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认识加重、去加重、均衡!高速信号缺了这些只能停留在实验室
Author:关羽兄弟
|| 前言
深圳前几天台风过境,窗外大雨也淅淅沥沥,正好晚上也睡不着。关羽兄弟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高速链路中的利器预加重、去加重、均衡机制对于链路影响。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于高速链路很迷茫和不理解,感觉有点反人类。例如HDMI高速TMDS板内网络走线长度不超过5inch,但是HDMI线缆长度1.5m、3m、5m更长也有,5inch相比5m又算的了什么。
10gbps信号经过5inch走线后接收端波形
10gbps信号经过2m线缆走线后接收端波形
其实5inch相比5m怎么算的什么和我们没有啥关系,我更关注的是信号到接收端都成了这怂样了,还怎么用?平常测试到这种类似一坨屎的信号到底是过还是不过了,这个让自己很受伤。
实际测试到数据比这个差远了
惨不忍睹啊!那最终的信号质量为什么能满足要求,这个就是我们本篇要看到的预加重、去加重、均衡的作用。
2m线缆+5000mil传输线接收端波形
|| 正文
高速信号处理机制
常见的预加重、去加重、均衡,当然均衡是一个很大的范围。从原理上要理解这些,建议大家看多下书,一言半句或者一两篇都讲不清楚。关羽兄弟随后带大家从波形上认识下这几种利器!原创今日头条:卧龙会IT技术
那为什么要用这些机制,不用可以不,我UART貌似12m都一直在用,我RS485上百米是家常便饭,怎么到这里就不行了。确实不行了,因为速率高了。传输线或者线缆的特征,低通滤波器特性,信号中较高频率成分全部都滤除了(低速部分同样也有明显衰减只不过相比高速没有那么明显而已),那信号不就成了一坨一坨分不清的。想想介质损耗和导体损耗,不能厚此薄彼,要不然会迷茫的。
某段理想传输线S参数特性
某段HDMI线缆S参数特征
瞬间想想就好像明白了一点点,经过线缆信号衰减得惨不忍睹是情理之中。倒不是测试错了,当然也不能说测试对了,因为没有理解高速信号接收端处理机制。
预加重
带预加重模型输出
普通ibis模型输出
去加重
开启去加重输出波形
正常未开启预加重输出
均衡
某模型支持均衡机制
太复杂,牵扯东西太多。讲的头痛,也看的头痛。
某模型CTLE设置
感觉是否类似把预加重和去加重结合在一起了,低频衰减3dB,高频提升了3dB(相比低频部分类似提升了6dB)。
|| 总结
关羽兄弟在正文部分大概和看小人书一样带大家看了下预加重、去加重、均衡(CTLE),是否感觉还有点迷茫。迷茫是正常的,这个可以说是当前高速传输数据处理的核心机制,没有这些,高速信号传输我认为只能停留在实验室了。
10gbps在5、15、30inch传输线上接收端波形
对于15inch传输线接收端采用CTLE+DFE,再看下相应眼图信号。
具体的CTLE机制及差别,大家可以看看PCIE的spec,里边有详细讲述。
如果不懂这些,那就有点尴尬了。测试高速信号质量不靠谱,容易误伤友军,同时对于一些测试数据也难以理解哦!当然对于高速示波器一些核心功能也没有用到。
典型的外部接口标准如USB3.x/HDMI2.x/DP1.4 均需要测试远端眼图,在实际连接中采用的是在被测设备近端即发送端用夹具拾取信号然后嵌入标准提供的电缆参数模型模拟真实的传输电缆,此有损电缆参数模型给信号带来很大的衰减,在接收端必须采用均衡算法(CTLE/FFE+DFE)恢复信号。
原创:卧龙会 关羽兄弟
卧龙会,卧虎藏龙,电子行业高手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