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与悲曲 (《语文报·高中版》第1037期)
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与悲曲
高尔基的短篇小说《丹柯》,以其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与象征隐喻的手法,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一曲英雄的悲曲,它给人以警醒与震撼,给人以追求永恒的力量。
丹柯是作者歌颂的英雄形象。他不怕困难,勇于实践。当他和族人被敌人赶入森林深处、濒于死亡的危机,族人“已经准备到敌人那儿去,把他们的自由献给敌人”时,他自告奋勇带领大家披荆斩棘向前行进,反对屈服去作敌人的奴隶。他说:“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我们走!”他敢于担当,富有责任感与牺牲精神。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面对族人“你领导我们,把我们弄得精疲力尽了,因此你就该死”抱怨与质疑,他未曾放弃;面对难以克服的困难,面对族中人“为着更容易捉住”他、弄死他的“更紧”的“包围”,为了能够带领族人走出森林,他毅然扒开胸膛,用心来照亮前方的路。这是担当与责任,是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
丹柯是个悲剧的英雄形象。因为不愿族人回去当敌人的奴隶,他挑起了领导族人的重任;当陷于困境饱受责疑,族人“跟野兽完全一样”“把他围住”时,虽然“怒火在他的心中燃起来,不过又因为怜悯人们的缘故而灭了”“他爱那些人”“他愿意搭救他们,把他们领到一条容易走的路上去”;在面对难以逾越的困境时,“他用手抓开了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他自己的心来,把他高高地举在头上”,他以无畏的勇气赢得了族人最后的信任,从而走出了森林。英雄用自己血淋淋的、光彩四溢的心来昭示照亮族人,这是一种怎样的英勇与牺牲。在最终走出森林来到草原时,“他倒下来……死了”,但“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甚至“有一个仔细的人”用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英雄最终不仅没有被人记往,而且还被踏上一只脚!这种孤独与悲壮,仿佛鲁迅笔下的夏瑜一般,革命者的鲜血成了麻木者的“良药”,给人心灵以震撼。
丹柯这一悲剧英雄给人以警醒。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责任有担当,勇于奉献甘于牺牲的丹柯,对于陷于困境几乎沦于奴隶的族人来说,其“价值”可见非同一般,他“挽狂澜于既倒”。然而,活着时是指责、怀疑,甚至迫害,死后也不知怜惜,迅速遗忘,甚至踏上一只脚;英雄的孤独与无奈让人心寒齿冷,英雄的奉献、以德抱怨的胸怀,充满了悲怆。然其毁灭之后,“那颗心裂散开来,成了许多火星”,“在雷雨到来前,出现在草原上的蓝色火星就是这样来的”,则充分体现出这种精神的永恒是不被遗忘的,是必然会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丹柯死了,他的心碎了,但他的精神却永恒。丹柯这一悲剧形象经其悲怆的力量不仅给人警醒与震撼,还给人力量,让人向上,向前,不计现在,只为将来,追求永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