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十五)

第十四课 精气血津液神

精气学说:(古代的一种哲学观念,认为精气一体)认为精与气是同一物质:《周易·系辞上》认为宇宙万物由精气构成。《管子·心术下》认为精即精微的、能够运动变化的气。《淮南子》称气为精,认为精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精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共同物质基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本原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气构成的, 精气是宇宙万物共同构成的质料元素,万物的生成皆是精气自身运动的结果。宇宙就是气。自然界之清阳之气上升为天 “清阳为天”;自然界之浊阴之气下降为地 “浊阴为地”。有形的生命生于无形之气。《列子》:太易(未见气,无的状态)——太初(气之始)——太始(形之始)——太素(质之始)——气形质具——万物天地精气化生为人。人类也由天地阴阳精气交感聚合而化生。但人类不仅有生命,还有精神活动,故由“精气”,即气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人生由天地阴阳精气凝聚而成,人死又复散为气。《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论衡·论死》说:“阴阳之气,凝而为人;年终寿尽,死还为气。”人的生死过程,也就是气的聚散过程。一、精1.精的基本概念精,又称精气,在古代哲学中,精是指充斥宇宙间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精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中医之精的广义与狭义:广义之精: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精微物质,包括精、髓、气、血、津液等。狭义之精:肾中所藏的液态精微物质。即肾精。2.精的生成:先天之精——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遗传物质。与生俱来,藏于肾中。出生前,是形成生命(胚胎)的重要物质,是生命的构成本原;出生后,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后天之精——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经脾的转输以“灌四傍”,化生脏腑之精。脏腑之精支持其生理功能后的剩余部分,输送到肾中,充养先天之精。3.精的生理功能:(1)生殖繁衍:肾精——天癸——生殖器官;(2)促进生长发育:《素问·上古天真论》;(3)生髓——养骨、充脑、化血;(4)滋润、濡养脏腑器官;(5)为 人 体 正 气 之 本。人体之精代谢示意图二、气1.气的概念概念:气作为医学概念指人体之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结论:人与自然万物,皆为天地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故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最基本物质。2.气的生成先天——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藏之于肾,借三焦通达于全身。后天——A、水谷精气 — 赖脾胃功能所化生B、吸入清气 — 赖肺气的功能所吸入鉴于此,得出结论:肺为气之主(诸气之统帅); 脾(胃)为气之源(诸气之源泉); 肾为气之根(诸气之根本)。3.气的功能(1) 推动作用气,具有激发和推动作用(元气、宗气)。激发——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活动——元气推动(动力)——血液的生成、运行(宗气);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2)温煦作用气,具有气化生热、温暖的作用(人体阳气)——机体热量的来源。其作用是通过激发和推动脏腑组织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来实现的。温煦——维持人体的体温;激发人体生理活动;温运气血津液的运行——阳气的熏蒸、温暖、推动(3)防御作用气, 护卫肌肤、抵御外邪(人体正气)——人体的抗病能力防御: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未病)正邪交争,驱邪外出(已病)(4)固摄作用气, 对血、津液、精液等液态物质具有控制统摄作用,以防其无故流失。固摄:固摄血液,不使外溢(气能摄血)固摄汗液 (气能摄津)固摄精液、尿液 (气能摄精)与之相反的是散、泄、脱。(遗精、早泄)(5)气化作用气的运动产生各种变化。气化过程——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过程。诸如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及输布 ,精微物质之间 、精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以及废物的排泄等都属气化。(无——有——无)4.气的运动气的运动,谓之“气机”——气的机能活动。(机——枢机、枢要、关键)气的运动形式:以升降出入四个字概括气的运动形式升——升其清阳,降——降其浊阴,出——吐故、散布,入——纳新、潜藏。气自下向上、自上向下、由内向外、由外向内的四种基本运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的气,都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这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这种运动是一切变化的由来。人体气的升降出入,既体现在气及由气推动的血、津液的运行不息,也体现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中。人体就是气血的一个循环,人体是一个整体的大循环,也可以分解成无数个小循环:头部、胸部……中医特别重视圆运动,太极。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在上者降,在下者升,阴阳二气交感。降:心、肺、胃升:脾、肝、肾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代谢产物的产生与排泄(吐故)产生: 津液——转化——汗、尿;饮食物——转化——残渣——变化——粪便排泄:水道通利;贮尿、排尿——水液通行古有“气化水行”之说。(水跟血自己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需要靠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 气止则血止,气动则水动。)粪便的排泄注:上述化生与转化,实乃脏腑之气活动的具体体现。精微物质的化生及其相互转化(纳新)化生:饮食物——转化——水谷精气——化生——精、气、血、津液转化:精——气(化生); 气——血(化生);精——血(转化); 津液——血(组成、补充)其间的相互转化,皆赖气的推动。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气机失调”。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气滞:气在局部阻滞不通。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桂枝加桂汤,奔豚汤)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张锡纯 升陷汤)气脱: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独参汤——人参、附子)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承气汤)5.气的分类(1)元气(原气、真元之气)(肾气)元——开始、最初;原——原始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黄帝内经》: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生成与分布:源于先天——根于肾,由先天之精化生生成长于后天——赖水谷精气以养元气发源于肾,借三焦为通路沿经络系统敷布全身。主要功能:构成人体的本源——决定生命存亡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规律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的生理活动结合脏腑,元气实乃肾气。(2)宗气(大气、动气)宗:汇总生成与分布:生成:自然界吸入的清气、水谷精气,两者相结合,为后天之气。宗气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向上——出于肺,循喉咙走息道,经肺作用,散布于胸中(上气海)向下——赖肺之肃降而蓄于丹田(下气海)注入足阳明之气街,而下行于足主要功能:A.走息道司呼吸——推动肺的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强弱均与其有关;B.贯心脉行血气——注入心脉,助心行血,凡气血之运行与其有关(虚里搏动)(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属胃之大络。人以胃气为本,虚里又为宗气汇聚之处,故诊虚里可以了解胃气和宗气的盛衰。);C.助人视、听、言、动等机能—为运动之气。结合脏腑,宗气实乃心肺之气。(3)营气(荣气、营阴、营血)营:营养、营运,是血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生成与分布: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是其中柔和且富有营养的部分。行于脉中,贯五脏络六腑。主要功能:化生血液——经肺注入脉中,为血液的组成成分之一;营养全身——循经脉流注全身,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营运血液——为血中之气,具有营运血液作用。“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结合脏腑,营气与脾胃关系最密切。(4)卫气(卫阳)卫:保卫、护卫,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生成与分布: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是其中刚悍、具有很强活力、运行速度快的部分。行于脉外,散布全身:外——皮肤之中、筋骨、分肉之间内——至胸、腹、脏腑等处无所不至。《伤寒论》第一个方子“桂枝汤”,最重要的作用是调和营卫的,还化生出二三十个方子。(营卫失和会引起失眠,桂枝汤能调和营卫)太阳伤寒症是无汗出,用麻黄汤,打开汗毛孔。太阳中风症是有汗出,用桂枝汤。主要功能:保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人身屏障;温养脏腑、肌肉、皮毛——阳气的温煦作用;调控汗孔开合、有规律启闭——调节人体水液代谢与体温。结合脏腑,卫气与肺、脾、肾关系密切。营 气卫 气概念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营气属阴,又称营阴。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卫气属阳,又称卫阳。生成分布营者,水谷之精气也。行于脉中卫者,水谷之悍气也。行于脉外功能化生血液营养全身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控腠理营气与卫气的联系:营卫二气都源于水谷之精的化生,来源相同。 营气与卫气之间又可相互化生,相互资助。营气在脉中,若游出脉外则为卫气;卫气行脉外,若进入脉中则为营气。营气与卫气分之为二,合二为一。营气与卫气的运行应是:相偕而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昼则卫气起主导作用,夜则营气起主导作用。营卫和调,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和汗液分泌,人体才能有旺盛的抗邪力量和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若营卫二者失和,则可能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夜不瞑,以及抗病能力低下而易于感冒等(参见伤寒的麻黄汤、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方证)。5.气的分类名称含义生成分布生 理 功 能元气人体最根本的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肾精化生通过三焦分布全身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激发脏腑器官的功能宗气积于胸中之气清气谷气上走息道下入气街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与视听嗅言动有关卫气行于脉外具有防御作用的气水谷之悍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护卫肌表;温养脏腑组织;调节汗液代谢;影响寤寐。营气行于脉中富含 营养的气水谷之精气沿十四经循环运行化生血液;营养脏腑组织三、血1.血的基本概念: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血液在脉中循行于全身,所以又将脉称为“血府”。血液不在脉中运行而逸出脉外,则形成出血,称为“离经之血”。《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2.血的生成:(1)化生之源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是水谷之精及其化生的营气和津液。肾精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2)相关脏腑功能a. 脾胃(中焦脾胃受气取汁,化为水谷之精)b.心肺(奉心化赤;肺吸入清气)c.肾(肾精化血)故临床治疗血液疾患,也要从整体入手。(辩证)3.血液化生示意图4.血液的循行:血的运行 —— 与肾无直接关系血的运行正常的基本条件:a、血液的充盈;b、脉道的通利;c、脏腑功能的正常(心主行血,肺朝百脉, 脾主统血,肝主藏血)。脉的作用: 血行脉中脉:组织器官概念 —— 相对密闭的管道,聚血于内(奇恒之腑之一)功能的概念 —— 脉气可推动和固摄血行5.血的生理功能:(1)、营养全身脏腑组织血、赖心肺之气作用,循脉道内、环流不息——内注于五脏六腑;外濡形体组织——营养滋润(2)、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化神血养五脏——五脏藏神——喜怒悲思恐;神魂魄意志因此,血液就成为神的物质基础。古有“神为血气之情”之说。四、津液1.津液(1)、津液的概念津液,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内含: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和正常的分泌液(唾、胃、肠之液,涕、泪等)。机体内,除血之外,其他正常的液体都属津液范畴。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津液输布:“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代谢过程)注:三焦为水液运行之道路(黄帝内经)归纳生成:在脾的主导下,由胃、大小肠参与共同完成。输布:虽与五脏皆有关,但以肺脾肾肝和三焦为主。排泄:由肺、肾、膀胱、大肠等脏腑共同完成。结论:水液代谢的生理过程,是多个脏腑综合调节的结果。(3).津液的功能A、滋润营养:体表:滋润皮肤、温养肌肉体内:滋养脏腑孔窍:滋润口、目、鼻等关节:滑利关节骨髓:充养骨髓、脑髓B、化生血液——渗入脉中,补充血液C、调节阴阳夏:汗多尿少冬:尿多汗少维持机体体液调节、阴阳平衡D、排泄废物:汗、尿4. 津与液的区别津液虽统称,但有一定区别津液性 状清轻稀薄,流动性大重浊粘稠,流动性小分 布散于皮肤、肌肉、孔窍,并渗入于脉灌注于关节、孔窍和脑髓等处作 用滋润肌肉、充养皮肤滑利关节、濡养孔窍、补益脑髓属 性属 阳属 阴五、神1、神在古代哲学范畴中,神是指调控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一种力量,是宇宙的主宰及规律。而中医学中的神,是有关人体生命的认识。神的内涵是广泛的,既是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动外在的体现。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纳为狭义之神的范畴。2、神的生成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精、气、血、津液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中医学将神分为神、魂、魄、意、志,分别归藏于“五神脏”,五神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五脏所藏的精气。《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为之智”。魄:与身俱来,为人的本能的感觉及动作。(对应肺)意:对某种事物具有记忆并准备实施的神志活动。(对应脾)志:对人的思维活动内容及经验的积累。(对应肾)思:思考。虑:在思考得基础上作长远的预测。智: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正确决定的思维过程。3、神的作用1).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2).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3).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神的作用示意图形神关系: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气与血的关系(1)气为血帅a、气能生血——补气生血——当归补血汤(君药是黄芪)b、气能行血——补气行血——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能行血——行气活血——血府逐瘀汤c、气能摄血——补气摄血——独参汤(2)血为气母a、血能养气——补血生气——八珍汤b、血能载气——气随血脱——补气固脱——独参汤(人参加少量附子)2.气与津液的关系(1)、气能生津—— 气阴两伤——益气养阴(2)、气能行津—— 补气行水(气虚水肿)—— 行气利水(气滞水肿)(3)、气能摄津—— 补气固汗—玉屏风散(自汗)(4)、津能生气—— 补气生津(5)、津能载气—— 气随津脱——补气固脱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血津液同属于阴,均属液态物质,均有滋润和营养作用。血——补充血液——脉——渗入脉内——津血中水液 渗出脉外 补充津液 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津血同源”:津液和血液同源于水谷精微,而且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故言津血同源。津血同源互化:“夺汗者无血”:大汗之人不可再用放血或破血疗法。“夺血者无汗”:大出血之人不可再用发汗之法。精血同源——肝肾同源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精——同源、互化——血精——充养——津液津液——同源、互化——血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1)气能生精摄精 —— 补气生精,补气固精(2)精能化气 —— 补精生气(3)精气化神 —— 补精生神,补气生神(4)神驭精气 —— 安神固精,安神控气精气神关系的意义:(1)、中医誉之为人身“三宝”,以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长寿的保证。(2)、对于中医养生、防病、治病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3)、临床具体运用:气:养气、调气——气贵充盛、贵流通精:惜精、固精——精贵盈满、贵固密神:治神、静神——神贵清静、贵内守当归中医学堂笔记,仅供学习参考。

(0)

相关推荐

  • 【中医基础】(6)什么是人体之“血”?血,是生命的源泉,是能量的补给

    尚仙玄净:"为人子女者不懂中医为之不孝,为人父母者不懂中医为之不慈" 一.什么是血? 大家好,感恩大家准时来到这里,跟我们一起学习中医文化.那么今天这一节,我们来学习"血 ...

  • 秒懂!中医:精、气、血、津液、神到底是什么?一篇讲清楚——Earls360馨醫堂

    本  期  导  读 精气血津液是什么 其生成.生理功能.分类.相互关系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是人体最精专的精微物质. 气,是活力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善诊者,按脉察色,先别阴阳.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相对立,依存互根不分离,消长转化 ...

  • 【中医】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总结版

    八月阅读排行榜 [西医]解剖学大图版 [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中医]中医金句100条 [中医]中医治病法则120条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表[内附口诀] [中医]傅青主女科方解歌诀总结版 [中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善诊者,按脉察色,先别阴阳.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相对立,依存互根不分离,消长转化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中医精髓全在这里)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善诊者,按脉察色,先别阴阳.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相对立,依存互根不分离,消长转化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

    中医学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相对立,依存互根不分离,消长转化并发展,阴平阳秘为目的.人身阴阳为生理,阴平阳秘为和气.调理阴阳救偏弊,虚实寒热定根基. 五行:金.木.水.火.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二十一)

    第二十课 方剂学基础 因为是基础理论,所以只讲基本的概论.概述. 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二.常用的治法 三.方剂的基本结构 四.剂型 方:矩也: 剂:齐也,按规矩调理整齐:(<扁鹊见蔡桓公>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十三)

    第12课--病因1 病因的分类: 一.六淫 二.疠气 三.七情内伤 四.饮食失宜 五.劳逸失度 六.病理产物性病因 <黄帝内经>以阴阳为总纲对病因进行分类,将病因和发病部位结合起来.如&l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十一)

    第十课   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 心与肺 气与血的关系. 生理: 肺主气,吸入清气,生成宗气,助心行血. 心主血脉,推动血行,有利于肺气输布. 病理: 肺气虚,宗气生成减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一)

    第一部分   绪论 一.为什么要开这门课? 身病 < 心病 看破.放下.自在 学习的最终目的? 没有"笨学生"只有"差老师" 二.什么是中医? 中医就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