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十二经脉

二、十二经脉(包括奇经八脉)

十二经脉与脏腑有密切联系,脏腑也学要它来和各个组织取得密切联系,这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经脉上下直行,络脉左右横行,用粗浅的比喻来理解,经似地上的长江大河,络似江河之间的溪流沟渎,上下衔接,左右贯通,好象一个环子,周流不息,循行无端。

经络相当复杂,主要的有十二支,称做正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络经,是为手三阴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是为手三阳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是为足三阴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是为足三阳经。这十二经的循行路线,有一个简单的口诀:“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脏。”就是手阴经从胸走手而交于手阳经,再由手阳经从手走头而交于足阳经,再由足阳经从头走足而交于足阴经,再由足阴经从足走内脏而交于手阴经,成为一个循环。把十二经分开来说,由手太阴而手阳明,而足阳明,而足太阴,而手少阴,而手太阳,而足太阳,而足少阴,而手厥阴,而手少阳,而足少阳,而足厥阴,而手太阴。这样,循环不息地有阴入阳,由阳入阴,从表走里,从里走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一般以为经络适用于针灸,殊不知经络由于循行全身,很自然地把全身划分为若干区域,并建立起体表和内脏的表里关系,因而可从某一区域内所发生的症状,测知发病的经、脏,并能根据这一经、脏来进行治疗,所以在内科临症上也占重要地位。例如十二经的发病:肺手太阴经发病常见喘咳,缺盆中痛,两手交心,臑臂内侧前缘痛厥,掌心发热;大肠手阳明经发病常见齿痛喉痹,肩前臑内作痛,食指痛不能动;胃足阳明经发病常见鼻衄,口,唇内生疮,膝膑肿痛,沿膺乳股胫外侧足背皆痛,足中指不能屈伸;脾足太阴经发病常见舌本强硬,胃脘痛,股膝内侧发肿厥冷,足大趾不能运用;心手少阴经发病常见心痛,胁痛,臑臂内侧后缘痛厥,掌心发热;小肠手太阳经发病常见咽痛,颊肿,肩臑、肘臂外侧后缘疼痛;膀胱足太阳经发病常见头痛,项强,腰脊痛,尻腘腨足等部均痛,足小趾不用;肾足少阴经发病常见咽肿,烦心,脊股内侧后缘疼痛痿厥,足心热痛;心包手厥阴经发病常见手心热,肘臂拘挛,腋下肿,胸胁胀满;三焦手少阳经发病常见耳聋,喉痹,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侧均痛,无名指不用;胆足少阳经发病常见头痛,眼外角痛,腋下肿,胸胁髀膝外侧直至胫骨外踝前皆痛;肝足厥阴经发病常见喉干,胸满,疝气,遗尿,或小便不利。以上十二经病症,均可就其何处痛,何处热肿,分别治疗所属的各经、脏,了若指掌。

十二经有别行的一部分,出入阴经和阳经之间,作为中途联系的通路,比较络脉为深长,被称作“经别”。经别之外,又有循行体表不入内脏,起于四肢末梢,行于四肢脘、肘、腋、踝、膝、股之间,与经别走入深部恰恰相反的,称做“经筋”。还有十五络为经脉传注的纽带,络和孙络错综分布于诸经之间。

十二经称为正经,与它相对的有“奇经”,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称做奇经八脉,可补正经的不足。八脉中督脉沿脊内行于身后,主一身之阳;任脉沿腹内行于身前,主一身之阴;冲脉走腹内散于胸中,为十二经的冲要,皆起于会阴部,所谓一源而三歧;带脉则环绕季胁下,犹如束带,总约诸经;蹻有蹻捷的意义,其脉行于肢体外侧称阳蹻,行于内侧的称阴蹻;维有维系的意义,维系诸阳经的为阳维,维系诸阴经为阴维。八脉中督脉、任脉和十二经相合,称为十四经,最为重要。

十四经各有穴位,穴有孔隙的含义,故也称“孔穴”。这些穴位联属在一定的经脉上,为脏气输出而聚集于体表的部位,故又称“腧穴”和“经穴”,腧即转输的意思,因而或作“输穴”,并简写为“俞穴”。十四经共有三百六十多穴,各有专名,兹简单地介绍各经起止穴位和总穴数如下。

1. 手太阴经:起于中焦中府穴,止于拇指少商穴,共11穴。

2. 手阳明经:起于食指商阳穴,止于鼻旁迎香穴,共20穴。

3. 足阳明经:起于目下承泣穴中,至于次趾厉兑穴,共45穴

4. 足太阴经:起于大趾隐白穴,止于胸胁大包学,共21穴。

5. 手少阴经:起于胸中极泉穴,至于小指少冲穴,共9穴。

6. 手太阳经:起于小指少泽穴,止于耳前听宫穴,共19穴。

7. 足太阳经:起于眼内角睛明穴,至于小趾至阴穴,共67穴。

8. 足少阴经:起于足底涌泉穴,止于巨骨下俞府穴,共27穴。

9. 手厥阴经:起于胸中天池穴,至于无名指中冲穴,共9穴。

10. 手少阳经:起于无名指关冲穴,止于眼外角丝竹空穴,共23穴。

11. 足少阳经:起于眼外角童子髎穴,至于小趾、次趾窍阴穴,共44穴。

12. 足厥阴经:起于大趾大敦穴,止于胸中期门穴,共14穴。

13. 督脉:起于尾骶端长强穴,至于唇内上龈龈交穴,共28穴。

14. 任脉:其余两阴间会阴穴,止于唇下承浆穴,共24穴。

脏腑与经络,在生理方面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喻嘉言曾说:“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但明白脏腑经络以后,又究竟如何来应用于临症呢?现在举肝作例子来说明。从脏腑和经络的生理和病理方而,对于肝病的认识可分如下数项。

1. 依据“肝藏血”,又“其化为荣”。认识到贫血症与肝有密切关系

2. 依据“肝者罢极致之本,魂之居也”,又“谋虑出焉”。认识到肝病与疲劳和情绪极有关系

3. 依据“肝者将军之官”,又“在志为怒”。认识到肝气善于横逆冲激。

4. 依据“其性为暄”又“此为阴中之少阳”。认识到肝病能发生“火”的症状。

5. 依据“风气通于肝”,又“其用为动”。认识到肝病又能发生“风”的症状。

6. 依据“春三月此为发陈,逆之则伤肝”,又“其令宣发”。认识到肝病会有气血不能条达和郁结的现象。

7. 依据“肝开窍于目”,又“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认识到肝病能影响眼目和筋膜。

8. 依据“肝足厥阴之脉,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出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认识到肝病又可影响到头面、巅顶、胁肋、小腹、前阴和下肢等部。

此外,依据五行生克规律,“水生木、木克土”。认识到肾阴亏乏能生肝病,肝病易使脾胃受害,因而有阴虚肝旺,肝胃不和等名称。这样,根据肝脏和肝经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去认识肝病,就成为治疗肝病的一套理论。以此作为依据,从而分析症状,考虑治法,都可头头是道了。

(0)

相关推荐

  • 五行与脏腑等

    ​五行与脏腑.五志.五气.奇经八脉 五行与脏腑 五脏配属五行: 肝主升,而归属于木 心主温煦而归属于火 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 肺主降,而归属于金 肾主水,而归属于水 肝属于木, 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 的 ...

  • 十二宫对应十二月,十二时辰和人体十二经脉...

    十二宫对应十二月,十二时辰和人体十二经脉.依次为:命宫,兄弟,夫妻,子女,财帛,疾厄,迁移,交友,事业,田宅,福德,父母.宫原意为房屋,住宅,是一个空间概念.

  • 天下无疾:十二经脉循行要穴及各部常见病症总结

    无疾把十二经脉循行所过之处及各部常见病症,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按照<内经>对经络的记载,虽然经脉的全程像一条入海的河流,一棵繁茂的树木,但最为重要.备受重视的是河流未入海的 ...

  • 针灸十二经脉常用穴位总结

    針推精粹 针推名家临床精粹. 关注 手太阴肺经 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脘横纹上1.5寸.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 ...

  • 十二经脉的位置、走向规律、交接规律及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命名规律其实体现了经脉的主要分布部位和所联系的脏腑,了解并灵活运用它们,将很快记住十二经脉循行分布情况,用于指导针灸临床选穴与治疗. "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规律" & ...

  • 穴位知识 | 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之天府穴

    十二经脉之手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联系胃及肺系:从肺系出来,外行线起于侧胸上部,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经过寸口,止于拇指桡(ráo)侧端:分支从腕后分出,止于食指桡侧端. ...

  • 耳与十二经脉关系耳为清窍之一,为宗脉所聚...

    耳与十二经脉关系 耳为清窍之一,为宗脉所聚.清阳交会流行之处,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如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胆经入耳中,脾主升清而濡养于耳,肺主声.令耳闻声: 研究发现,循行于耳及其周围组织经络中 ...

  • 胎息启动可以振动气脉带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

    胎息启动可以振动气脉 带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循环,拉动五脏六腑气穴.在生理和心理上要经过"推陈出新"的过程.推陈就是排浊,出新就是生元气.

  • 如何巧记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顺口溜总结,看三遍就会了

    如何巧记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顺口溜总结,看三遍就会了

  • 十二经脉命名规律

    十二经脉的内容是<经络>这门课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十二经脉的名称 以前我们学习使用经脉名称时比较简单,就提一个脏或是一个腑的名字就可以了,比如"肺经"." ...

  • 十二经脉循行方向和交接的规律

    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规律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逆顺肥瘦>有这样一段话,清晰描述了十二经脉在人体循行方向: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