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类方整理——7、承气汤类方

1、大承气汤

2、小承气汤

3、调胃承气汤

4、桃核承气汤

1、大承气汤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也,可攻里也。手足 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则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生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217、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挚挚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238、阳明病,下之,心中懊侬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32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1、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如有疟状,日哺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歌诀: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腑实证,泻热存阴第一方。

功效: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临床运用:本方可治疗多种疾病,如传染病(乙脑炎、菌痢、肝炎、肝昏迷等)、消化系统疾病(多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胆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心病急性发作等)、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结石、肾衰等)、心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等)以及妇、儿、五官科疾病。本方合排石汤治疗胆道疾病致休克者;合茵陈、金钱草治疗瘀胆型肝炎;合黄芩、黄柏、柴胡等治疗急性胰腺炎;合赤芍、桃仁等治疗急性肠梗阻等。

2、小承气汤

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乾,更莫复服。

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也,可攻里也。手足 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50、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歌诀:去硝名曰小承气,痞满腑实脉滑疾。

功效: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

临床运用:本方可治疗与大承气汤相类而症情较轻者。

3、调胃承气汤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24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94、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12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207、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利,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歌诀: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功效佳。

功效:缓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

临床运用:本方可治疗与大承气汤相类而症情较轻者。本方合玄参、生地、薄荷、牛蒡子、藕节根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合用鱼腥草、杏仁、瓜蒌霜、海浮石、海蛤壳治疗大叶性肺炎;合麻仁、木瓜、瓜蒌仁、制首乌、麦冬、当归治疗老年性便秘等。

4、桃核承气汤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歌诀:太阳余邪传入腑,邪与血结少腹部,热结膀胱其人狂,血自下者病自无。

外邪不解不可攻,已解急结桃承主,活血化瘀下瘀热,少腹急结症积除。

五十桃核十二黄,六克桂硝甘草襄。

功效:破血下瘀。主治:下焦蓄血证。

临床运用:本方可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精分、流行性出血热、经期精神神经病、宫外孕、化脓性扁桃体炎、高血脂症、高血压病、更年期、外伤头痛等属上述证机者。本方加远志、菖蒲、丹参、栀子等治疗精神分裂症;加连翘、厚朴、枳实、木香等治疗急性坏死性肠炎;合柴苓汤治疗慢性肝炎;合牡丹皮汤治疗宫外孕;加干漆皮、桔梗治疗急性咽炎;合龙骨汤治疗抑郁症;加夏枯草、白芷治疗牙痛等。

(0)

相关推荐

  • 收藏 病机版《伤寒论》(二),开启伤寒论奥秘的一把新钥匙!!

    张胜兵中医 2021-08-25 ↑ 点击上方 "张胜兵中医" 关注 长按图中二维码,关注"张胜兵中医",每天为您分享精彩中医文章和医案! 上一篇文章是关于太阳 ...

  • 经方:小承气汤(阳明腑热,小肠便秘)

    小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 ...

  • 经方:大承气汤(阳明腑热,大肠便秘)

    大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 ...

  • 伤寒论类方 卷二: 栀子汤类·五  承气汤类·六

     伤寒论类方 卷二: 栀子汤类·五  承气汤类·六   伤寒论类方 卷二 栀子汤类·五 栀子豉汤(一)        栀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 ...

  • 伤寒论中“白虎汤类、承气汤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白虎汤类 白虎汤 方组:石膏一斤碎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方用:阳明经表里俱热,烦渴大热汗出脉洪大有力者 白虎加人参汤 方组:白虎汤四味原量 人参三两 方用:伤寒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 ...

  • 承气汤类方的临证运用及思考---蔡长友

    六经辩证,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的感觉就是,三阳病相对来说比较多.在家兄的影响下,我对三阳病临床及处方的看法及认识,尤其是对承气汤类方的临床运用有我一定的看法与思考. 我今天与我们在坐的各位就把承气汤类 ...

  • 承气汤类方

                        承气汤类方 1.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12克).厚朴(24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 2.小承气汤:伤寒论:大黄12克(酒洗) 厚朴6克(炙,去 ...

  • 承气汤类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渊源

    本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渊源.方剂演变以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肺与大肠相表里"源自<黄帝内经>,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肺与大肠在经络上相 ...

  • 通腹首方承气汤类

    承气汤类出自东汉<伤寒论>,以消痞的枳实,除满的厚朴,润燥的芒硝,功实的大黄4味组成,是通腹的首方. "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因痞.满.燥.实俱全,故四味全用,为 ...

  • 十五章承气汤七方整理

    承气汤七方整理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厚朴三物汤 厚朴七物汤 上述七方为仲景腑证之方,在临床上要辨清辨明再用方. 经典要通,六经辨证要明,这为大道也.大道牢记,见病知源,对证下 ...

  • 承气类方腹证(承气汤:辨有三要,用举四例)

    中医书友会第173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临症中,常有畏承气之峻,惧承气之攻,恐承气之伐,疑承气之损,因而弃承气而不用,以策安全.当用不用,实属延误之弊也.攻下之法,务要使用得当,必须 ...

  •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承气汤类方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承气汤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