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惩罚便可控制员工,他们不需要参与公司事宜

公司不再需要随意打骂员工的低素质管理者,员工也要积极参与公司事宜。

电影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从不拖欠演员薪资。有一次,一名非常敬业的演员问他:“您用什么方式激励演员认真拍戏?”希区柯克直接答道:“他们的薪资。”一直以来,在管理员工方面,管理者也持有类似观点。在他们看来,员工只需按要求工作即可,无须考虑太多。

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提出的“X理论”指的就是此类管理者,即使有些管理者并不知道这个理论。持“X理论”的管理者不信任员工,他们认为员工会偷奸耍滑,因此必须监督他们。自早期工业化以来,管理工作应运而生,负责在截止期限之前,确保完成生产目标。“X理论”管理方法只适用于简单重复的工作;而复杂、变故较多的工作,可能需要一种不同的管理方法。

麦格雷戈说,这种不同的方法可以称为“Y理论”。此类管理者认为,只要员工有参与感,无须命令,他们也愿意投入更多精力,积极努力地工作。此类老板会征求员工的意见,与员工协商讨论,而不是直接下命令;同时,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的公司,员工参与性较强。1960年,麦格雷戈将这些观点写于《企业的人性面》(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一书中。

◎直到员工参与度提高,惩罚制度才会被剔除

20年来,管理界较前沿、较难以捉摸的概念之一便是“员工参与度”(employee engagement)。一些调查数据也揭露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多年来,盖洛普公司一直在调查员工的工作态度,结果表明,在美国,只有三分之一的员工觉得自己真正参与了工作;而在世界范围内,只有13%的员工积极参与工作(Clinton,2017)。很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并不上心,认为公司是个很无聊的地方,因此威慑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作用,管理者运用X理论,至少在中长期内可以督促员工提高业绩。在服务业的某些领域,即使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依然能够运转,但无法做更复杂细致的工作。员工工作积极性如此之低,难怪那些发达国家长期存在生产率低下的问题。

◎员工参与度的真正含义

员工参与度本质上是一个抽象且难以衡量的概念,引发了一些正当的质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质疑者是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组织心理学教授罗布·布林纳(Rob Briner)。布林纳教授向员工敬业精神的倡导者提出了两个基本问题:

1.员工参与度增加是否能提高绩效?

2.管理者采取强制措施是否提高了员工参与度,并最终提高了绩效?

在他看来,我们并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因为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这些主张。然而毫无疑问,盖洛普这样的研究公司对此提出了质疑。盖洛普针对员工态度和业绩的大型调查结果显示,在员工参与度高的业务部门,旷工率可能会降低40%左右,生产率可能会提高17%。而在员工参与度高的企业中,每股收益可以高出四倍,等等。

类似于X理论和Y理论之间的差别,对于态度坚定、真正持怀疑态度的人来说,任何数据都无法证实所谓的“参与度”能够衡量企业业绩,或对其产生可持续的影响。而管理者则乐于将员工敬业精神作为一项有价值的管理目标。但如果我们不认同参与感带来的积极影响,为什么不采用威慑管理模式呢?

◎如果它看起来像只鸭子,走路也像鸭子,还“呱呱”叫……

参与度低的员工是什么样子?答案是他们会有排斥感、惰性、愤世嫉俗还有绝望感。这是我们想在工作场所看到的吗?2015年,舆观调查公司(YouGov)对有工作的所有英国人做了一个调查,结果表明,37%的人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没什么意义。如果你工作时怀着这种想法,那是多么可悲啊。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Pascal)所言,信念是值得我们倚仗的,因此试着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应该是个明智的选择。

精确衡量员工的参与度是很难的。但是,正如美国法官波特·斯图尔特(Potter Stewart)谈到色情产业所说的那样,有些事情人们一看就明白。有些企业的员工充满干劲,有些则不然;有的员工经常提出好点子,想出提升业绩的方法,有些员工则很少提出建设性意见;有些员工享受工作,全心投入并且不断挑战自己,有些员工正好相反。前者参与度高,后者参与度低。

◎高参与度比畏惧感更重要

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说过,如果你不能同时让人怕你和爱你,你应该选择前者。然而,21世纪的工作场所不是危机四伏的佛罗伦萨,至少它不应该如此。用威严震慑下属也许能帮助你的团队快速完成某个任务。在某些领域(比如某个杂志社的编辑室),管理者依然采取强硬手腕管理员工。但这只是例外,不值得我们效仿。

当今世界,各行各业的员工都需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新技术(见陷阱23),管理者如果认为自己可以利用员工的畏惧感做好管理工作,那他就大错特错了。企业需要的是参与度高的员工,这样的员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同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施展,而不是受到抑制。

有些管理者忧虑重重,不愿意采取措施提升员工的参与度。这样的管理者是无法带领企业成功的,早晚会输给竞争对手。这时,优秀的员工会选择跳槽,去一家新公司,新公司愿意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尽情施展才能。

将威慑作为管理手段、让员工畏惧的管理者才应该感到畏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