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思维与平面语言研究丨孟繁聪

我感受到的世界

生机无限

宁静的表面之下

暗流涌动 — 那是生命的节奏

仿佛不和谐的现代乐音

暴风骤雨般疾进

又夹杂扭曲和不安

将充满膨胀力量的各种元素压缩在一个平面空间

并且以协调的方式呈现“不协调”

这样的画面

非浓墨重彩不能酣畅淋漓

也最适合铺锦列绣

雕瞆满眼的“错彩镂金”笔法。

--孟 繁 聪


创作思维与平面语言研究

孟 繁 聪

谢赫的“六法”之中除“气韵生动”之外,其他五法阐述的多是平面语言的方法和技巧。对于这些形而下的问题,历来画家多以重“道”轻“器”的态度处之。或有愿意探究者,也习惯于追求平面装饰语言构成的具象部分,因在非具象性层面,狭义的绘画性语言往往捉襟见肘。
平面语言在图像学方面有大量值得借鉴的研究。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美术的一大区别就是功能性审美的发现、确立和培养。当代艺术又进一步把功能美学形而上化,使其内涵得到极大的扩展。在这个过程中,美学价值被量化了,可以被计算,作为评估的标准。如此一个循环过程,在设计师,艺术家,观众,使用者这些不同范畴的人群之间,通过彼此的互动——刻意或者无意地影响,形成了当代艺术和设计作品精彩纷呈的共生现象。
所以图像平面语言的探索绝对不只在形式层面。所谓的“道”,是理,也是程序、手段与技艺,本身就有技术的意味。重彩绘画作品创作的完成不仅需要在长时间内随时保持热情,也意味着冷静而有序地完成精巧繁复的仪式。过程中的秩序之美,不仅在有限空间里饱满地呈现,也因为时间的参与如音乐般可以聆听。
比照设计活动的程序,我们可以尝试更有秩序的绘画创作过程—首先是素材导入:通过观察和思考,瞬间采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恰如设计初创时期的“头脑风暴”。这些信息呈碎片化状态,需要整理:进行分析,归纳,找到与我们沟通的契合点,决定作品主题,在方向性上可以探讨正向或者逆向各种可能。然后就进入素材处理阶段:取舍、打磨使之增加或减少;梳理、排列使之呈现几何化的虚实咬合关系,也可尝试极端化的思考和处理。制作过程中注意素材单体的比例关系和整体的节奏关系。情感处理和画面处理同时进行,随时从画面跳入跳出,感觉其温度、触感、气息、情绪——借助色彩和笔触,完成思维信息化的整理。工笔重彩画家尤其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控制理性和激情两种情绪的能力。最后进入收拾整理阶段:寻找失误,检查情绪传递是否准确完全,形式结构是否存在硬伤。这是净化语言,再次取舍的过程。
在众多可见和非可见的细节中梳理层次,排布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静观其在画面中的对峙、角力,制约、抵消,将其整理到最中性使之平衡——那些静谧中看似暗淡的色彩和单纯的线条,或许不再张扬,但各种矛盾后面暗藏的巨大张力或更能赋予其直指人心的朴素力量。即使是那跃动奔放的华彩乐章,也在各种层次的低音伴奏中趋向沉着而厚重——无论丹青或是金碧,都在墨色的阴翳之美中更加灿烂辉煌。这是力求探寻最平凡状态中深层意识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境界的过程,在体验的磨砺之后,获得清晰准确的参悟。其意义是超越模糊的感受层面的。
“气韵生动”在六法中虽然排位第一,实际上是个结果。温度、触感、气息、情绪——都要借助色彩和笔触等平面语言,完成思维信息化的整理。这个过程,不能排除思辨、计算的参与。作品将因此呈现可以被具体感知的状态,而非各种猜测和臆断。那些有意识地打破规律,寻求新秩序的构建也在这个意义上最终完成。

作品欣赏 


孟 繁 聪

1971年生于浙江温州。

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曾获首届叶浅予速写奖一等奖。

1995年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美术设计师。

1996年赴日学习视觉传达设计。

1998年考入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设计系。

2000年毕业,获设计学硕士学位。

在校期间进入日本北越制纸株式会社、

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学习印刷设计和摄影。

2001年进入日本《宣传会议》主办的「艺术总监研究班」学习。

2002年任清华大学出版社艺术总监。

2014年起执教中央美术学院蒋采苹重彩画高级研究班。

现工作和生活在北京和温哥华,

为职业艺术家,李可染画院重彩画研究中心专业指导。

孟繁聪老师重彩课程安排
(2020.12.19 - 2020.12.27)
课程主题:创作思维与平面语言研究
第一讲:(2020.12.19)
(1)创作思维整理
(2)图形的构成
(3)平面语言的应用实践
(4)逆向思维与错误研究
第二讲:(2020.12.20)
(1)中日传统用色比较
(2)色彩科学与构成应用
第三讲:示范(2020.12.26)

(1)思维的具象化

(2)草图

(3)形态转移

第四讲:示范(2020.12.27)

(1)骨架

(2)墨与色

(3)整理与纠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