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画派人物画大师

徐操像

徐操(1899-1961)字燕荪,别号霜红楼主,又号霜红龛主、中秋生,斋号霜红楼、寒水堂、归燕楼等。原名存昭,河北深县徐家湾人,其曾祖来北平经营御用绸缎已历四世。徐操擅画人物故事、古装仕女,画艺娴熟,弟子众多,吴光宇、刘凌沧、王叔晖、潘絜兹、王凤年、黄均等皆为其得意门生,为近现代京津画派人物画著名大师。

北京永定门

一、自幼学画,名闻京城

清光绪二十五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徐操出生于北平一户书香门第。两岁丧母,由祖母庆氏(满族)抚养,7岁至15岁先后从3位塾师读书,学习诗词歌赋、经书古文,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15岁,考入了北平求实中学。他自幼痴迷书画,初随民间画师学画。渐长,拜清末首席宫廷画家管念慈为师,临摹古代名画,深得宋元名画真髓。后又从学于海派著名画家俞涤凡,主攻人物。中学毕业后,他第一次看京剧《战宛城》,由衷钦佩曹操的雄才大略,乃改名徐操,以激励自己。

徐操——《课子图》

1920年5月,徐操与京城著名画家金城、周肇祥、贺良朴、陈师曾、陈汉第、萧愻、徐宗浩、吴镜汀、陶瑢等二十余人倡议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得到时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支持,批准将日本退还庚子赔款的一部份银子用于开办费用。画会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名誉会长为周肇祥、会长为金城、副会长为陈半丁、徐宗浩,聘请陈汉第、胡佩衡、溥雪斋、溥心畲、黄宾虹、萧俊贤等人为评议,开展传统绘画研究与教学活动。除每月逢三、六、九日开会观摩,主要是组织画家参加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初期约有会员三十余人,会员最多时曾达五百余人,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共举办十九次会展,是中国近现代最有影响力的美术团体之一。

徐操——《群芳奏乐》

徐操自幼受儒家传统“学而优者仕”思想熏陶,似乎无意以此"雕虫小技"闻名于世,故转投政界,于总统府庶务司任职。两年后,徐世昌下野,徐操亦随之去职。尔后,进入中央政法专门学校学习。1924年毕业后,徐操画艺精进,已成为中国画学研究会的评议,有作品参加两届"中日绘画联展",并开始鬻画。1926年,徐操与金城之子金潜庵成立"湖社",日常除参加画展及画学研究外,还在《艺林旬刊》《湖社月刊》等刊物上发表画作和创作《三国演义》等故事插图,逐渐成为京城画坛有一定影响力的著名画家。

徐操——《风尘侠侣》

然而,徐操的政治抱负依然雄心未泯,民国十七年(1928年)应同乡友人田韵卿(宝銮)之约,投笔从戎,充天津警备司第一师师部书记员。到任不足二个月,他有感于中原逐鹿的险恶,厌恶军阀混战,民生凋敝,即行去职。三十年代之初,他被聘为北平国立艺专、京华美专教授,由于薪资微薄,入不敷出,不久便辞去教职。为了生计,他以卖画课徒为生,进入京津画坛的职业画家队伍,走上了毕生以画为业的人生旅程。

徐操——《仕女踏青图》

二、擅画人物,功力深厚

徐操是一位造诣精深的传统派人物画家,工笔、写意、白描、重彩,样样精能。他非常注重对传统艺术的研摹,又不为古人所囿。作画从不打稿子,画面布置、人物配置及各种配景,均成竹在胸,构图繁而不杂、简而有当,布局严谨,功力深厚。尤其善于创作人物众多的恢弘画面,他将吴道子的"兰叶描"、李公麟的"铁线描"、马远的"钉头鼠尾描"以及唐寅、仇英、陈洪绶等前贤的笔法掺杂使用,在统一中求变化,取得丰富多彩、一气呵成的视觉效果。线描运用自然,运笔遒劲洒脱,设色妍雅亮丽,极尽阴阳虚实,流利顿挫之效果。

徐操——《洛神赋》

徐操的作品常取材于历史人物、史籍典故,如三国故事、红楼梦人物,还有诸如道教、佛教方面及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等。从画法上可分为工细和写意两种风格。他的工笔人物和写意人物都有很高的造诣, 工者如春蚕吐丝,写意如风卷层浪。既有表情夸张,填色浓重,趣味近俗之图;又有白描写实,略施淡色,韵味雅致之画。他多次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晚年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等,展示出其善于驾驭群像和表现大场面的超强能力。可以说,徐操是近现代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里程碑似的人物,极大地影响并推动了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健康发展。

徐操——《丽人行》

三、文人相轻,笔战大千

说起徐操,不得不提他与闻名海内外的绘画大师张大千曾经笔战京城的故事。1935年春季,张大千先生与其兄善孖先生在北平中山公园水榭举办“张善孖、张大千昆仲联合画展”。在此之前,大千先生的作品已在日、朝、法、俄等国展售,初具声名,但在北平还立足未稳。当时的北平画界人才荟萃,尤以周肇祥领导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和金潜庵领导的湖社画会的影响力最大,其他尚有雪庐画社、松风画会、九友画社等,这些画会都有定期组织授课、办展、品茗论艺。

徐操——《马球图》

由于大千先生早期作品大多是仿石涛之作,再加上旧时文人相轻的习气,使北平的一些画家对他不屑一顾。正值年轻气盛的大千先生对此淡然处之并写诗句:“老生腹中容有物,蜉蝣撼树笑儿曹”。比张大千大12岁的北平工笔画家于非闇先生以“闲人”的笔名,在《北平晨报》副刊撰文,对大千先生的画笔及用纸赞誉有加,用词揄扬有过,引得艺苑哗然。于非闇,原名于照,字非厂,别署非暗,山东蓬莱人,久居北京。清贡生,时为华北名记者。工书,擅瘦金体。画花木禽鱼,从宋人钩勒入手,雕青嵌绿,富丽绚烂。白描兰、竹、水仙,尤为清逸。

徐操——《麟儿折桂图》

张大千作画喜用“澄心堂”的宣纸,此纸以嫩竹为主要原料,制造成的纸色洁白,纸质细嫩,浸润吸水性能好、保留墨色又佳,宜书宜画宜拓宜裱。大千先生亲自设计了纸样和两端的花边,并有“大风堂监制”的水印,然其价亦昂。于非闇先生对张大千顶膜礼拜,在文章中谈及此纸用了“奴视一切”的词句,引来北京画坛许多人士的不满。当时在京稍有名气的齐白石曾就此特制一印章,印文为:“吾奴视一人”,以不满于非闇先生的过度赞扬。剧作家吴幻荪先生亦激于“奴视一切”而致函大千先生,欲与其作公开之绘画较量。当时报刊以“艺海波澜”为题,报道此事。大千迄未复函,角艺之议亦终未举行,盖因有人调停而作罢。

徐操——《袁盈朝圣图》

同年,山水画家谢匋均(字子衡)在北平结婚,画友纷纷送画相赠,以为祝贺。徐操也送了一幅仕女图,上题字为:“比翼人兮,珊珊来迟,亦为子衡弟催装,此种画法,余合目可为之,而蜀客张某且以知之。玄乎,高人见之岂不冷齿乎”。其中贬大千之意已明,不须累述。1936年春季,中国画学研究会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东南侧的排房里举办年度的例展。张大千与于非闇合作了一幅画参展,此图先由于非闇画一只五彩粉蝶,留出了画面的大片空白,再由大千先生补绘了一个执扇着裙的淑女。

张大千于非闇和写——《扑蝶图》——溥心畬题字

大千以隶书题写了“捕蝶图”三个字后,并题了一首小诗,诗文为:“非闇画蝴蝶,不减马江香。大千补仕女,自比郭清狂。若令徐娘见,吹牛两大王。丙子三月 大千居士爰。”马江香,名荃字江香,清代女画家,得家法,工花草,绘画妍雅静逸,晚年名声日高。郭清狂,名诩,号清狂道人,弘历年间的宫廷画家,擅画人物,辄有奇趣。徐娘,原为梁元帝之后妃,荒淫成性,名声不好。大千此诗意在与徐燕荪调笑,不期招来了一年的麻烦。

徐操——《明妃辞汉图》

当时在展厅中,周肇祥用绍兴的家乡话对徐燕荪说:“孙儿,你看这幅画,是存心同你开玩笑,这徐娘就是你——徐燕荪也”。本就脾气不小的徐燕荪听后十分不快,拂袖而去。不久,他又二次返回,用照相机摄下此图而奔向北平律师事务所,与当时在北平名气很大的蔡礼、梁柱两位律师商议如何处理此事。最后认为到法院状告尚不妥,遂利用《实报》撰文,由徐燕荪向张大千、于非闇先挑战,以观事态发展。

徐操——《温泉赐浴图》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张大千也请了时任北平政法大学校长的江庸先生来帮忙,并由于非闇撰文应战。江庸责怪他的学生蔡礼不该将此事挑起,意在平息,但因有各方人士掺杂其中推波助澜,终未能将此事解决在端倪之时。一个怒火中烧,剑拔弩张;一个言辞犀利,绝不相让。针尖对麦芒的打开了笔仗。此事不仅在画界影响巨大,也轰动了整个北京城。各界人士曾多次斡旋以期调停此事。

徐操——《梅妻鹤子图》

与张大千的父亲曾有旧交的大学者、大收藏家傅增湘先生就曾委托著名画家王森然先生出面试图调停,双方曾一同就席于前门外煤市街的致美楼饭庄,齐白石等人亦在座作陪。但就是怎么也谈不拢,席散后依旧再战。最后,在时任民国监察院院长、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出面干预下,张大千、于非闇、徐燕荪等在中南海的“芳华楼”徐燕荪当时的住处“植秀轩”共进午餐并合影留念,此事才得以了结,一场历时近一年的笔讼风波终于平息。通过这场笔仗,参战双方都提高了在京津画坛的知名度。

徐操——《倚门悬望图》

四、错划右派,含恨离世

新中国成立后,徐操积极投身于人民政府提倡的连环画创作。1953年,他被选为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画组副组长。1954年兼任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选为北京文联理事。1956年参与筹备创建中国画院工作,1957年画院成立时,被任命为副院长,并担任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此间,他组织并参与《和平颂》《长江图卷》等历史性的美术创作,并创作出大量的连环画作品,如《三打祝家庄》《火烧赤壁》等。

徐操——《西园雅集小记》

1957年,徐操被错划成右派,从此几乎终止艺术创作,所绘连环画《屈原》亦未能出版。徐燕荪被打成'右派后,几乎无人再与他来往,只有他的弟子卜孝怀、任率英、张树均、李大成等人前往看望。1961年11月4日,徐操不幸病故,年仅62岁,葬于北京立水桥第二公墓。徐燕荪去世后,失去经济来源的家庭一贫如洗,一家人竟没钱租房居住,幸好他的弟子卜孝怀感念师傅栽培之情,知恩图报,把家里西屋四间房腾出来给师母一家住。这件事成为一时的佳话。

徐操——《抱琴仕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