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的版面编排与篇幅控制
志书的版面编排与篇幅控制
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志书编纂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内容到形式,各个环节均需严密把关,精益求精。版面编排是志书 编纂中的最后环节,它要求眉目清晰、美观大方,体 现志书严谨科学的学术品味和高贵典雅的文献气 质,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志书的总字数是 由整部书的页码来计算的,版面编排也掌控着志书 篇幅的长短,志书要“瘦身”,就需要在版面编排上 精打细算,尽量节约版面。编纂者只有高度重视志 书编纂中的每个细节,力求尽善尽美,把科学、严谨 落到实处,才能使志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一、志书的篇幅控制
志书要精编,篇幅须控制。作为通纪体志书, 记述一般均要追溯事物发端,且记述时限长达数千 年,志书篇幅适当拉长一些情有可原。二轮续志开 启之后,中指组未对三级志书的篇幅作具体数量规 定。正基于此,二轮续志篇幅出现膨胀之势,过分 强调志书的资料性价值,忽略志书的著述性本质, 县级(包括县级市、区)续志动轧二三百万字,甚或 四五百万字;地市级续志普遍达四五百万字,七八 百万字甚或超千万字也并不鲜见;省级志书绝大多 数超过五千万字,上亿字的亦不在少数,篇幅不受 控制,形同脱缰的野马,无限制地拉长,使志书成为 束之高阁的“艺术品”。有学者提出志书“资治、教 化、存史”的三大功能,把“存史”摆在了第一位,我 以为这似有本末倒置之嫌。志书服务当代,惠及后 世,首先是服务当代,“资治、教化”是主要功能,“存 史”是附带功能。编纂思想的变异,会把方志编纂 引入歧路。 二轮续志多为断代体,记述时段亦仅 20 右,同首轮志书记述时段相较,相去甚远,故其篇幅理应有个合理的控制数额。篇幅的拉长,并非与质 量成正比。志书要成为可读可用之书,篇幅的控制 理应提上议事日程。首轮志书过简,二轮加详亦在 情理之中,但要详略有度。志书主要为当代服务、 为现实服务,为大众服务,受众面越广,发挥的社会 效益越大。志书过长,令人望而生畏,其结果与修 志人的愿望正好相反。现在的方志界有个普遍的 心态,即志书页码越多,书籍越厚越好,求大求全。 这是个错误的观念。笔者以为,控制篇幅是志书编 纂应有之意。如何把志书编精编好,是修志人重要 的历史责任。压缩志书篇幅,在版面编排中要重视 每一个细节的把握与应用,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 下,尽量节约版面,是志书编纂人员应遵循的基本 原则,切不可等闲视之。
笔者曾征求过国内多位方志专家学者的意见, 多数人以为,县级志书控制在150 万字左右较为适 宜,以200 万字为最高上限,即控制在一本书之内为 好;地市级志书控制在350 万字左右较为适宜,以 500 万字为最高上限,即装订成二至三册即可。志 书分册越少越好,既省却读者来回颠倒翻书之累, 方便查阅,又可节省书籍装帧费用(书壳的增加,也 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续志篇幅控制在一定的数额 之内,便于编纂人员操作,篇幅过少恐漏记重要资 料,过多则有不精之嫌。毕竟编的是断代志,就时 间跨度而言,与通纪体相比相差太远。如何把志书 编精编好,才是修志人重要的历史责任。
首轮志书多为普通16 开本(787 1092mm),二 轮续志开启之后,中指组2008 年印发的《地方志书 质量规定》对续志开本作了统一规定,即新方志“采 用16 开本(889 1194mm),文字横排”。开本的扩大,使页面文字容量明显增大。以《上海市长宁区 志(1993-2005)》 为例,正文大五号宋体,每行44字,版型高43 行(包括书眉行),每页1892 字,全书 1402 页(包括卷首目录等44 页,未包括卷首集束彩 图插页),全志总字数2652 千字(版权页标为2221 千字)。实践证明,200 万字左右的县级志书装订成 一册书是完全可以的。
志书增厚,其中与版面编排也有干系。书籍是 以页码来计算字数的,每行的字数乘以每页的行数 (包括页眉行在内)再乘以总页码数(包括卷首页 45 码)。作为纸质印刷出版物,国家标准只有一个,所 有书籍一体遵循,志书亦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的繁荣兴旺,带来文化的繁荣发达,人们被禁 锢的思想冲出牢笼,出版自由的能量得到最大限度 的发挥,这体现出社会的进步。私人著书成风。其 中也不乏滥竽充数之辈。少数人为了强撑门面,增 加书籍厚度,在排版上大做“文章”:或字不够、图来 凑;或加大字号、加宽行距;或一条标题占半页甚或 一页,一首五言绝句也可占一个页码,等等,可谓各 显神通,无所不用其极。此风蔓延开来,出版社的 编辑也跟风混在一起,美其名曰:“美化版面”。殊 不知,每增加一个页码,出版社编辑的审稿费、书籍 的工本费就会“水涨船高”。此种隐形的浪费资金、 浪费资源之风也“传染”到志书之中。志书“瘦身减 肥”,从版面编排上把关,也算一策。最近两个月接 连审阅了两部省内志书付印稿(印刷厂排版稿),感 到志书版面编排存在问题较多,有必要提出来与同 仁一起探讨。
文字版书籍排版以紧密为好为上。珍惜版面 是文字书籍应遵循的普遍原则,志书亦不应例外。 我曾见到一部县级志书的大事记,按页码计算,全 万余字(实际仅3万余字),排版松垮,建国后 的条目既加年份标题,又加月份标题,且上下均空 行,可放一千八九百字的版面,文字少的页码一页 仅有五六百字,让人看了极不舒服。经我计算,该 志大事记若年份标题不空行、不加月份标题,可省 去19000 余字的篇幅,大事记仅 万字出头一点。再如卷首集束彩图,最多的彩图版达一百五六十 页,占书籍厚度的四分之一,不仅宣传意味太浓,而 且拉长了志书的篇幅。版面编排虽为出版社编辑 的责任,但志书主编一定要把好关。
志书篇幅的控制,一定要量化,分解到各个类 目,合理布局,有的放矢,唯此才能把住篇幅控制这 一关。志书内容的篇幅控制须专文论述,本文仅就 志书版面编排中如何控制篇幅谈点看法。
二、志书的版面编排
就版式而言,有文字版、图片版、文字插照片版 三种。文字版首要的是确定行文字体字号,以紧密 严整为佳。
卷首部分的编排次序 卷首内容的顺序编排,看似小事一桩,实则体 现志书的严谨性、科学性。通观现已正式出版的二 轮续志,部分志书卷首内容无一定之规,或编纂人 员名单列于志尾,或地图列于扉页(书名页)之前, 或凡例列于序言之前,或凡例列于目录之后,等等, 排序混乱不一而足。我曾对山西首轮市县志书做 过统计,卷首内容排序不妥或有瑕疵的有40 /3。已出版的省内外二轮续志排序混乱问题依然存在,觉得有必要提出来,以便引起修 志同仁的注意。卷首部分的排序应为:扉页(书名 页)、版权页、编纂人员名单、图(各类地图及彩页图 片)、序、凡例、目录(总目、详目、英文目录、图表目 录)。这是国内出版界通行的排列顺序。上述各项 中,只有版权页以及图、序的位置,可根据卷首铜版 纸页码单双页印刷的需要适当调整,如版权页可移 至志尾,图、序位置可以调换。
扉页自报家门,亮明身份;扉页的背面为版权 页,标明是何时何地何家出版亦可在卷首页码受单 双页限制而调整到志尾。
编纂人员名单列前,是志书的传统,告诉读者 这部志书是什么人编的,哪些人审的。在历代旧志 中,编纂人员名单均放在卷首(通常为序言之后), 体现著者的著作权益,同时也喻示方志是一地域最 重要的乡邦文献,必网罗本地文化高人一并参与, 编修志书乃千秋大业,能参与编纂是人生之幸事, 故十分重视编纂人员名单的排列。首、二轮新方志 编纂人员名单的排列,或卷首或卷尾,随意性较大。 笔者以为,编纂志书少则数年多则十数年,耗尽了 修志人的心血,名单前置排列应理直气壮,绝不能 妄自菲薄,从中亦体现出修志人肩负的重要历史 责任。
彩图的安排也有个先后顺序问题,各类地图放 前,和盘托出地域的整体面貌,继而彩色照片反映 地域的特色事物,显现个性。
彩图之后,接排序言,通过序言作者之口,向读 者推荐是志的可读可用及优长之处。序言的篇数 应控制在3 篇之内,依我之意,两篇最为恰当,一为 当地领导从自身执政角度宣扬地方特色,一为专家 从编纂角度勾勒是志志体特长之点,二者相辅相 成,引导读者了解和认识志书,增强读者的阅读兴 趣。有的志书将当地领导的序言改为“出版致辞”, 进而突出专家学者序言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不失为 一种变通的新形式。
凡例与目录要紧密相连,凡例在前,目录在后, 二者不能颠倒。目录是在凡例的主导下设置的,二 者有主次之分。凡例体现作者的编纂思想与编纂 原则,目录则是在凡例指导下编者编纂意图的具体 体现。二者位置颠倒不合规范,按常规,卷首内容 排序是出版社编辑的主要责任,但因编辑水平参差 不齐,常出现差误,志书主编还是要留心把关,以免 贻笑大方。
(二) 目录的编排
志书的目录,是篇目的终极体现。目录编排要 把握三点:一是内容要全面,不能有遗漏;二是标码 要准确,包括志首和志尾部分要明确标示;三是编 排要紧凑,方便读者阅览。在旧志编纂中,有先列 总目、后列详目的传统。总目只列志书“卷”的第一 级标题,三十多年的编纂实践,使志书的目录编排 46 逐渐走向成熟、完善。为读者阅览志书提供了方 便。但也不可否认,目录编排亦多有不规范排法: 或首页拍通栏,其他页排双栏;或卷首及概述、大事 记排通栏,其他排双栏;或编一级标题排通栏,其他 排双栏;或中英文目录混合编排等。首轮志书目录 排通栏居多数,占页过多,笔者见到最多的达四五 十页,字号且大,行距且宽,既不便于读者阅览,又 使版面陡增,无形中平添了志书的篇幅。二轮续志 多数吸取首轮的经验教训,目录编排体现以读者为 本,双栏编排逐渐成为新常态。
实践证明,志书目录编排最好用双栏,既经济 节俭,又方便读者查检。
从编纂实践看,志书目录编排应把握以下几 点:一是先列总目,展现志书的第一层级结构,使读 者尽早了解志书的框架全貌。总目排双栏,用一个 页码展示最为完满,省却读者翻检之劳;二是目录 (详目)要详列卷首、卷尾内容,并标注页码;三是目 录标题要延伸到目题,使志书内容得到全面展示 (如《奉贤县续志》 的做法);四是加载英文目录利于新编志书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利用;五是一志多 册,目录编排亦有其规律可循,既要继承旧志传统, 又要吸取它志的先进经验,首轮有的多册本市级志 书,目录置于第一册,后两册无目录;有的分册志 书,目录分置各分册,即各册录各册的目录,无全志 的总详目。志书目录编排以方便读者翻检为出发 点,笔者以为,无论是单册或多册志书,集中排列详 目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详目集中排列与一册之 中,更便与读者了解全志概貌,《总目》只标一级层 次标题(一般排志书的一级标题,也有排到编、章两 级标题的,如《扬州市志(1988 ~2005)》 码),仅是全志的大体轮廓,详目则是全志编、章、节的全力展示,对用志人而言则方便许多。志书编排 英文目录,首轮志书较少、二轮较多。笔者以为,志 书走向世界是大趋势,但外国人要阅读中文志书, 只有懂得中文才行,详目排英文目录使志书篇幅增 加过多,从志书廋身角度考虑,似可将《总目》采用 中英文编排较为合理,即中文、英文各占一个页码, 既美观又大方。
二轮续志目录的编排,逐步探索出一套既节省 篇幅、又便于读者尽快了解志书内容的科学编排方 法,值得后续志书借鉴。
目题不宜加序号。志稿中的目题标法统一加 序号一二三……,子目题加序号(一)(二)(三) ……,孙目题加序号 ……,重孙目题加序号(1)(2)(3)……。志界有“志书类辞书”之说。无 论是类目体、章节条目体,还是纯粹条目体,条目都 是最基本的记述单元。条目标题的编排方法基本 形成共识,一级目题一般均为另起单占行,用黑体 标示;二级目题另起接文(空一字)编排,用楷体标 示;极少数设三级目题的,就把二级目标题用黑体 标示,三级目标题用楷体标示。传统的志书排版, 目题不居中排,新方志首、二轮绝大部分均依此办 理,并形成共识。近几年志书目题加序号逐渐多了 起来,我以为此种做法并非善策,有的志书目题用 汉字码标到四五十个,极为累赘,有的志书一二三 级目题均为单占行,三级目题排起来,一、 ,既累赘,又不美观、目题还是不加序号为上策。
(三) 图片的编排
二轮续志紧跟时代的节拍,全彩印志书逐渐多 了起来,令人欣喜。全彩印技术的应用,为插文照 片提供了用武之地,随文照片普遍得到加强,即使 是内文单色印刷,照片的使用率较之于首轮亦普遍 大幅增长,图文并茂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卷首集束彩图。志书由图经演化而来,重视地 图的应用,是地方志书区别于其他书籍的重要标志 之一。在旧志中,地图是引领正文的,或叫“卷首”, 放于正文之前;或直接排在卷一的位置,属正志中 的一部分。新方志因有了彩印,根据装订的需要而 列于正志之前(或移至序、凡例、目录之前)。地图 应用的数量逐渐扩大。《朔州市朔城区志(1989 还原志书的传统做法,卷首集束彩图只放地图,且量多面广,有朔城区行政区划图、地理位置 图、卫星影像图、地势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森林分 布图、地质矿产图、水利工程现状图、森林资源分布 图、矿产资源分布图、交通旅游图、城市社区分布 图、城区图(1989)、城区图(2011)、老城改造前卫星 影像图等,达14 幅之多,并根据内容需要,折页单页 并用,反映地情内容之广,制图之精,在笔者所见到 的志书中可谓首屈一指。各地可根据地情,适当增 设一些特色地图。卷首彩照现有泛滥之势,有些志 书达到七八十个甚或超过一百个页码,将地方特点 淹没于面面俱到的照片之中,大有压缩之必要。笔 者以为,志书内文采用彩印的,卷首彩照应压缩到1 个印张为好,以反映地情特色为要领;志书内页采 用单色印刷的,卷首彩照应控制在 个印张之内。《秦皇岛市志(1979 ―2002)》 卷首彩图仅放一幅地图,照片统一放入内文(彩印)之中,给人以耳目 一新之感。卷首彩照最好不放领导人视察照片, 《苏州市志(1986 ~2005)》 的做法值得效仿。卷首彩图排列顺序为先地图、后照片比较恰当。卷首彩 照过多过滥,似有喧宾夺主之嫌,同时彩版页也包 含在内文总印张之内,彩页过多亦无形中增加了全 志的篇幅。
卷首集束彩图的编排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 为齐列式,即把几张照片呈纵行或横行整齐排列, 每张照片所占空间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这种编 排形式的特点是庄重大方,给人以规整的美感,缺 47 点是稍显呆板,缺少变化。二为叠压式,即用一张 大照片作为衬底,把另外一张或几张小照片压在大 照片的背景部分,使几张成组的照片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这种形式新颖、美观,即可节省版面,又可使 几张照片浑然一体。采用此种形式,一定要掌握好 分寸,即以不影响被压大照片的艺术效果为准则。 三为咬版式,即照片之间相互叠压,使其相互叠压 “咬”在一起,“亲密无间”,或你中有我,或我中有 你,结合紧密。咬版式变化多端,形式比较生动活 泼。四为平列式,即一组照片平摆在版面上,或横 或竖,或大或小,相互之间只有横竖大小的变化,但 编排上比较单调,缺少变化,这种形式在成组照片 的版面编排中比较常见,只是缺少特色罢了。
这四种图片的编排形式,在志书卷首集束彩图 中均有应用。如齐列式,产品、文物等照片多有运 用;如叠压式,新建筑与旧建筑叠压,厂房与产品叠 压,场面与特写叠压等;如咬版式,《萧山市志》 首集束彩图部分版面即采用此种形式;平列式在志书中应用最为广泛,由此可以看出,在卷首集束彩 图的编排手法应用上还多有需要改进之处。志书 编纂人员只要充分掌握各种编排形式,在成组照片 的编排中穿插运用,才能增加版面的变化,取得更 好的版面宣传效果。
志书正文中随文照片,始于民国年间的志书, 首轮新方志编纂继承了这一做法,但用量普遍偏 少,此亦为首轮志书的不足之一。二轮续志扭转了 这一局面,随文照片的运用得到高度重视,增强了 志书的可读性和存史价值,达到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志书选用照片,不能拿来主义,要精选,不能滥载。照片也有个编辑的过程。一是对照片进行适 当加工,剪裁掉画面中多余的部分,使画面主体内 容更突出、美观;二是对照片说明进行精加工,准确 标示画面的主体内容。照片说明要与照片画面无 缝对接。在已出版志书中还有少数照片说明标示 不确切,或文字过简或过繁,甚或张冠李戴的差误 时有出现,均因后期工作不细所造成。
一部志书随文照片的数量多少为好,目前志界 尙无定论。2001 年笔者曾对山西省106 部首轮市 县志做过一个用图统计 ,具体情况为:106部志书 用图总量为10349 幅,部均98 幅。以卷首集束彩图 印张计,1 个印张以内的60 部、占56. 6%,2 个印张 以内的44 部、占41. 5%,2 个印张以上的 89%,最多的56页;以集束彩图用图幅数计,1 ~50幅的46部、占43. 4%,51 99幅的45 占42.5%,100 幅以上的22 部、占20. 7%,最多的 260幅。以文内插图用图张数计,无插图的36 50幅的47 部、占43. 4%,51 99幅的19 部、占17. 9%,100 幅以上的4 8%,插图最多的196幅。
仅以山西首轮市县志为例,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下面再以两部市志前志与续志的用图对比,以 及两部续修县志的用图情况作例证,即可看出两轮 志书用途的巨大变化。
首轮《苏州市志》 幅(另有4幅地图)。内 文为单色印刷,加插示意图41幅,未用插文照片,每 10 万字用图 幅,每10万字用图片11. 张)、用图227幅,(另有地图2 73幅;内文为单色印刷,插图 135 362幅,每10 幅。二轮《扬州市志(1988~2005)》卷首集束彩图56 图片,页均2.73 幅;内文插图704 幅,是首轮志书的 倍多;全志用图片859幅,每10万字用图片14. 用图275幅(地图4 幅、示意图12 幅、照片259 内文为全彩印,插图476幅,其中照片460 幅、示意 10万字用图片 40.《奉贤县续志》卷首集束彩图74 275幅(地图2 幅、示意图12 幅、照片261 幅);内文为单 色印刷,插图477 幅,每10万字用 图片26.
首轮志书随文照片的数量偏少,主要与编纂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二轮续志多数得到重视, 随文照片激增,似有矫枉过正之嫌。随文照片也要 占版面,每幅照片占篇幅少者四五百字,多着上千 字,用照越多,所占篇幅越大。从志书需要“瘦身” 的角度考虑,随文照片也要有所控制。笔者有个不 成熟的建议,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一般情况下,按 志书文字量规划随文照片的使用量,即每万字配图 幅,卷首集束彩图亦包含在万字配图量之内,一些可上可不上的图片,如工程开工奠基、会 议会场、人物日常活动等尽量不上,以发挥志书功 能的大小来决定取舍。以150 万字的县级志书为 例,用图总量(以中间数2 幅计)限定300 幅;文字 限量最高200 万字,用图总量400 幅,书籍厚度以一 本书能够容纳得下为标准。市级志书350 万字,用 图总量700 幅;最高限量450万字,用图总量不得突 破900 幅(相当于45 万字的篇幅),志书字数以500 万字为最高限。
文字版插排照片,除通栏照片外,凡文图合占 栏的照片,一般情况下应排在版面的右部,不要夹 在文中。如遇一页上有两幅或两幅以上照片,排列 方法有齐列式、交错式两种,可考虑照片位置适当 变化。照片所占版面篇幅大小,要根据画面内容来 定,多数以占半栏宽度为宜,少数占多半栏、通栏或 小于半栏。内文插照片,不用跨页照片,虽大却破 坏了画面的完整性,影响视觉效果。
(四) 标题的编排
“标题,是版面的眼睛,它可以显示出版面的活 力,从而引起读者注意。标题又是装扮版面的主 角,在活跃和美化版面方面,它既可使版面条理分 明,眉目清晰,又可使版面绘声绘色,丰富多彩。因 此,注意标题的变化对于创造版面的美有特别重要 的意义。” 志书具有自身的特性,标题编排既不能象报刊杂志那样变化多端、肆意渲染,又不能象普 通书籍那样花里胡哨、随意美化,志书标题要求朴 素严谨、简洁明快、端庄大方,各级各类标题的字体 字号一经确定之后,全志要整齐划一,不得随意更 改或变动,体现多重重复的韵律美感和文献典籍的 严整典雅之气。
志书标题按类目层次划分,一般分为编、章、 节、目、子目等五个层次,也有子目之下还领有孙 目、重孙目的,层次过多致使资料记述支离破碎,减 少标题层次已成为志界的普遍共识。编、章、节三 个层次的标题,属于居中单占行标题,因标题上下 均空行,在版面中十分醒目,与密致形的文字形成 鲜明对照,同时考虑到书籍篇幅的特性,字体应端 庄秀雅,以宋体字为佳。为突出编题,亦可宋体字 加粗,标题字号从大至小依次排列,编题用一号宋 (加粗)、章题用小二号宋、节题用小三号宋或大四 号宋为宜,三级标题统一字体,彰显严整规范的韵 律美感。编题上下均空二行,章题、节题上下均空 一行,如遇章题、节题合并编排时,两题间空一行 (即缩减一个空行)。目题另起单占行,上下均不空 行,排小四号或大五号黑体为宜(为节省版面,与正 文空一字接排更佳,此种排法适宜目题之下不再有 子目的志书使用),因字号较小,黑体字较宋体字要 醒目许多,既与编、章、节题形成字体字号变化的美 感,又突出条目在志书中的地位。子目题另起空一 字接文排,与正文字号相同,字体排大五楷,既体现 标题的特性,又不至于使子目题淹没在文字版中。
翻阅已出版志书。版面编排多有些可改进之 处。如有一部志书大事记中的“年”“月”均单立标 题,标题字号显大、占行显宽,使得版面文字稀疏, 不甚美观,且与其他篇章版面不甚协调,无形中增 加了志书的文字量。笔者粗略统计,如将“年”标题 字号改小一些、占两行高度;将“月”标题并入条目 题头之中、不单占行,如此编排,可使《大事记》的文 字由18. 11 万字压缩至 14. 20 万字,缩减 21% 篇幅。
首轮志书编、章一体联排,二轮续志人为加大编 题页码,编题单页另起页,仅几个字,就占一个页码, 三二百字的编首无题序也占一个页码,滥增版面页 数。甚至有的志书章题也单页另起页,致使版面中多 处出现缺苗断垅的现象。笔者以为,除平头章节体 外,章题另起页不合书籍排版规则,要全力避免。章、 节标题的上下空行要有限度,不能任意加宽。
二轮续志普遍强调要减少篇目层次,逐渐得到 多数志人的认可和响应,目题之下尽量不再设子目 和孙目,尤其孙目要避免,子目要减少到最低限度。 有一种变通的方法,即采用“暗目”的形式,达到减 少层次的目的:子目题按正文形式(同字号同字体) 编排,标题之后加句号,形成“暗目”题,这样可收到 一举两得之效。目题如另起单占行,上下最好不要 空行,因目题在志书中数量最大,上下空行使篇幅 陡增。目题上下均空一行,使一个标题占成三个标 题的位置,实不可取。
二轮志书中的条目题有任意加大的现象。如有 的标为大四黑,上下均空行,占到正文的四行高度,版 面中成了标题的天下。人物传中的传主标题、艺文志 中的诗文标题均属于条目题,排法要与志书中的其他 条目题相一致。旧志中的诗词编排是接排的,新方志 的排法多数为分行另起,亦有徒增页码之嫌,还是按 传统的接排方法为好。节省标题占版面的空间,在减 少篇幅上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 编首页的编排
编首页编名单独占页,在已出版二轮续志中逐 渐多了起来,甚至有的志书编名页占两个页码,似 有太“大气”之嫌,二轮续志体式逐渐向小编体靠 拢,少者三四十编,多者七八十编,以五十编计算, 仅此一项就使志书凭空增加了19万字的篇幅。新 编《萧山市志》篇名页将标题、目录合占1 页,篇名 页背页排无题序。可称之为对编名单独占页的一 种改进,既考虑方便读者的需要,又使版面增加些 许生气,不失为一种应急变通之法。
受社会浮华风气的影响,志书用豪华礼品盒包 装似有成风气之势,笔者以为此风不可长、书是给 人看的,看书人的书是要上书架的,礼品包装盒只 为一时“美观”,花大价钱包装,似有浪费之嫌。志 书印刷数量普通在3000 册以上,礼品包装盒细算下 来,花费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志书到了读者手中之 时,礼品包装盒也便进了垃圾堆,大可不必。
书籍是供人阅读的文化产品,在装帧上既要美 观大方,又要经得起反复翻检,方便读者多次阅读, 便于收藏部门长期保存,为读书和藏书部门着想、 服务。首轮志书在装帧上多为封面加护封,不便于 保存利用。首轮志书加护封居多,以山西省三级志 49 书为例,封面加护封占到95% 以上。护封易损,不 利于长期翻阅保存,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续志适 应读书和藏书需要,多为硬壳精装,既美观大方,又 便于长期翻阅保存,还省却了护封的包装费用,收 到一举两得之效,值得大力效仿。续志紧跟时代步 伐,采用硬壳精装看似小事,实乃书籍装帧上的一 大进步。
赘语:志书篇目第一层级的标法
在旧志中,第一层级的标法大体分为两类:一 为类目体,即对志书所记事物分门别类,构成志书 篇目的基本框架,尔后再从大类中分小类,以此类 推,逐级立题,直到目题。一为分卷类目体,即志书 篇目的第一层级冠以“卷”(此为大门类),卷下再分 门别类、直至目题。如明成化《山西通志》第一层级 以“卷”立名,全志分立十七卷,每卷之下分列1 或多门,亦有多卷立为1门。如卷之二列有分野、疆 域、风俗、形胜、山川等五大门类,又如卷之十二至 卷之十五等 卷均为“集文”一大门类。该志的“卷”是以分订装册来计算的,一册即一卷。旧志中 的“卷”与志书门类联系并不甚紧密,只起标示志书 装订的册数而已。章节体是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洋 为中用的产物,由此而改变了志书的传统篇目结构 形式。章节体的表现形式是按照逻辑关系将志书 内容归类,以事物的同一性为第一大类,再以统属 关系为序安排各个层次,逐级分为编、章、节、目(甚 或目下又设子目、小目),从而使志书构成一个严 谨、完整的多层级整体。章节体最初称之为编章体 或编章节体,为阅读使用方便简称“章节体”。章节 体应用到志书之中,因其体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排列有序,19 世纪末便被志家逐渐采用。民国时期 编纂的市县级志书,大多采用此体。
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大多数志书采用了 章节体。笔者对山西首轮市县级志书(笔者手头有 的125 部)做了个粗略统计,采用类目体的仅有《阳 高县志》、《长治市城区志》《平顺县志》《阳城县志》 《定襄县志》等5 部,占首轮市县级志书的4%,比例 较小;采用章节体的有120 部,占96%。所不同的 是,志书第一层级的标法比较混乱,以“编”为第一 层级标法的有57 部,以“卷”的29部,以“篇”|的2部,平头列“章”的1部。
新方志编纂开展以来,中指组始终把三级志书的规范化当做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着力点,一直为 此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1981 年中国地方史志协 会出台《关于新县志编纂方案的建议》,提出第一个 较为规范的篇目模式,即以第一层级以社会分工的 各大部类命名为“编”,即概述编、自然编、经济编、 政治编、军事编、文化编、社会编、人物编、图表编、 附录编等10 编。1985 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制订 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十条亦规定,篇目 “层次名称可采用编(篇)、章、节、目,也可采用其他 形式”。首次明确规定志书篇目框架第一层级的名 称为“编”,其统属关系的名称为章、节、目。从志书 编纂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出发,志书的第一层级的名 称应为“编”,而非“卷”、“篇”。除门目体(类目体) 之外,凡采用章节体的志书,均应以编、章、节、目来 划分层次,只有这样才是合理、规范、科学的。卷、 编、篇三者相较,卷的涵义最大,如一本书可称之为 一卷书,而不能称之为一编书、一篇书;篇的涵义最 小,如一篇文章,不能称之为一卷文章、一编文章。 笔者以为,志书的规范化是必由之路,体式名称的 规范应提上议事日程。志书采用章节体式的,以 “编、章、节、目”称谓;采用类目体、条目体的,采用 中国传统做法,即第一层级标题以“卷”称谓;减少 志书标题层级,允许平头立章,以“章、节、目”称谓。 这样一体遵循,便于识别志书体式,也便于各级志 书形成合力,方便社会各界更好地认识、了解志书。 既如一个市的区、县志书断限一致,便于市志采摘 资料;一个省的市、县志书断限一致,便于省志采摘 资料;若全国如此,其合力更无法估量。
结语。志书是一地域最重要的乡邦文献,在注 重内容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外在形式的设计,尤 其要把好版面编排这一关,节约版面,压缩篇幅,达 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利于 当代、惠及后世的良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