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视界】(09)|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论文
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
安徽枞阳张忠
摘要:学校的教育主要是把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放在首要位置,这对我们学校的教育制度特别是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因为语文这个科目的独特的特点,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四个转变,以下我一一列举。
正 文
▼
学校是我们教学的机构,家长是学生的第一监护人,也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领路人。学生的转变取决于我们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只有给予生活和学习中正确的方向才能让学生少走弯路,对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不再是之前的应试教育,学的知识才能扎实,才能学以致用。
一、从单方面的强调教师的权威,到营造起民主自由的课堂言论氛围。
在我们一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总是把教师的权威性放在了第一位,教师是至高无上的知识的载体,学生总是没有自己抒发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总是在揣摩老师的想法是什么,而不是知识本身的对错,这样的课堂博弈使学生丧失了很多积极性,而且对知识的认知停留在对老师传授的理解层面,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的意识,其实创造力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能使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高峰,所以,在我们教学中要注重平等,民主,合作,只有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有创造力的课堂。有创造力的课堂是我们教学质量的保证。之前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入为主,当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开始,老师的举动情绪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的大小,因为情绪是否饱满,直接影响了本节课堂中能否充分的吸收老师讲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态度也应该有所转变,教师必须有亲和力,自然的去面对学生,不能高高在上,首先要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最好的一种方式,这样学生们才敢和老师对话,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才能不怕说错[1]。因为一切的进步必然是在错不断地改正错误中前行的,教师也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学问本身就需要不同的意见来碰撞,教师不能太生硬,让学生产生压迫感,不利于师生的关系,要让学生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对他们要多多地欣赏,学生们才能体验的成功的喜悦,内心产生成就感,不断地自己督促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学生们只有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不断进取,才能对语文产生充分的兴趣。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深远,好多教师不愿意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根本不知道怎么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是不行的,学生会把对老师的厌倦传播到语文学科中来[2]。在这种教学的环境里面,学生能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无拘无束,消除了胆怯,怕出错的心里,同时感觉到了被尊重,这样的课堂一旦形成,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逐渐的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来看到为题的性格。
二、从以前的带着问题读课文到从课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转变。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中,都是读书前事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们记住问题再去读课文,这样看来,表面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算是被调动起来了,但是实质上学生们的思维已经被问题本身限制了,因为问题不是自己产生的而是由老师灌输的。这就要求我们由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到能从课文中读出问题的转变。
怎么培养学生读出问题来呢?先可以从"多提问题"向"少提问题"来过度。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就做了这样的尝试,学生们先打开课本,让他们带着"写什么,怎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十分抽象问题,先从课文的整体感觉,朗读课文,再到读懂课文,按照这样的思路去阅读课文,先从部分识别,到最后的整体理解通篇阅读,对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理解透彻,作为后续学习的增长点,其次在学生们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把这些问题归纳整理,从而建立起新的学习目标,要解决这些阅读中间出现的疑问,最为后续学习的动力点。要在学习之中不断地形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形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回顾课文的时候没能带着新的问题继续探究,探究一下这篇课文里面还有没有问题,能不能学会类似的课文,会不会解决类似的问题。
三、从单纯的老师讲解到学生的自我感悟的转变。
目前看来,语文课堂的教学已经从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转变成了问答的方式,还有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其实有些教学方式走向了问答式的瓶颈,只是把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变了一点形式而已,由老师讲变成了学生讲,语文的教学,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们自读自悟的能力,让学生们可以在阅读中例会发展作者的意识,并且能够不断地否定旧我,形成新我,所以,我们的传统教学必须改革,必有从以前的教师讲解,变为学生的自我感悟。[3]
可是这个自我感悟的能力要怎么来培养呢?学生经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形成了自己可以在课文中找出问题的习惯,接下来,老师只需要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言论自由,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这样就能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课文中初步实践,部分识别,从而能够彻底地读懂课文所表达的思想,通常来说,学生们的的"感悟"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朗读省悟——深究感悟——探讨领悟"。朗读领悟使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课文,通过自我认知,自我体会,形成初步的认识,深究领悟是学生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对问题形成的认识质量如何,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认知,进一步领悟反省验证,在课文中对问题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探讨省悟使学生们尝试自我认知之后,教师要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吗,明确自我认知感悟是否正确,互相争辩,互相学习,交融贯通,通过回顾感悟的过程,形成对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教师的教学其实就是不断地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地组我感悟,从而在这个感悟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自己。
四、从之前单独注重课堂,变为放眼课外,积极的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仅仅是围绕在教材本身就行学习探讨,教学手段十分单一枯燥,乏味,教师讲课的工具也只限于一本书一支笔而已,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就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太过于传统,也太单一,缺乏趣味性,缺乏创新,不利于学生自我探知的性格的形成,打压了学生们表达自己思想的积极性。直接的扼杀了很多学生对于语文这门科目的兴趣,缩小了学生的视野,仅仅限于课本之中所讲到的内容,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古人也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别说行万里路了,就是整天坐在教室里,都是这几本书,这样的眼界能开阔吗,反而让他们变成了井底之蛙,眼界小[4]。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的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的去开发课程资源,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科学,关注人文,从而使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对语文这个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一年来,本人指导学生用各种教科书以及课外读物,教学挂图,工具书吗,电影,电视,网络,传统报纸,各种媒体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且组织学生开展了口语与交际,读书会,朗读比赛,这样让语文的教学不知停留在课堂,而是渗透到生活中去。处处都是语文。
总结:教学实践证明,小学语文的教学必须注重创新,打破传统,有意识地把创新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不短的时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自我感悟的性格,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喜爱。使学生能够成为思维创新,独立思考的新一代全才。
参考文献:
[1]岳昌君.教育对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04(S1)
[2]孙百才.测度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教育平等--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09(01)
[3]吴愈晓.中国城乡居民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及其演变(1978-2008)[J].中国社会科学.2013(03)
[4]孙志军.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科学.2004(05)
美文品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