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建华 | 山水桂林
桂林早在唐宋时期便是旅游胜地,以山水闻名。读小学时,曾读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课文,后来走上三尺讲台,多次执教此文,桂林山的奇、秀、险,漓江水的清、静、绿深入脑海。每每范读到这里,声情并茂,心神俱往。
正是莲叶飘香,丹桂露粉的七月,我决定走进桂林,近距离触摸桂林的山山水水。一路上伴随着火车的哐当声,于凌晨五点多到达桂林车站,安顿好住宿,在朋友家小憩片刻,难抑初见桂林的激动,凭窗观赏城区风貌。朋友的房子在九楼,能一目了然,东临火车站,南来北往的观光游客穿梭如织。北窗正对一座青青绿绿的山峰,经她介绍,此山即是桂林城徽之标志——象鼻山。因为远观难见其真容,且看山的角度有差异,所以不见象鼻。即使这样,也让我心满意足,毕竟与桂林亲密接触不到一天,就看到了闻名遐迩的象鼻山。朋友指着一条细若飘带的小河,告诉我们这水来自漓江。好一座桂林城,环城皆山,绕城即水,奇峰秀碧,古榕拂地,真乃神仙之佛地!
下午,我们步行游赏漓江,沿江滨路逆江而行,一路林荫掩映,虽骄阳似火,却不曾挥汗如雨,没有丝毫的燥热。两旁石凳石椅上坐满了养神的老人,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或衣袂飘飘,凝神静立,不闻人语,安谧静逸。偶尔掉下的树叶轻柔地歇在老人曲起的后背,许是怕扰了老人的心神。江畔,榕树的浓荫里,三五个垂钓者,不紧不慢的拉长吊线,好象其乐不在渔,而在于山水之间。
路面高出水面大概有十多米,石块修成的坡面凹凸不平,尽显层次和质感。每隔十米就有下坡的阶梯,踏阶梯而下,绿如碧玉的漓江水近在咫尺,缓缓地流淌,看得见江底一粒粒一块块的鹅卵石,光洁圆滑,静静地卧在水中,任江水温柔的冲刷。水草纤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或密或疏,依着江水一顺儿倾斜。
看到这样柔情的水,令你情不自禁地想扑进它的怀中,享受它须臾的轻抚。纵身跳入水中,水浅得刚没小腿,很多人悠闲的坐在水里,水深还不及脖颈。如此浅的水却无丝毫杂质,忍不住掬一捧入口,甜甜的滋味沁人心脾,我想我是忘不了这水绵长的味道了。我们几个趴在鹅卵石上,水缠绵的滑过我们的皮肤,如丝细腻,如绸轻软,如缎清凉。这样的境界里,不忍大声嬉戏,怕惊扰了水的宁静;这样的境界里,你不能做蛙泳状扑腾,怕搅了水流的柔顺;你只能一动不动地或坐或卧,如参禅,如悟佛。这水即佛啊,不急不躁,不徐不疾,世事沧桑,一如百年,清澈、宁静、碧绿,似梦似幻。
曾看过西湖的水,塘无规则,水无定性,漫得到处都是;也曾见过武夷山的溪水,白亮白亮的晃人的眼,只想逃离开去;漓江的水,能在人的灵魂深处安家,柔柔地流在你的生命里。
江面竹伐小舟,浮水而渡。两岸山山呼应,翠色欲流。象的鼻子没入水里,尽情饮涤漓江清流;叠彩山林木葱茏,层层如碧,山顶彩亭屹立,居高望远,桂林山、漓江水尽入眼底;独秀峰上那一块突出的岩石形状仿佛正在梳理胡须的百岁老人;雄鹰展翅,翱翔蓝天,双峰恰似鹰的两翼,振翅欲飞呢;面江而立的那块粉白色的长条形石块,宛如亭亭玉立的美女临水自揽,整拾妆容呢。七星岩,据说从飞机上看,其七座山峰的排列正如北斗七星的位置、、、、、、每一座山各俱形态,你尽可以展开联想,正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想它是什么就是什么。
穆建华,小学语文教师,从小喜欢看闲书,也爱动动笔写写各种感受。工作之余,因喜爱用文字抒情表意,所以曾用笔名"水沉香冷"在网络上发过几篇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