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古诗词之谜(之四)

一、何为立意?

何为立意?古代文人给出好多解释。魏文帝曹丕在《典论》中说:“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为卫。”啥意思?就是说,文章以立意为主,以文气为辅,以语言为护卫。

宋代刘贡父《中山词话》云:“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意思是说:诗歌以立意为主,文词次之,如果意思深,境界高,文词即使平白,也是好作品。

苏东坡认为:“意之于诗,如帅之将兵也,诗之高下率皆由意而观。”意思是说:意对于诗来说,就像元帅带兵,诗的水平高低全由意的好坏决定。

说半天,意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中心思想。就是诗人临下笔前心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二、怎么来立意?

既然诗人下笔前都有中心思想在,为何咱们读诗词还会遇到困难呢?

这就是涉及到诗词的做法了。

做诗不是平铺直叙,而是“以有寄托入,以无寄托出”,什么意思呢?就是写诗时知道要写什么,要往这方面写,但在表现时,却不能直接表现,不能让人一眼看出来,而是让人仔细体会才能感受得到。

看这首词--

浣溪沙·洞庭

作者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释

红蓼,一种长在水边的草,入秋变红色。在黄河边也应该有这种草,我看过秋天里河边有草变红了。红蓼常出现在写秋天的古诗词中,如杜牧的诗:“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陆游的诗:“十年诗酒客刀洲,每为名花秉烛游。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

缬,xie二声,染花的丝织物。纹缬,一般写作缬纹,指彩色的花纹。这里是说,红蓼布满水湾像彩色的织物绉出凌乱的纹路。

夜凉船影浸疏星,这句让人想起秦观的词“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只不过,张孝祥看到的水里多了船的影子,星星少了一些。

试翻译如下:

沿湘江航行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开阔处陡见数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纹丝不动。

红蓼铺满水湾,像纷乱的丝织品,突然有两条白鱼跃出水面就像玉刀划过夜色苍茫的水面。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里还两三颗明亮的星星。

写山水而抒个人的情怀,什么情怀?坚韧不拔,虽处逆境而不改其志。他怎么表现的呢?没有像散文的那种说法:“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而是从个人看山水时的感觉来说。从“行尽”,让人感到“山穷水复疑无路”,转眼楚天开处数峰青,就让人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在他的又一村里,却有更丰富的内涵,楚天开阔,让人一敞怀抱;数峰秋风里依旧青翠,让人坚持信念。波平旗不动,又引人带入沉思。红蓼铺满,让人迷乱,但白鱼双跃却让人眼前一亮;船影阴暗,而疏星明亮,又让人抬头去寻北斗星。

张孝祥曾为岳飞鸣冤被秦桧陷害,但主战的主张一直没有变。从这阕词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张孝祥的胸襟和信念。

咱们从一首词里,可以粗线条地勾勒出立意的办法。

咱们再看西方相对科学或者说更死板的分析法来理解下如何立意。

西方新批评主要理论家约翰·克罗·兰色姆提出个“构架-肌质”论,他认为,构架是使作品意义得以联贯的逻辑线索,是作品中负载“肌质”的框架,是可以从作品中抽出来的,用散文加以转述的。而“肌质”则是无法用散文转述,但却是决定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的部分。

这个说法与刚才讲过的咱们中国古代那些立意的理论侧重不同。咱们古人侧重于立意,而兰色姆侧重于如何来让意立起来。

事实上,纯拿立意来比高低,并不能决定一首诗词水平的高低。没有好的办法,立意一样,诗词的品质就有云泥之别。

比如说吧,有这么一首诗:

远看石塔黑乎乎,

上面细来下面粗。

有朝一日翻过来,

下面细来上面粗。

听这首诗大家都笑。为何?文词粗鄙。

这首诗被张宗昌改了几个字收在集子里,他将石塔改为泰山。但我怀疑这首诗是古代哪个山大王写的。如果仔细体会其立意,倒真是不俗。

上面细来下面粗,暗喻封建社会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翻过来,下面细来上面粗,真个有挪移乾坤之志,重造天地之心。这样的立意,何其豪迈!

可这样的表达,只是笑话了。只能编到笑话集里。

而黄巢的两首菊花诗,同样抒写造反之心,却在优美中透着杀机,成为千古绝唱。

咱们来体会下: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既然说到张宗昌,咱们再举个张的诗来说明这“肌质”的重要。

张宗昌诗曰: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这诗好吗?都说不好。

但咱再看一首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这是汉乐府里的诗,清新质朴,充满情趣。被历代人奉为经典诗歌。

但是,这诗和张宗昌的诗又有什么不同呢?张宗昌的诗也很有趣呀,看去,感觉一个俏皮的孩子在逗蛤蟆玩。可大家为何不认为好呢,最重要的就是其“肌质”差。

好了,总结一下这一段讲的,主要是这么个意思:立意或者说构架很重要,但要表现立意,就要用好的“肌质”来表现好,让其成为一个艺术品。

那么问题是,“肌质”又是什么来构成的呢?

这是俺的公众号,请亲们关注

(0)

相关推荐

  • 红蓼

    红蓼

  • 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

    友人意欲送我一幅孔雀图,她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发给我看,甚为欣慰.可友人还嫌不足,说是色调有些清冷,便在水岸瘦石边添加几笔红蓼.蓼花红灼,开得正艳,低垂的几枝花穗探进画面一角,整幅画不由就亮了起来 ...

  • 虞美人 红蓼度影

    <词林正韵> 院门蹀步听衾悯, 别是婵娟韵. 忧怀竹影旧笺尘, 堪顾寸心从许.两行津. 风吹月冷西桥引, 但使阑珊恨. 一波红蓼共摇唇, 对我相思何必.醉离人.

  • 红蓼的画法

    红蓼 红蓼,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通常具膨大的节.

  • 解开古诗词之谜(之一)

    最近写作任务重,一起学唐诗不能天天推出了,致歉.翻旧稿,看到给某单位办讲座的文稿,编辑一下,发出来,与亲们一块体味古代诗词的妙处. 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一块交流学习古诗词的感受. 这些年,随 ...

  • 解开古诗词之谜(之二)

    诗词难懂,主要是因为中国古诗词中有一些特殊的语法.修辞和文法,这些东西组合到一起,就造成个"谜语".要解开诗词的"谜",就得了解这些,了解了,古诗词就不难懂了. ...

  • 解开古诗词之谜(之三)

    第二.修辞 诗词中修辞方法很多,比喻.排比.通感.拟人等,凡散文中用的,现在还在用的,诗词中都用,还有一些是诗词中独有的,像互文,还有一些是容易造成阅读障碍的,比如用典.缀锦.咱们就只讲这独有的造成阅 ...

  • 解开古诗词之谜(之五)

    "肌质"又是什么来构成的呢?我觉得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意境,一个是语码. 何谓意境? 就是意中之境.就是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 历来对意境研究比较多,到清末王国维融 ...

  • 解开古诗词之谜(之六)

    了解这些诗词的作法,反过来,就知道如何去鉴赏诗词了.那就是,抓住语码所暗含的意义.体会意象所造就的情感,去捕捉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 拿一首诗,一首词,咱们鉴赏一下.这一诗一词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但咱们要 ...

  • 哈勃继续解开宇宙之谜,失踪的暗物质和黑洞阴影

    暗物质--星系形成和演化的关键成分,存在于任何观测到的星系中.NGC 1052-DF2被发现,这个星系丢失了大部分暗物质.一年后,距离地球4500万光年的NGC 1052-DF4星系被发现,它也丢失了 ...

  • 我国今日大发现,突破人类认知!有望解开“世纪之谜”!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并记录到最高1.4拍电子伏的伽马光子(拍=千万亿),这些发现将于2021年5月17日 ...

  • 解开远古之谜——活人献祭真实存在!

    The priest quickly sliced into the captive's torso and removed his still-beating heart. 祭司迅速将刀插入俘虏的身 ...

  • 打完强生 43岁的他中风 21岁的他梦中去世…解开血栓之谜?辉瑞、莫德纳撇清:我们不一样

    强生(Johnson & Johnson)新冠疫苗出现血栓副作用,亦传出民众接种疫苗后,因脑血栓导致中风而瘫痪,甚至一名年仅21的大学生接种后死亡等案例,虽然这些案例均无证据显示与娇生疫苗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