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影像首发】《中庸》心要:几千年教育要读“四书” ,是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

老古文化独家视频首发

■ 时间: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 地点:太湖大学堂

几千年教育要读“四书”

就是要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

大家请坐。诸位,今天跟大家在一起,讲个什么问题,讨论一个什么题目,是我最伤脑筋的事。因为,大家到(这里)的有三个单位不同,我已经考虑了好几天,大家心里想知道的,大致上我的归纳、看法:一、想自己国家发展的这个情况,前途是怎么样的,明天怎么样,明年怎么样,自己个人想到我们应该怎么样做。这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工商业的发展,经济问题。第二、现在在坐的诸位朋友,你是现代人,对于这个人类文化,知识非常渊博。知识很渊博,以中国文化来讲,真正的学问在哪里?不知道。你们大家,都是在国内功业有成就,事业有成就,加上现代化的、科技的接触,眼睛所见,耳朵所听的,很多东西有点茫然之感。这一句话我讲的客气一点,大家心里很茫然,不晓得怎么办。第三点,每个人活着,自己的前途、生命的意义,虽然没有正式去研究它,但是心理、情绪上都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一想呢,这个牵涉到科学、经济、政治、宗教,好几个题目。

那么我们大家在一起很短的一两个钟头,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做讨论,是非常困难。因此,到了昨天夜里为止,我突然想到,这个,“冷饭新炒”,所以抽出来《中庸》的头上的一篇,中国文化主要的精神。诸位手里拿的这一张纸,是中国有名的,过去读书,所谓“四书五经”,诸位大概听到过,四部重要的书,是儒家的《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这叫“四书”。“五经”不讨论了,因为时间的关系,不介绍了。我今年九十多岁了,诸位没有接触过这四部书的,不深刻,听说过,像我这个年龄,包括前一辈的,譬如我们举代表来讲:孙中山啦、蒋介石啊、毛泽东啊、邓小平啊,到他这里为止,这个年龄的人,都读过这个书。当年的教育,几千年来,这几本书是孩子到大人,认识自己中国文化的基础,所以读“四书”。以前考功名,考试,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考状元,还是这几本书,看到很简单。

《中庸》讲的是人性问题

那我今天抽出这个,讲的什么问题呢?我考虑了一下,以那么短的时间,给几方面不同的生活环境,你们不同的职业,有个共同的想法,“这个世界怎么这么乱?”“我的前途”,我讲“我”是代表大家,“为未来的国家的前途,究竟向哪里走?”这些问题整个综合起来是人性问题。人性是个什么东西?这同教育、政治、军事、经济,统统有关联。我们这个人,现在我们是个人,人性生来,譬如最近我听到社会上,公司也做的很好的,自杀的非常多,这个对于自己人生啊,茫然的,非常普遍。那么重点归纳到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的,人性是个什么东西。因此到昨天夜里为止,我只好把这些大家所要研究的浓缩下来,抽出来《中庸》的这一篇。

这一篇书叫《中庸》,你们大家这个名字是都听过的,世界上研究哲学、政治、人生、科技,有三本关于“中”字的书。“中”,这个是中国的中,最有名的是诸位手里拿到这一篇《中庸》,后世所谓属于儒家的。另外有一本书属于印度的,也同我们这个《中庸》著作时间差不多,在印度的文化里头属于佛教的,佛教所谓分大乘小乘的菩萨,叫龙树,龙树菩萨写了本书叫《中论》,这是本体论,这个,你们诸位大概很少接触。除了《中论》、《中庸》……这是印度的《中论》,《中论》很有名的,将来你们值得研究的。《中论》有“八不”,八个不是,不是的不,否定,所谓认为生命的究竟,宇宙的来源。《中论》的“八不”,否定,八个否定一切。

后来到了唐朝,我们都晓得汉唐,中国历史。唐朝以前,就是李世民统一中国建立了唐朝的政权,在历史上很光荣的一段,李世民的政权下面的人,最了不起的文官武将,包括魏徵啊,大家都知道,魏徵啊、李靖啊这一批人,都是一个人的学生,这个人叫王通,在中国文化的称谓叫“文中子王通”。他在隋朝的时候,天下大乱,自己也想出来做皇帝统一天下,他转了一圈,一看不对,等于我们这个时代一样,文化那么乱,人性问题,不做事业了,回到陕西,陕西的关中,总的名称,讲学,培养年轻人,培养后一代。所以文中子,后来唐代的政治非常高明的时候,这批文武将领都是他教育出来的学生,大部分,所以死后尊称他为“文中子”,写了一本书叫《中说》,说话的说。所以中国文化有三本关于“中”字的书。

刚才介绍,《中庸》,这本《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著作。为什么抽出,我们因为时间的关系啊长话短说,抽出《中庸》来讲呢?《中庸》在唐以前,南北朝的时候,特别提出来,原来以前汉朝的人有注解、研究的很多,但是没有那么流行,南北朝的时候,因为印度的文化过来,佛经的翻译太多了,等于现在这个时代,西方的科技文明进来了,大家到处取的名字啊,人的名字同科技文明有关。在南北朝的历史你翻开一看,非常有意思,很多伟大的人物取的名字同佛教有关,佛学,譬如说王菩萨啊、张罗汉啊、李般若啦,就看到。讲现在,我说整个的迷信在科技上、工商业科技,取的名字,开放啦、发展啦、计划啊,同一个样子,所以历史多半是重演的。那么这个时候,梁武帝出来,抽出了《中庸》,特别提倡,他身为皇帝,自己等于来讲学,讲《中庸》,影响了唐代一代的文化,一直到后世,一直到我们一百年前。《中庸》的观点,《中庸》讲一些什么东西呢?人性问题。这是为了诸位手边拿到这一篇,我先做了一个介绍。

人生观包括生存、生活、生计

三个观念统一

人性问题是什么?譬如说我刚才前面提到,大家的心理有个共同的,只有四个字啊,我们现在看,思想很茫然,前途很茫然,以中文来讲,如果懂中国文字,四个字,心理感觉到四个字:“内忧外患”。“内在”,自己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的变化,教育的问题,人性之乱,事业前途之乱,都属于内忧。内部的忧虑,大家心理都有个忧虑,不晓得怎么办,再不然没有办法,就是到庙子上找人看相了、算命啦、求先知啦,心理上是内忧。“外患”,我们从小的时候开始闹革命,那个时候口号是“打倒列强”、“打倒军阀”,从小,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晓得叫这个口号。因为外国人,西方文化,各个国家欺负我们中国,把中国搞得民穷,财政很可怜,所以要打倒“列强”、“列国”。就是包括,美国那个时候还跟在屁股后面,说八国联军,它是有一份子,它是跟进来,重要的是日本领头,东方,那么,是法国、德国、英国人搞的,这个属于外患。我们现在也有外患,世界上也有个自称、莫名其妙的“霸主”的一样的国家,经济的压迫,工商业的侵略,也属于外患。所以大家的心理是“内忧外患”。古文叫很简单,现在人讲起来就很罗嗦了,各有各的道理。

那么这个“内忧外患”的结果就产生一个人生的问题了。我平常也经常说,任何一个人,尤其我们,缩小范围,对自己国家来讲,中国人,大家受的教育都很好。可是每个人我看来,以几十年的经验,九十多年的观点看法,每个人没有人生观,这是哲学的名称了。人为什么叫人?我活到是干什么?人怎么生来的?生来以后,我活到人生,目的是做什么?这个生命、人生的价值在哪里?譬如大家升官发财,事业做得很好,这个目标是什么?人生里头包括生存、生活、生计,以中国字,三个观念统一了。生活活得,我们活得很好,现在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我觉得我活了九十多年,跟这个历史的变化,我觉得现在生活不晓得(是)哪一种生活,是洋式的还是中式的?不知道。这是这一代的生活。生存嘛,好像看到这个世界是很和平,实际上内在的危机重重,生存有问题。那么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究竟在哪里?讲到这,是个哲学问题了,也是个自然科学问题。

我最近常常给人家说笑话,也是真话,我说你问人生价值,我说我给你归纳三句话,我们的生命是“莫名其妙地生来”,自己也不晓得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来投胎,为什么要做一个人,没有目的,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自己活的很快乐,也很痛苦,也很烦恼,所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地死掉”,就三句话。这三句话归纳起来就是,上面讲,不管你身份、地位怎么样,很少有人懂得人生观,人生的价值,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我所做的事业,为家庭也好,为子孙也好,为社会也好,为国家也好,究竟意义何在?意义在哪里?这些都是大问题。现在我都是长话短说,把这些问题浓缩下来,简单明了讲。

因此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人性问题。人性是怎么来的?譬如现在的医学,走唯物思想的观点,生命是一个基因的变化。基因是个什么东西?大家都会讲,都听到。究竟在学基因的专家,医学界,全世界也没有多少个,我们中国也有,像我们这里来的,在香港、在台湾、在国内,专门研究基因的,常常在我们这里,经常来讨论,我说基因还不是生命的究竟,你们还要进一步的研究。这个话也是提到为止哦,一讲就牵涉到医学与科学的问题,生命的科学问题,生命的科学与认知科学,是现在最前进的科学。换句话,拿我们的观点就是人性问题了。人性,我们处在内忧外患的这个大环境里头,自己造个人,人怎么会变成这样?

因此昨天为止我抽出来《中庸》这一本书,这篇书的头上一页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非常严重!是我们起了大革命,孙中山先生领导以后推翻满清,把旧文化、帝王的政体推翻了,到现在走新的路线。究竟这个,一个,任何一个国家的政体,民主自由好不好?民主自由,什么是真正的民主?什么是真正的自由?都是问题。人性问题,人性是个什么东西?就是生命的来源、人性是个什么东西?因此只好回来,抽出来我们自己的老古董。

生命是两个部分

知性和感觉综合起来叫做人性

这一篇书,文学也很高,我们小的时候会背。现在我们长话短说,浓缩到对这一篇书来讲啊,我帮忙大家读一下:“天命之谓性”,第二句话“率性之谓道”,这个字要注意噢,这个念率(音帅),不念率(音绿),在现在经济上,会计上,做什么事有个比率,用这个“率(音绿)”,这个一字有几个意义,“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提出了三个原则。然后它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一篇,你的打印原文也给我一篇,我手里手边没有,给我一张。这个,这三句话呢,什么是性?中国人讨论,人性究竟是善的,恶的,(还是)不善不恶的?最近我正讲到教育问题,所以教育的目的,像我们现在送孩子们去读书受教育,教育的最高的目的是关于人性问题改善,可是现在我们教育啊忘记了这个,只教知识,没有从这个基本来。好,我们再回转来讨论,其它的这一篇书哦。我请你们帮我念一下,全篇念一下,宏忍师带领大家,好吧,帮个忙。(好的,大家可以一起念。)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就是那么简单的一段,没有很多的文字。如果我们现在拿西方的办法,西方哲学、宗教办法,可以写一百多万字一部书了。“天命之谓性”,人性是,譬如我们人,什么是人性?这个生命活着有个,生下来就知道。譬如我现在讲话,不是这个人在讲,是这个意识在讲,人性有个意识。至于要再研究意识,现在晓得,现在医学显微学讲脑的关系,中国几千年同印度、东方文化不承认,这个人性意识不在脑,脑是身体的感觉部分。换句话说,把人分成两个部分,一个知性,我们能够思想,能够知道的,不在身体上,身体上呢是感觉部分,生命是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综合起来叫做人性。这个里头分两种,刚才我们读了原文看到哦,“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严格地讲,这一篇书要上一个礼拜的课了,要配合科学,配合经济、政治、教育等等,分析起来很多。

那么第二句话我们要讨论,什么叫“率性”呢?“率性”。我们现在有个普通名字,大家都在用,“某某人很任性”,对不对?大家在用吧,“任性”。“任性”跟“率性”两个逻辑上有差别,任性是代表一个人,什么都不考虑,爱笑就笑,爱叫就叫,爱闹就闹,普通是形容这样,说这个人很任性。那么实际上,现在用的任性啊,是率性的第二层。这个率性是自然的,譬如我们生下来,每一个孩子啊,一个人,思想,你看到同样都是有思想,思想不同。平常我们讲“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个母亲,同样是八九个儿子,或者两三个儿子,每个孩子个性不同。不是都是父母的遗传,都是基因来吗?哎?为什么兄弟姊妹个性这么不同?习惯、思想、爱好各有不同。而包括父母两个人,个性也不同,可见每个人有个单独存在的自性存在。

这个自性哪里来?“率性而来”,有天命。什么叫天命?是假想的,我们中国文化。外国文化说生命哪里来?“上帝创造的”,根据《圣经·旧约》。中国文化从来不谈这个宗教,人并非上帝创造,自有来源。假定这个名称,这个来源叫做“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是一条路,人性自己走出来。可是人性呢,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吗?孔子也讲过有四句话,你们大家都知道,教小孩子读的,“人之初,性本善”,对不对?“性相近,习相远”。现在小孩子,我们提倡的读《三字经》,都会背,可是大家没有想。人的生来自性是善良的吗?不一定,有好几派,在研究西方文化的教育、政治、哲学啊,没有中国深刻了,中国几千年了。孔子、孟子,儒家我们认为人性天生善良。可是有一派认为人性天生就是坏的,所以要教育,因为人性本来不善良。有一派认为,我都不再讲详细了哦,只大概提一下,我这两天正在讲教育问题,都有详细地讲了。有一派认为人性是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人的行为思想好坏是后天教育来的。我们上古是讨论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呢很严重,同你做领导做老板,你下面有很多职员、很多的员工,每一个思想、脾气、习惯统统不同,这是个严重问题。所以做领袖的呢,必须要知道每一个人性的爱好,同教育一样。这是附带讲一下,讲两句书的时候,“率性之谓道”,刚才我的话范围在“率性”两个字里头。所以人性不一定是善良的,“修道之谓教”,要教育,要修正,要改良过来。换一句话说,你们今天做工商界的领袖也好,做政治上的单位领袖也好,做家长也好,对一个孩子怎么样修正他,这个坏的这一面向好的走。修道是“教”,这个“教”你们现在一看,就简单说呢这是教育问题,不对,在古代不讲教育,(是)“教化”,感化的问题。教育是政治性的,叫你非这样做不可,非那样做不可,是现代一般的教育。古代讲教化,不是叫你非这样不可,那样不可,以自己本身的行为、思想影响你,所以叫“教化”,变化你。“率性之谓道”。

推荐

阅读

《论语别裁》

繁体版

简体版

《原本大学微言》

繁体版

简体版

《孟子与离娄》

繁体版

简体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