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科院发布百项农业科技成果,近5年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1月23日上午,山东省农科院在济南举办“十三五”百项农业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该院“十三五”具有代表性的100项科技创新成果,包括农业新品种38个、农业新技术45项、农业新产品17个,其中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批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性强,先进实用,生产应用效果显著,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青睐。

新闻发布会现场。

会上,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张立明介绍,“十三五”期间,该院研发出一大批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主要科研创新指标居全国省级农科院前列。五年来,审定(鉴定)和登记作物、蔬菜、果树、畜禽等农业新品种510个;花生单粒精播、苹果免套袋优质高效生产等87项技术列入全国或省农业主推技术;授权发明专利943件,认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302项;鲁原502小麦、花生抗逆高产栽培等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粮食作物一次性施肥等11项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万书波研究员先后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张立明重点介绍了20项科技成果,“功勋小麦”品种济麦22名列其中。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和综合抗性强等优点,连续9年为全国第一大小麦品种,截至2020年累计推广3亿多亩,实现经济效益300多亿元。

这些科技成果还有:

——农业新品种:优质超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4、高产优质广适大豆新品种齐黄34、优质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鲁单9088、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济薯25、优质早熟苹果新品种鲁丽、甜樱桃矮化砧木新品种矮杰、优质高产网纹甜瓜新品种鲁厚甜1号、肉羊新品种—鲁西黑头羊;

——农业新技术:熊蜂规模化周年繁育技术、苹果免套袋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花生带状轮作技术、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冬小麦/夏玉米一次性施肥技术、有机固废槽式高效堆肥关键技术、小麦高效基因编辑技术等;

——农业新产品:国家新兽药“清营口服液”、副猪嗜血杆菌病二价灭活疫苗、大蒜直立精量播种机、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等。

﹥﹥﹥延伸阅读

20项代表性成果介绍

(一)农业新品种

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据农业产业重大需求,加快提升生物种业育种关键技术和品种创新能力,培育出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突破性新品种。

——“功勋小麦”品种济麦22,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和综合抗性强等优点,种植区域横跨黄淮南片、北片和北部冬麦三大主产麦区,连续9年为全国第一大小麦品种,2016年荣获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截止2020年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粮食270亿斤,实现经济效益300多亿元。

——优质超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4,具有稳产、早熟、抗倒伏等优良特性,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在2019年首届黄淮麦区优质小麦鉴评会上被评为超强筋小麦。品种生产经营权转让金额达到1500万元,刷新了我国小麦品种转让的最高纪录。2020年山东潍坊实打验收平均亩产766.62公斤,创全国超强筋小麦单产新纪录。

——高产优质广适大豆新品种齐黄34,有效解决了大豆高产与优质、高蛋白与高油、高产与抗病、高产与适应性广的矛盾,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达到45.13%和22.48%,均超过了国家优质高蛋白大豆和高油大豆品种审定标准,以亩产353.45kg创造了全国夏大豆高产纪录。品种生产经营权转让费1870万元,创全国夏大豆品种转让费最高纪录。

——优质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鲁单9088,在国家三大玉米主产区增产6.2~14.8%,籽粒蛋白含量比主推品种高20%左右,达到国家一级饲料玉米标准,是优质畜禽饲料原料,目前种植区域覆盖我国玉米主产区25个省市,具有广阔生产应用前景。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花育51号,具有高产稳产、油酸含量高、适应性广的特点,油亚比达到23.92。产量表现突出,亩产比常规品种增产18%以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优质早熟苹果新品种鲁丽,具有果型鲜亮,优质丰产的特点, 7月20号左右成熟且可自然采果至8月中下旬,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早熟新秀”。2018年“鲁丽”苹果新品种使用权转让1000万元,创造了我国苹果新品种权转让的最高纪录。已成为促进我国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的主导品种。

——甜樱桃矮化砧木新品种矮杰,是世界上首次通过染色体加倍技术育成的六倍体新品种,抗性强、早花早果性能好、矮化性能优良,克服了传统砧木树势弱、易早衰的缺点,是新一代甜樱桃矮化砧木新品种,市场转让达到1250万元,创造了我国果树品种权转让的最高纪录,破解了“樱桃好吃,树难栽”的难题。

——优质高产网纹甜瓜新品种鲁厚甜1号,具有适应性强,抗病性强、易坐果、产量高、风味品质好、耐储运等特性,目前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省区大面积种植,2017年品种权以458万元的价格成功转让,创造了当时国内单个瓜菜品种转让的最高额度。

——肉羊新品种—鲁西黑头羊,是适合我国北方农区气候条件和舍饲圈养的第一个国审肉羊新品种,繁殖性能优越,两年可产三胎,比引进国外品种高出80%以上;生长速度快,肉品质指标优于地方品种,屠宰率平均在55%以上,其繁殖性能和产肉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饲养一只鲁西黑头羊比当地绵羊可增收400元以上,扭转了我国北方农区长期依赖从国外引进专用肉羊品种的局面。

(二)农业新技术

主动顺应国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质量效益型农业和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新部署,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创新研发出一批绿色环保、节本增效的农业新技术,有力支撑了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和品牌兴农。

——熊蜂规模化周年繁育技术及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和行业垄断,攻克了熊蜂规模化周年繁育核心技术,实现了熊蜂商品群产品的国产化。设施番茄应用熊蜂授粉产品,每亩节省用工10个以上,授粉坐果率达95%以上,每亩增产15%~30%,节本增效3000元以上。

——苹果免套袋优质高效生产技术,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布为全国10大引领性技术之一,该技术以主要病虫害农业、生物、生理防控为核心,配套着色品种选择、高光效树形与整形修剪及提高土壤有机质技术,内在品质优于套袋果。每亩可节省人工成本65%以上,即每亩节约人工成本2000-3000元,亩新增纯收益6000元以上。

——花生带状轮作技术,入选2020年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花生的根瘤固氮作用和高杆作物的边际效应,通过压缩玉米、棉花、高粱等高秆作物的株行距、挤出带宽种植花生,次年条带轮作换茬,有效缓解了种地与养地不协调矛盾,达到种地与养地结合、克服连作障碍、防风固沙、碳氮减排及农业绿色发展的目的。玉米//花生亩节氮12.5%,亩增收花生120~180公斤,亩增收400元以上。

——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能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整体提升群体质量,颠覆了传统“一穴多粒”的花生种植模式,亩节约用种量20%,增产8%以上,多次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农业主推技术,创造了实打验收亩产782.6公斤的世界纪录,目前已在全国花生主产区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了我国花生生产能力。

——冬小麦/夏玉米一次性施肥技术,研制出高适应包膜缓控释氮肥、低成本长效氮肥和高精度一次性施肥联合作业机,破解了冬小麦/夏玉米生产中年际间和区域间效果不稳定的难题。具有省工、节肥、增产、减排等优点,每亩可节本增收 120 元以上,已在黄淮海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

——有机固废槽式高效堆肥关键技术,研发出有机固废连续槽式好氧发酵堆肥技术与工艺,并研制出作物秸秆大型立式粉碎机及清塑除杂生产成套装备,实现了蔬菜秸秆与畜禽粪便等有机固废联合发酵堆肥机械化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已经在山东、河北、江苏等10个省份推广应用。

——小麦高效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开发出小麦多基因多靶点编辑载体系统,研发出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高效基因编辑技术体系,是当前国际上小麦基因编辑效率最高的载体工具。单基因三靶点同时编辑效率达到100%,双基因六靶点同时编辑效率达到96%,该技术对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实现精准育种、高效育种。

(三)农业新产品

围绕我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重大需求,研发出一批畜禽兽药疫苗、田间作业装备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新产品,有力支撑了我省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国家新兽药清营口服液,针对家禽养殖中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和细菌耐药性的生产难点,应用中兽医辨证理论结合现代生产工艺研制而成,具有功能作用广泛,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大肠杆菌、慢性新城疫等家禽温热疫病的防治,目前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

——副猪嗜血杆菌病二价灭活疫苗,该产品通过创新细菌高密度发酵培养技术和抗原浓缩技术研制而成,疫苗保护率达90%以上、安全可靠,大幅降低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成功转让四家大型动保企业,转让经费890万元,有力保障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大蒜直立精量播种机,在国际上首次解决了短牙尖大蒜的鳞芽方向控制难题,研制的大蒜直立精量播种机,大蒜单粒率达95%,鳞芽直立率达90%。现产品已经实现系列化,近三年共销售各类产品500余台,累计推广150余万亩,大幅提高了我国大蒜的种植效益。

——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具有整机紧凑,操作便捷,可收获不同种植行距的玉米等优点,且能收获倒伏玉米,秸秆回收量大,亩均降低成本约100元,亩秸秆增收200元,收获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市场前景广阔。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陈建志 张婷 通讯员 李才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