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谷世喆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经验
1.北京水利医院针灸理疗科,北京100036~2.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
谷世喆教授是国家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谷教授师出名门,且家学渊源,从事中医针灸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辨证精微,用药平和,选穴准确,针刺手法纯熟。笔者有幸列入谷教授门下,侍诊3年,对谷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略有体会,现介绍如下。
1从肝论治。兼顾五脏
失眠的中医病名为“不寐”,古代医籍称之为“不得眠”、“目不暝”等。《内经》提出了“阳不入阴”的基本病机,后世历代医家各有发挥。其病因病机大致有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郁血虚、心肾不交、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等。谷教授认为,虽然失眠可以细分为多种证型,但临床治疗中应将其简化。人体脏腑是一个整体,在生理上互有生化补充,在疾病状态下也互相影响。谷教授临证多从治肝入手,主要基于:①大多数失眠患者勉强能入睡,但多梦易醒,睡眠质量差。肝藏血,血舍魂,肝血 虚则魂梦颠倒,肝血充足则魂安而不惊。②本病大多病程较长,最后则为虚实夹杂,患者多方求治未果,必有肝气郁结不舒。肝气郁滞,疏泄失职,可导致郁而化火,耗伤肝血,进而上灼心阴,下伤肾水,而致心肾不交;木横侮土,脾胃受损,化源不足,而成心脾两虚;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故治肝可调五脏。③失眠患者中以妇女为多,古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从肝论治是一“捷径”。治疗上,谷教授以逍遥散加酸枣仁、夜交藤为主方,随症加减。逍遥散是疏肝养血理脾的名方。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运化,则气血有源;生姜温胃和中;少许薄荷助柴胡疏郁解热。全方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并治,再合用酸枣仁养肝血、夜交藤安心神。临床中根据具体情况常配合清热、化痰、滋阴、养心等药物。
2以“根结”、“气街”理论指导针灸选穴
谷教授认为,根结标本理论从纵向上下说明人体末端与头身的关系,而气街理论是经络系统在体内的横向联系,与根结标本理论是特定穴产生的基础,有利于指导I临床。
在失眠症的f临床针灸治疗中,选穴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与肝经有关的常用穴位,如太冲、蠡沟、三阴交、膻中。其中膻中的选用依据就是《灵枢·根结》“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针刺膻中,既能条达肝经,舒畅气机,同时能宽胸散结、安摄心神 神。故膻中是谷教授针灸临床中的常用穴位。另一部分是“七神针”。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由于大脑皮层的抑制和兴奋功能失调而引起。中医也注重“神”在失眠中的作用,《景岳全书》指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而“脑为元神之府”、“脑主神明”。根据气街理论,“头为诸阳之会”,“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
走空窍”,故头气有街。头为脑所属,“脑为髓海”,头气街与脑相连。因此,头部的穴位可以治疗精神神智疾患,谷教授选择头部的神庭、本神、四神聪7个穴位组合成“七神针”,治疗包括失眠在内的精神疾患,疗效明显。临证时还可根据具体病情加选五脏俞、神门等穴位。针刺手法采用浅刺、久留针。
3典型病例
患者,女,56岁,2009年12月6日初诊。失眠3年加重1个月。自诉3年前因照顾生病家人,夜问难以得到正常良好休息,遂成失眠,曾间断服用舒乐安定,每日可维持睡眠4~5 h。近1个月来,因争吵气郁,导致失眠症状加重,持续服用安定每日2~3片,仅能睡3 h,且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白天疲乏。现证见胸胁胀闷,情绪急躁,腹胀,大便不调,舌红,苔白稍腻,脉弦细。辨证为肝郁侮脾,治当疏肝理脾。方药:柴胡15 g,当归10 g,白芍10g,白术lO g,茯苓10 g,酸枣仁15 g,柏子仁lO g,夜交藤10 g,珍珠母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日l剂。针刺选穴:“七神针”、膻中、神门、足三里、三阴交。每日1次,配合五脏俞拔罐,1次/3 d。治疗2次后,患者能较快入睡。治疗8次后,患者安定减至每日1片,可维持睡眠6 h。治疗17次后,患者停服安定,睡眠仍能保持6~7 h。共治疗20次,诸症皆平。
(收稿日期:2011-07-25,编辑:梅智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