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名词出处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它是产生于秦地(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百姓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

《诗经·秦风·无衣》是《诗经》中的精品,《秦风》是秦地的民歌。

产生《秦风》的秦地,即如今的陕西中部、甘肃东部,秦人在商周时代与戎狄杂处,以养马闻名,以尚武著称。当时的秦人部落实行的是兵制,有点儿像是民兵制,平民成年男子平时耕种放牧,战时上战场就是战士,武器与军装由自己准备。这种兵制在北方的少数民族中一直在延续着,木兰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在自己置备装备。在当时,成年的秦人男子,是自己有战袍、戈矛的,只要发生战事,拿起来就可以上战场了。

《诗经·秦风·无衣》共有三节,后两节实际只是第一节的同义复唱。直译过来就是:

"谁说我们贫穷,我们跟您一样也有战袍。要出兵打仗了,我们已经磨好了戈矛,君王啊,我们与您同仇敌忾,共同抗敌!"

这些话,只是平常的答话,可是写在纸上,便是一份言辞慷慨、情绪激昂的请战书,于是被秦人记录了下来,改写成了鼓舞斗志的歌。这份"请战书"表现的渴望战斗的热情,正好与当时秦人尚武的精神一致,用现代的话说是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这是它得以流传的原因之一。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但情绪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有震撼人心的力度,这是其流传千古的另一原因。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周,诸侯因被幽王烽火戏弄,误以幽王故伎重演,未前来救援,最终镐京被破,幽王被杀。后诸侯得知犬戎攻破王畿之事,慌忙率兵救援打退犬戎并立宜臼为周王。诸侯撤兵后第二年,犬戎再次来犯,周平王向诸侯求援,这时中原局势不同以往,东有东夷叛乱,北方戎狄与南方荆楚频频交替进犯中原,中原国家危如累卵,惧慑于蛮夷,诸侯拒援。无助之下,平王想起为周室牧马的秦部族,随遣人求救。时为秦人首领的赢开闻后,跪受王命,随即倾举国之兵打退犬戎。并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感于秦人出援,平王将秦人封为诸侯,赐秦君伯爵,并将周室无力掌控的关中地区一同赐与秦人。

受平王之诺后,秦人对周围的犬戎们展露出了獠牙。及至穆公,击灭犬戎之国十二个(一说十四个),地方扩至千里,成为西之方伯,[1]而穆公也因此被一些人认可为春秋五霸之一。[2]

折叠编辑本段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折叠编辑本段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谁说没有战衣?与君同穿战袍。君王征师作战,修整我们的戈与矛,与君同仇敌忾。

谁说没有战衣?与君同穿衫衣。君王征师作战,修整我们的矛与戟,与君上阵杀敌。

谁说没有战衣?与君同穿裳衣。君王征师作战,修整我们的甲与兵,与君共赴国殇。

注释

⑴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⑵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语助词。兴师:起兵。

⑶同仇:共同对敌。

⑷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⑸作:起。

⑹裳:下衣,此指战裙。

⑺甲兵:铠甲与兵器。

⑻行:往。

折叠编辑本段名词鉴赏

全诗共三章,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无前。

第一章,统一思想。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衣。"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第二章,统一行动。"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与子偕行",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与"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写"同仇"、"偕作",表现战士们爱国的情感与大无畏的精神。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层层递进地提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烽的古代军歌。诵读这首诗,要注意全诗慷慨雄壮的基调。

(0)

相关推荐

  • 《大秦赋》,秦国“国歌”出自《诗经》,是哪位秦王创作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大秦赋> ...

  • 318期A/闻天语解析《诗经•秦风•无衣》/薛红诵读

    小轩清浅: <诗经>传达的是发自心田的喜悦或是悲伤, 它断然不会辜负所有人对文学的期待.它的自由之美,就在于这"发自心田"的真实,因真实而生动,因自由而可贵.透着文字, ...

  • 荀子日课041丨 祸从口出,避祸的第一要义是管住自己的嘴

    是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开始<荀子日课>第41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憍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偋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 ...

  • 又见深秋

    秋风起枝叶黄无语话秋凉雨霏霏叶零落沾湿旧时裳岂曰无仇修我戈矛岂曰无恨修我甲衣四大金刚一枝花修不成正果水二番的凶器也解决不了道家双修的难题魔丸与灵珠的较量终是成了魔丸糙米三粒生龙津岂为斗米竟折腰正气浩然 ...

  • 中国辞赋沙龙2021.06.12

    [吐槽]山泉(王彦舫) 2021/6/11 21:36:40 梁夫人桴鼓助战赋  (以题为韵) 何栻 风生刁斗,云想衣裳.红妆蹙敌,彤史留香.翊中兴于宋室,勤内助于蕲王.撼山易而撼军难,方面等岳家之重 ...

  • 【诗经】走!一起打仗去!——《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01 one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 ...

  • 疫下诗词(2):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夜,梦,我置身在一个古战场,耳边悠扬地传来一首歌,一首征战时唱的歌. 那曲调,很是慷慨激昂,那乐声,很是悲壮绵长,使这天也苍苍,地也茫茫. 渐渐地,这歌声,捉住了我的心,迷住了我的情,使我凝住了心神, ...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全文及译文阅读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出自诗经<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

  • 抗疫专栏|黄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谨致以每一位疫情中的抵流人 我是一个偏好浪漫的人,如果说我对从未去过的武汉有什么印象的话,那应该要数那儿春天开得纷纷扬扬的樱花了,会让我不自禁地想起聂鲁达的那句"我想 ...

  • 驰援特辑(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Carbo ntech 截至2020年2月16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68595人,新增确诊病例2020人.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众多企业也踊跃承担起社会责任,为此捐款捐物.(以下排名不分 ...

  • 《大秦赋》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何意?专家:多数人理解错

    最近的热播剧<大秦赋>,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机智.重情重义,也让我们看到了征伐中的诸多无奈.作为一位文化和历史爱好者,在笔者看来,这部剧的魅力就在于它对历史的高度还原.这种还原既包括对 ...

  • 2月3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今天是大年初十,周一,搁往常,今天应该是春节假期结束后开工上班的日子.受疫情影响,很多人没有上班,但还有一些人,其实一直在岗位上.在我们看得见的新闻里,在我们看不见的战线上,他们在诠释着什么是担当. ...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语出<诗经.秦风.无衣>.意思是:谁说我没有军衣?与你同穿那长袍.<无衣>是一首秦地的军歌,同仇敌忾.慷慨激昂. 岂,助词,表示哪里.如何.怎么. 曰,说的 ...

  • 共读国学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挑战书 共读国学第一期已经从2016年11月21日到2019年8月16日坚持了1000天,来来往往最终有近百人坚持到了最后.陆游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来吧 ...

  •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诗经全文及译文阅读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出自诗经<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