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姐妹花的轴承之路

竹带着德国的轴承样品回到家乡兰镇,想约闺蜜梅小聚,小镇上能问到的名流几乎都问到了,谁也说不出个子午卯酉,梅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百年轴承老厂支撑着东北兰镇大半个经济命脉。竹和梅是轴承子弟中学同班同学,又是形影不离的闺蜜,父辈也是轴承老厂的工友。

80年代,竹考上大学,毕业分配到新辽省的一个电缆厂,拼搏十年,国企改制,没有人愿意接亏损的烂摊子,竹懂技术又有生产和营销经验,被推举当上了厂长。

梅在中学时就热衷潮流,因奇装异服、涂脂抹粉被治安处罚过(70年代一种特殊时代印记),也被学校处分过,中学毕业,老厂因她有劣迹前科,也不留用。梅就继续混迹社会,承包个商场柜台作日用品买卖,却不怎么坚持站柜台,而是到处撺掇各种轴承供需信息,从中对缝牟利。没几年就成了小镇名流。

电缆厂的效益被竹经营的风生水起,国外的订单也应接不暇。泛着紫光的铜线扭动着、缠绕着,捻股机每天24小时不停地转动。机械上的轴承隔几天就得换一批。

21世纪初,电缆在国外的销售业绩下滑,竹去考察拜访欧美的客户,意外发现德国的一款轴承使用寿命是国产轴承的8倍,价格是国产轴承的3倍,觉得合适,就考虑更换采购渠道。

一直在国企的丈夫说:你还能干几年?不到三年就退休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干的再好再对,董事会也会有人质疑,那么多年都一直用便宜的国货,你忽然要换,一定怀疑你背后有黑幕,要换就等别人来换吧。

竹不甘心,同时,德国的超级轴承唤起她回归轴承产业的少年情怀,竹带着两个按德国标准报废的和三个新的轴承样品回到家乡小镇。

竹把样品带回家乡,老厂有几个同学在技术研发部门,他们研究,认为资金、技术、原材料都不是问题,但……,竹明白,自己股份制企业改变点什么都困难重重,何况这百年大国企呢。

兰镇不大,从轴承老厂派生出来的各种与轴承相关的企业已经有800多家,30多年来,围绕轴承演绎着恩怨情仇,血雨腥风。

竹又考察了几家私企,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研发成本很高,没有办法与国内那些销售假的欧美轴承的经销商竞争,如果只给竹一家供货,投资回报期太长。

梅的二舅自家就有个冶金轴承厂,有一台设备轴承该换新的了,二舅把竹带来的德标报废轴承装在轴辊一头,另一头装上自家产的同规格新轴承,同时运转,对照一下效果。

竹回家乡小镇住了半个月,每天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同事、同学、朋友、亲属,吃饭、喝酒、K歌、温泉。本来减肥一年减下来的十几斤,不知不觉中反弹回来。

每提到事业,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恍惚朦胧,无所适从。竹总有一种预感,好像梅就在江南某个地方,那地方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轴承产业集群。

竹带着德国轴承样品毅然决然的下江南了。

江南的菊镇,近十几年才形成了新的轴承产业集群,有几款特种轴承已经完胜北方兰镇轴承,坊间多有梅的传闻,菊镇的轴承产业好像就缘起于北方兰镇来的梅。

竹带来德国样品的风声不知怎么就被传的风生水起,几家企业老板还有镇领导都预约着竹的茶局、饭局。

一个月后,梅的二舅来电话,问竹找到梅没有?竹说梅好像去了德国,在和德国一家轴承厂谈什么项目。

梅二舅说,设备上的两个轴承PK结束,自家产的新轴承碎裂了,德国报废那个轴承原样未见明显损伤。

菊镇政府撮合当地最成功的企业家马老板投资了实验室,让竹潜心研发高端轴承。竹发现马老板的企业有梅的股份,就询问梅的情况。马老板说:她去德国联系一家百年老厂,谈判贴牌,想把我们厂产品贴上德国的品牌对外销售。最近来信说没谈成,马上回来了,现在你的研发如果成功,咱就不需要贴牌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