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轻步兵连痛歼皇家重坦克营!英国气得却直骂美国人不仗义
我说我故事儿 昨天
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敌人可不止美国一家,林林总总16国,但是无一例外全部被中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把“钢少气多”的优良传统发挥到极致,甚至创下了轻步兵连全歼重坦克营的战争神话。
那是1951年1月的冬天,天上飘着鹅毛大雪。一群反穿棉衣的中国轻装士兵正在冒着漫天风雪急行军,目标直指佛弥地。他们是志愿军50军149师446团的2营5连官兵,正在奉命追击正在向汉城(今首尔)逃窜的英国溃军。
1950年12月31日,志愿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强大迅猛的攻势令“联合国军”招架不住,被迫大规模南撤。在这场“转进”中,英国人发现自己被美国大哥卖了:美国人跑的比兔子还快,已经将自己远远地甩在身后,也就是说,英国军队要为美国人殿后,同可怕的中国军队作战了。
尽管心里郁闷,但是英军统帅还不是太害怕,原因太简单了:中国人几乎没有机械化部队,而英军的机械化行军绝对会让这群“土包子”只能在后边吃土。再说了,就凭麾下装备着“百夫长”坦克的皇家重坦克营这支百战精兵,足以让嚣张的中国人尝尝苦头。
(注:“百夫长”坦克,是二战末期英国设计的一款优秀的坦克,它深受西方国家青睐,广泛列装。在“赎罪日战争”中,戈兰高地之战以军第7装甲旅用100辆以版“百夫长”击败了叙军600辆T-55和T-62的进攻,铸就了“百夫长”的赫赫威名。)
因此,英国皇家重坦克营尽管跟着大部队南撤,但是全营上下并不紧张,甚至有些轻敌。
与此同时,在距离英军坦克部队行进的公路不远的山区里,5连的战士们正甩开双脚板,翻山越岭抄近道追赶着他们。终于,傍晚时分,5连赶到了一个名叫“佛弥地”的山谷,远处英国“百夫长”的隆隆轰鸣还隐隐在耳。
打伏击,这可是中国军队的专业技能。5连的战士们在连长的命令下分散隐蔽,准备让这些铁王八一个也回不去。
(注:皇家重坦克营不仅有“百夫长”,还有可怕的喷火坦克,专门对付步兵和堡垒。英军的喷火坦克给志愿军带来的巨大伤亡。图为根据美国“谢尔曼”坦克改造的“鳄鱼”喷火坦克)
不多时,在夜幕下,一排排车灯逐渐映入眼帘。皇家重坦克营来了!
由于大意轻敌,英军想不到只有两条腿的中国军人会跑得比自己的轮子和履带还快,根本没有防备。一些坐在坦克上英军士兵还在引擎的噪音中大声的玩笑打闹,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走入了一个危险的山谷地带。
(注:朝鲜战场上的英军士兵)
“轰”的一声,最前面的一辆吉普车猛地爆炸起火。这下打破了英军轻松悠闲的气氛,所有人心中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中国人,来了!
英军士兵赶忙各归战位,坦克加快速度,准备快速突破这段地形不利的山谷。谁知这短短的一段路竟然是一条永远到达不了的不归路。
(注:图为59式爆破筒,是朝鲜战争后我国自主研发的爆破筒,其在对越作战上也曾大显神威)
炸毁前面的吉普车后,5连的战士们各按分工一跃而起开始炸坦克。他们顶着英军车载步兵的子弹和坦克炮塔的炮火向敌人进攻,取得了巨大战果。其中四川籍战士李光禄表现最为突出,表现堪称智勇双全:他发现战友们之所以不容易炸毁坦克,是因为炸药包和爆破筒的引燃时间太长了,往往没等爆炸就被坦克履带甩到外边。因此,李光禄冒险将导火索截成3厘米长短,也就是3秒引爆,这是一个及其危险的时间,如果跑的稍慢一点就会被爆炸炸死。更麻烦的是当时炸药包和爆破筒没有拉火管,李光禄和战友们只好揪下棉衣的棉絮,用战场上的火焰点燃当成火种来引燃引信。
李光禄不仅脑子好使,还特别勇敢,他冒着弹雨逼近坦克,将短引信炸药塞进“百夫长”的履带里,常常是“轰”的一声巨响,车里的英国兵被炸得粉身碎骨,自己也常常被爆炸余波炸的昏昏沉沉,好几次暂时失去意识。“当时也没想着自己活啊死啊的,不光我一个,我们当时都把这些事情忘了,就想着多炸几辆铁王八。”回国后接受采访时李光禄这么回忆说。
(注:佛弥地之战,李光禄一连炸毁敌人三辆坦克,被授予“特等功臣”的荣誉称号)
一场惨烈无比的佛弥地伏击战,让骄横的皇家重坦克营折戟沉沙,仅仅第5连就击毁“百夫长”坦克12辆、装甲车1辆。佛弥地伏击战配合了志愿军149师的追击计划,有力的牵制了英国29旅的南逃,重创了这支经历过诺曼底登陆的百战精兵,更是在朝鲜战场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成建制歼灭“联合国军”坦克部队。
佛弥地伏击战只是志愿军在朝鲜无数战斗中的一次,志愿军将士在武器极端落后的情况下,发扬“钢少气多”的优良传统,用无比伟大的牺牲和无比卓越的智慧铸成了我们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