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先后失去的这三个人才,得一可霸天下!
魏国,战国初期的第一强国,
不是之一,是第一,
因为第一强,所以能吸引人才,
就像现在的“人才”一样,喜欢进大厂,毕竟大厂里机会多,能见世面,能历练自己,
战国初期的士子们如果想实现自己的抱负,首选魏国,
魏国一时人才济济,如果不是流失了三个重要人才,它一定会继续强大下去,说不定还会一统中原,
因为这三个人才,都太厉害了,随便说一个,就能响彻古今,
一、吴起
就是上一篇说的,“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的吴起,
吴起是魏文侯时代的名将,魏文侯死后,就把吴起留给了自己的儿子,魏武侯,
魏国有个丞相叫公叔痤,公叔痤这个人有一定的才能,但凡有点才能的人都有个毛病:嫉贤妒能。
公叔痤知道吴起有才,就想着怎么把吴起搞走,他对魏武侯说,“吴起不是魏国人,肯定会背叛魏国,要想留住吴起,不如找个公主嫁给他,通过通婚来绑住吴起”,
魏武侯一听不错,就决定试试看,没想到吴起再三推辞,连公主都不愿意娶,难道真的要背叛魏国吗?从此君臣之间有了裂痕,最终导致吴起离魏奔楚。
吴起为什么不愿意娶公主?
原来,公叔痤在吴起见魏武侯之前,安排了一个局,
公叔痤自己的老婆就是公主,他请吴起到丞相府做客,故意让自己老婆颐指气使,而自己则装作对老婆唯唯诺诺的样子,
吴起看到后心想,堂堂七尺男儿,怎么能受女人的气?即便这个女人是公主也不行,
这才有了吴起拒婚的一幕,也因为这次拒婚,魏国注定失去吴起。
二、卫鞅
商鞅变法,几乎家喻户晓,尤其是立木求信的故事,
商鞅本是卫国人,应该称为卫鞅,因为在秦变法成功,被封到商於,才被后人称为商鞅,
卫鞅本来也在魏国,说来也巧,卫鞅的故事也和这个公叔痤有关,
话说,还是因为才能的问题,公叔痤知道卫鞅非常非常有才,所以一直舍不得推荐给魏王,对,这时已经是魏惠王了,
舍不得推荐,就自己养着了,卫鞅一直在丞相府任中庶子一职,也就是书房掌事,一直到公叔痤临终,
公叔痤感觉自己大限已到,就对魏惠王说,卫鞅这个人有大才,你一定要重用他,
魏惠王一听说推荐的是个中庶子,就沉默了,
公叔痤继续说,如果不用卫鞅,那就杀掉他,免得他被敌国用了,会对我大魏国造成威胁,,
魏惠王觉得公叔痤病糊涂了,语无伦次,于是直接忽略了这段对话,
正如卫鞅所料,魏惠王不会采纳公叔痤之言而重用自己,就不会采纳公叔痤之言而杀掉自己,所以没有立刻离开魏国,
不久,秦孝公广发求贤令,魏国则永远的失去了卫鞅。
三、孙膑
这次和公叔痤没关系,
孙膑庞涓的故事,很小时候就听过,
庞涓最终死在马陵道,一颗大树下,孙膑用蜜糖在树干上写“庞涓死于此树下”,蚂蚁闻着蜜糖的味道就过来了,蜜糖上沾满了蚂蚁,
庞涓带领大军到达大树下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庞涓看树干有字,命人点起火把,正在此时,万箭齐发,
原来,这点起的火把,就是送庞涓上路的信号,
只不过这信号需要他自己来发出。
主人公都换了,骨子里却还是嫉贤妒能的事儿,
庞涓先出山,到魏国当上了大将军,
他知道这个世界上能赢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师弟孙膑,于是热情的邀请孙膑来魏国共谋发展,
孙膑到魏国后不久,一封莫名其妙的密信就被魏王截获了,这是一封孙膑写给齐国的信,信的内容是魏国的国防布置之类的机密,
孙膑是齐国人,这封信太奇妙了,一个齐国人在魏国当间谍,太正常不过了,
更奇妙的是,信中表达出来的意思,庞涓什么都不知道,也被孙膑蒙在鼓里,
在庞涓的百般求情下,孙膑“只被砍掉了双脚,脸上刺了字”而已,
孙膑不傻,没多久就知道了全部真相,
幸亏下山前老师给了自己一个锦囊妙计,说非危难之际不得打开,
现在身陷囹圄,够危难了,
打开锦囊,里面只有两个字“装疯”,也就是三十六计里的“假痴不癫”,
孙膑正是靠这条计谋,麻木了庞涓,得以脱身,
最后才有了“马陵道万弩射庞涓”。
......
这三个人都很厉害,
吴起奔楚后曾大败魏军,
卫鞅到秦国后力行变法,变法成功后也把魏国打的稀里哗啦,
孙膑脱壳后去了齐国,两次大败魏军(桂陵之战 & 马陵之战),
经过几次折腾后,魏国永远的失去了霸权地位,再没翻过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