般可指三大类,即经脉、络脉和孙络。络脉是小静脉,孙络是末梢毛细脉管,这些血管在没有病变时不甚显著。因为病变才会出现,形如小红虫状或成红丝状,或成白条状,隐在皮里或露在皮外,也有的成细小红点,漫散全身各处。经脉则指较大的静脉,形状特别明显,颜色特别紫蓝,常呈怒张状态,俗称“青筋”,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委中、尺泽、四肢外侧,更有发生在肩胛与腹壁的。刺络中最重要亦最常用者即为静脉刺络,在下节中我们将详细说明。

01

静脉刺络之常用部位及适应症静脉刺络常用之部位:

01

肘窝部 为自古常用之部位,相当尺泽、曲泽穴位视鼓起之青筋放血。主治:呼吸器及心脏病(心绞痛用之特效),霍乱、中暑、上肢风湿神经痛、五十肩、半身不遂。

02

膝腘部 相当于委中穴位之部位,效果佳而最常用。主治:肠炎、痔疮、腰痛、项强、下肢风湿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椎骨刺、颈椎病、高血压、内中风、半身不遂、脑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疹、伤暑、疔疮、癃闭等。

03  下臂部 相当于手三里穴之部位。主治:面疔、痈、结膜炎、牙痛、湿疹、荨麻疹等。

04 下腿部 阳阴部位 相当于足三里、条口附近部位。视青筋放血。主治:胃炎、肠胃炎、久年胃病、胸痛胸闷、慢性气管炎、丹毒、多发性神经根炎。少阳部位 相当于阳陵泉至阳辅附近视青筋放血 主治:急性肠胃炎、肋膜炎、心脏疾病、胸部发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偏头痛、高血压等。太阳部位 相当于承山穴部位,视青筋放血。主治:痔疮、背痛、静脉瘤。太阴部位 相当于阴陵泉附近。主治:内痔、外痔、痛经、不孕、尿路感染、急性淋巴管炎。

05 外踝部 包括丘墟、昆仑一带。主治:足关节炎、腰痛、坐骨神经痛。

06内踝部 包括中封、照海穴一带。主治:中耳炎、疝气、不孕症。

07脚背 阳阴部位 解溪穴附近。主治:十二指肠溃疡、丹毒、末梢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象皮腿。少阳部位 相当于临泣、侠溪、地五会等穴位附近。主治:牙痛、坐骨神经痛

08侧额部 相当于颔压穴部位,俗称太阳穴 主治:头痛、头晕、结膜炎、眼底出血、中风、气喘、食道病变等

09 舌下部 相当于奇穴金津、玉液,即舌下紫脉。主治:喉炎、言语障碍、中风、休克、恶性感冒等

02

其它常见刺络部位 除上述几大常用较大静脉部位外,尚有耳背、十二井、十宣、背后、肩峰、颜面等部位,由于这些部位较不易发现青筋或无较大静脉,因此治疗时不是寻找青筋放血,由于经验之累计,只要在固定穴位刺针,使出些微红血,即达治病目的,这些部位亦有称之细络者。下面说明:

1、十二井穴:即十二经络之井穴部位;主治:卒中、急性炎症、退热等

2、十宣:位于十指之尖端;主治:卒中

3、耳北:有细小之紫筋数条,对准放血;主治:头痛、三叉神经痛、结膜炎、角膜炎、皮肤病、颞颔关节炎

4、颜面:颊、颧、鼻头、鼻翼部位;主治:头痛、三叉神经痛、鼻炎、颜面神经麻痹

5、口腔:口腔粘膜;主治:颜面神经麻痹

6、肩峰:相当于肩髃穴附近部位;主治:出黄水治肾炎,出黑血治手腕及手背痛;肩凝、五十肩、荨麻疹、乳腺炎等。

7、腰背:全部腰背俞穴均属放血范围;主治:各脏腑病变及其有关经络之病,刺其俞穴出血。

8、七星穴:包括在项部入发际八分之总枢穴及其下一寸;主治:呕吐(五脏不安)、感冒头痛、小儿高烧、小儿各种风证 说明:总枢穴即督脉之风府穴,分枢穴即督脉之哑门穴,虽然因为有七个穴道,故称七星,但并不需要每个穴都针,一般只要针总枢穴(风府)、分枢(哑门)即能达到疗效,点刺出血效果更加。

针刺前,针具煮沸消毒,针刺部位,常规用75%酒精消毒。右手拇、食、中指持针,左手拿位患者针刺部位,在某些穴位,需以左手作捏、按、提拿动作配合,便于找准放血点。

1、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下列各种刺法:
1.缓刺:用针缓慢地刺入静脉0.5一1分深,随即缓慢放血。适从于肘窝、腘窝部等处放血。
2.速刺:用针迅速刺进0.5一1分深,挤出少量血液。适用于四肢末端十二井穴和十宣穴等。
3.挑刺:用三棱针挑破细小静脉,挤出少量血液。适用于胸背部和耳后等处。儿童挑疳积,也常用挑刺。
4.围刺:围绕病痛区,肿处四周点刺,一般常配合拔火罐。
5.丛刺:用三棱针在某一较小局部,多次点刺,使之出血。丛刺多结合拔火罐。
6.散刺:又叫豹纹刺,用于点刺较宽的面积或循经点利,结合拔火罐、运走罐等方法,也可以用手拿提点刺部位出血。
7.顺利:由下向上作斜刺,在放血前可由上到下推至放血点,以除恶血为主。
8.逆刺:由上向下作斜刺,在针刺前可由针刺点向上下推揉,分推血液,然后针刺,以放邪气为主。
2、注意事项:
三棱针疗法针刺时不可过深,出血也不可过多,一般出血后,要用酒精棉球擦揉按压止血。凡治疗部位都要严密消毒,防止感染。针刺出血者,可1日或隔日针1次,出血较多时,一周针2次。针刺出气者,可1日3次,以肤红为度。并常结合火罐拔吸,以肤湿为度。
3、辨血色
一、血呈深红色
针刺部位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时,从中可以判断,疾病多属于热症。

二、血呈黑红色

凡在体表刺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可分为外伤、内伤辩证。1、外伤一般是在阿是部。多由于气血结聚所致,青紫斑痕是由于局部络脉血溢所致。2、内伤:四肢深部内伤,多因瘀血阻滞经络,头、身躯部内伤,多因恶血聚集脏腑,一般是在属该脏腑部位疼痛。

三、血呈淡红黄色

一般是在肘部、膝部关节处针刺出血,血的色泽为淡红黄色,多为风湿痹症。

四、血呈青紫色

在背部、腹部、十指等部位针刺出血,色泽为青紫色,多因寒邪入里,窜入机体,伤于脏腑机能,
4、辨刺血时血的动态
一、出血清淡难凝
当针刺出血时,血液清淡而稀疏不易沉凝,是血虚的表现。凡刺出血为清淡者,临床上多以放气为主,在对症刺血时,血不止应禁刺。

二、出血沉凝易结

针刺出血时,血液容易沉淀并凝结,多因气虚所致,而多实证。凡此类情况,可以泻血为主,兼调气补虚。

三、出血缓慢

针刺肌肤后,出血缓慢,多需几次刺血,仍断断续续出血者,多因气血亏虚,瘀血阻于脏腑,脏腑气机衰弱,气血循环而不归经。在对症施治中,应充分掌握补泻关系,以放气活血为主。

四、出血急促

针刺肌肤后,出血急促,多为热盛。施治中,应以放气为主,兼刺血泻热。但凡有习惯性皮肤紫斑者,应禁针或慎针。

5、辨其它

一、血挟脓汁
凡在针刺部位出现脓血,多因外伤后恶毒犯内或长久内伤化脓所致。施治中多以刺脓排毒为主,在深部脓血可采用放气活血化脓之法

二、粘性白液

凡在四缝穴、背心、胸部、鱼际等处挑刺出白色粘性液体,多因小儿疳积、水谷运化失调,气血机能不畅,局部络脉供血不足所致。针刺四缝穴等处,可以起到调脾胃补虚损的功效。

三、白色粉质物

……此多因络脉长久瘀气、瘀血阻结,失去血脉正常循行,而在肌肤内转化成肿结。……在民间中往往用挑刺挤压除去肿结,消除后,就用一枚硬币贴于患处,然后用布包扎7天后取下,肿结自然消失。如果不用硬币贴于患处,不几日肿结会重新长起来。

四、透明性水液

……此病多为浮肿。……此证不应多泻,可配合药物治疗。

五、水珠悬罐

……这种现象多属体内寒湿过重。……凡以上现象,临床上多采用走罐法驱寒邪,留罐法泻风湿。

六、罐中气暖

…..则此种情况,是多因体内湿热过重。湿热入里,行之经络血脉,则多发于手心、脚心、背心皮肤湿润。因湿热过重常出现头痛、发热、身重而痛,腹泻食少,腰酸背痛等。……临床上泻湿热,多在手心、脚心、大椎、命门、委中、承山、脐中等处。
▶ 版权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