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皮神经卡压征
范围:臀上皮神经卡压征;臀中神经卡压征及股后神经卡压征。属于中医的腰胯痛范畴。
定义:是指由于臀部的肌肉筋膜损伤、粘连,导致穿越并支配臀部的皮神经受卡压,刺激。引起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诊断要点
1、病史,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多有臀部扭挫伤史、慢性劳损史、风寒侵袭史及腰椎劳损史。也有因腰椎损伤继发者。
2、临床表现
2.1、症状:
(1)患者腰臀部尤其是臀部的疼痛,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
(2)多数患者可以检查到固定的压痛点,一般在第三腰椎横突处和髂嵴中点及其下方。
(3)按压压痛点时可有胀痛或麻木感,并向同侧大腿后方放射,一般放射痛不超过膝关节。
(4)直腿抬高实验多为阴性,但有少数患者可出现直腿抬高实验阳性。
2.2体征:
在臀上皮神经入臀点、骶髂关节外侧、臀大肌下缘股后重点处压痛并可触及结节、条索状,重压下可放射至下肢,支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部分患者有腰椎曲度改变,多见于L1-3节段。受累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过敏、迟钝。
2.3影像学检查
腰椎、骨盆及髋关节影像学检查无相应阳性发现。
2.4电生理检查
偶有臀上、臀中及股后皮神经传到速度减慢。
2.5实验室检查
ESR、CRP正常,RF及HLA-B27阴性。
3、诊断分型
臀上皮神经卡压征:腰臀部及股后外侧区疼痛,疼痛多不过膝,偶有疼痛反射至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者,查体后见臀上皮神经入臀点出压痛,并可触及条索或结节,沿臀上皮神经分布区皮肤针刺感过敏或迟钝。
臀中皮神经卡压征:臀内侧及骶不疼痛,疼痛弥散,查体可见骶髂关节外侧压痛,并可触及结节或条索,沿臀中皮神经分布区皮肤针刺过敏或迟钝。
臀后皮神经卡压征:臀下部、股后区及小腿后区疼痛,偶有阴部放射者,臀大肌下缘股后中点压痛并可触及结节或条索状改变,沿股后皮神经分布区皮肤针刺过敏过迟钝。
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症有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多有腰椎侧弯或后突畸形,腰椎活动受限,支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腰椎CT或MRI检查有与疼痛相符合的突出表现。
梨状肌综合症:本病表现为臀部疼痛,可伴有同侧股后区及小腿后外侧牵扯样痛,严重者疼痛剧烈,自觉患肢变短,跛行,查体时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有深压痛,并可触及痉挛、肿胀、肥厚的梨状肌改变,支腿抬高试验初始时疼痛加剧,超过60°后疼痛反而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强直性脊柱炎:表现为腰骶部休息痛及活动受限,伴有晨僵,查体后加骶髂关节处压痛,HLA-B27强阳性率达95%,活动期血沉增快,骶髂关节CT、MRI或X线检查有阳性发现。
腰椎后关节错缝症:临床表现为腰骶部弥漫性疼痛,可伴有一侧及两侧臀部及股后区疼痛,疼痛位一般与神经分布区不一致,腰骶部僵硬,休息后或晨起时症状较重,活动后症状减轻,腰部棘突旁有深压痛,X线检查可发现关节突关节移位,两侧不对称。
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多有劳损史,女性多见,缓慢发病,逐渐出现腰骶部疼痛,休息后缓解,查体可见骶髂关节处压痛,骶髂关节X线摄片可见髂骨面骨密度增高,无明显关节间隙改变。
4、诊疗
4·1、理筋疗法、药熨、中药熏蒸疗法,针灸法,推拿法。
4·2、闭合松解法:小针刀,液针刀、微型刀,拨针进行闭合松解。
(1)体位 俯卧位。
(2)体表定位 两侧第三腰椎横突、两侧髂嵴中后部压痛点。
(3)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
(4)针刀治疗:
第1支针刀松解左侧第三腰椎横突尖的粘连瘢痕 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直达横突骨面,针刀体向外移动,当刀下有落空感时,即达左侧第三腰椎横突尖,在此用提插刀法,切割胸腰筋膜中层在横突尖的粘连、瘢痕3刀,深度0.5cm,以松解臀上皮神经在横突尖部的粘连和瘢痕。
第2支针刀松解左侧髂嵴中后部臀上皮神经的入臀点的粘连和瘢痕 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直达髂嵴骨面,针刀体向上移动,当刀下有落空感时,即到髂嵴上缘臀上皮神经的入臀点,在此纵疏横剥3刀,深度0.5cm,以松解臀上皮神经的入臀点的粘连和瘢痕。
第3~4支针刀松解右侧第三腰椎横突尖与髂嵴中后部臀上皮神经的入臀点的粘连和瘢痕 针刀操作与左侧相同。术毕,拔出所有针刀,压迫止血3分钟,创可贴覆盖针刀口。
针刀术后手法治疗 屈膝屈髋2次
注意事项:针刀术后嘱患者平躺3~5分钟,以防晕针刀。
4·3、正脊调曲疗法。
4·4、药物疗法。
注意事项:药敷时温度以患者适应为宜,不能过烫,避免烫伤;所用药物尽量选择对皮肤刺激小的,敷后局部皮肤有红点、出现过敏反应者,需停用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