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顶迎晖,登高远眺万顷太湖
★旅游地点:无锡鼋头渚之鹿顶迎晖
走过稀疏的几个小景点之后,就是长长的山路。比起夏天的树木繁茂,冬天又别有一翻艳丽的景色。一树红叶,便已经引领了这片坡地的冬景。
鹿顶迎晖,当然是在鹿顶山的最高处,才能迎接住东方的第一抹朝阳。鹿顶山位于充山的东面,在北方人看来,江南所谓的山真不能叫山,海拔96 米的鹿顶山已经是鼋渚的最高峰了。
如果驾车的话,前往鹿顶迎晖景点其实有四条道路可供选择,因为鹿顶山最高,所以由山顶向四个方向便辐射出了四条道路:东鹿路、南鹿路、西鹿路、北鹿路。在范蠡堂附近看到停车场的时候,我们都有点扼腕,因为以前驾车进来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要到鹿顶来。
范蠡堂是为纪念范蠡而建的纪念堂,明明知道这幢建筑并不会很古老,但台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年失修的原因,在冬季很是透出了点苍凉的味道。
可能是因为淡季,范蠡堂的大门用铁将军紧紧地守着,幸好门缝很大,还能够看得到里面的布置,是一尊范蠡的坐像,葛衣布袍,衣着朴素得完全不像一个春秋首富的风范。双眼大睁,又与我原来的儒雅形象有点偏差。
既然到其门而不得入,我们也只能怏怏离开。倒是堂前的树木红叶轻染,红果子累累地挂在枝头,艳胜二月花。
再沿着指示的箭头继续登山,有一幢二层的小楼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看到一排的空调外机,想必也是管理用房吧?
站在这个角度,可以饱览太湖山色。浓荫绿树间,湖山一色,完全让我们忘记了,现在其实已经是严寒的冬季。
看到舒天阁的时候,我们才喟然长叹,原来夏天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走了百分之九十就可以登顶,却因为指示牌不明而以为所谓的鹿顶不过是浓荫蔽日的山道而已。
舒天阁是鹿顶山的主建筑,坐落在宽阔的平台上,高24米,八角三层四重檐,黄色的琉璃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旁边是一幢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是鹿顶迎晖展览馆,惜乎此时大门紧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它开放的日期。
所以我们只能遗憾地越过它,拾阶而上,步入舒天阁。阁内悬匾“天光云影”,这是说舒天阁上观景了。两侧有楹联:“呦呦鹿鸣万国独招烈魄来,眇眇笙吹太湖已载佳人去”,这个“佳人”不知道是不是指西子。而“呦呦鹿鸣”四字,方点出鹿顶山的由来。
阁顶是黑色镶金的,如果不是用黑色把那金色压一压,便会觉得过于富丽。黑色的深沉稳重,便更衬得金色灿然。
我们一口气直登阁顶,立刻深吸了一口气。
眼前,便是一幅绝妙的太湖美景图。冬日的暖阳并没有催醒绿树的嫩芽,它们似乎还沉浸在酣梦之中,从光秃秃的枝丫中间看出去,太湖才更无遮无掩地收入眼帘。
纵然江南的天空少有蔚蓝的时候,可是衬着浩渺的太湖水,我还是觉得江南的冬天也美得不行。再加上冬天半黄半枯的叶子那么一衬,这分明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么!
沿着阁转了一圈,几乎无处不可入画。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生活在这风景如画的山里的,可不就是胜过神仙了么?万顷太湖、十里蠡湖、七十二峰尽收眼底,足不出阁,便可尽揽太湖美景。
总觉得舒天阁实在太新,缺少了那点古韵的味道。可是此景此色,便足以弥补了这一小小的不足。
平台亭阁的黄色琉璃瓦顶,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芒。在自然山水里,又透出一点富丽堂皇的大气。
如果不是顾及还有一些平时足迹不到的地方今天要一气儿走个遍,也算是对一年来鼋渚的游览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或许我们还不愿意只逗留这么一点儿时间。
阁东是环碧楼,桌椅齐备,虽然视野不及阁上开阔,但好歹也是在山巅,太湖的烟波也能从树林丛中看过去。
准望亭是一座小小的石亭,六边六柱,尖顶翘檐,亭身是建筑用料的本色,显得小巧玲珑之余又见精致古朴。
在舒天阁上看到黄色琉璃顶建筑就在阁南,原来这里才是鹿顶迎晖景点真正的入口,而我们又不知不觉转到了后门……
几只小鹿的雕塑活灵活现,既是鹿顶山,岂可无鹿?这也算是十分应景的主题雕刻了。
拾阶而下,回望的时候才发现“鹿顶迎晖”这四个大字,竟然是刘海粟先生的题词,这规格可不是一般的高了。
一旁的红叶艳丽夺目,一旁不知名的大树则枯白了叶子,两色相映,倒觉得色调十分和谐。
坡上有一座八角亭,建筑精美,亭顶以红为主,间以白色的花纹。尽管有一块匾额题了亭名,奈何这字体只认得两个。看来,“扫盲”活动任重道远啊!
自驾游:无锡鼋头渚
12月仲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