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机背后的中国老人

一群七八十岁老人,突然在晚年决定从头学习一项新技能,这背后藏着他们怎样的处境和心愿?
通过学习,他们想要抓住和追回的,究竟是什么?
最近看了一个纪录片,叫《老有手机》,它讲述的是几位叔叔阿姨参加手机班,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故事。
通过一部部手机,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国老人生活的真实样貌。
每段故事,都有那么一些瞬间,让人突然破防。
1972年入伍、在武汉空军奋斗了几十年的李叔叔,疫情时遇上了武汉封城。
老年机让他和老伴在疫情期间生活困难频增。
最触动的一个画面,是疫情时他买菜,需要会智能手机的楼下邻居帮着订,然后用篮子吊到家里来。
他好多次感叹,疫情期间,要是没有社区和邻居的帮助,自己的生活不堪设想。
「我和我老伴儿,要是没人管的话,我们人还在不在,说不清了。」

李叔叔从来不爱麻烦别人,女儿在别的城市安家立业,之前老伴做了一次开颅手术,在ICU躺了十几天,李叔叔也没告诉女儿。
老伴病了以后,以前在家几乎什么家务都不做的他,现在扛起家中的一切。
为了老年生活也能独立自如,他主动走进手机班,学习各种技能,买菜购物得心应手。手机班毕业那天,他跟老牌友们炫耀自己的结业证书。
「我感觉现在的我,很充实。」
全片最让人感动的一个画面,是镜头里李叔叔和老伴疫情期间坐在窗前向外看的背影。
那一瞬间,你感觉到,他们的家明明有窗,但他们精神世界,窗户上却是蒙蒙水雾。
好在现在,智能手机,让他们重新找回了与当下社会的连接。
窗户,真的明亮了起来。
镜头又转向灵活操纵手机的武阿姨。
报名手机学习班后,如今她完全可以和年轻人一样,日常买菜付款、刷新闻,给老姐妹种草网购、甚至还打游戏,成了“飞机大战一姐”。
而时间回溯到从前,这位乐观81岁的老人也有段令人难受的过往。
几年前,老伴为她买了第一个智能手机,并鼓励她好好使用,当时她不以为然。
后来老伴患上了胃癌,一次去化疗的路上,她一手搀着他,一手伸进寒风中打车,却眼睁睁看着十几辆车从她面前开过,它们都被软件打走了……
在那之后,她下定决心,不能和时代脱节。
此后的日子,她一边照顾老伴,一边在链家门店的手机班上课,学会了打车、学会了购物,甚至连不同平台对比价格,她都在手机班学会了。
她把所有的学习的进展都兴致勃勃地讲给老伴,纵使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她还事无巨细的汇报着。那是为了让他安心,告诉他:没有他,她也可以过的很好……直到老伴去世。
「两个人到老,总有一个先走的,我得照样往前走。」

如今的武阿姨,确实过得很好。
虽然81岁一个人独自居住,但是人的晚年就像是无限好的夕阳一般。有人看到感慨「只是近黄昏」,也有人敢乐观地说一句「哪怕近黄昏」。
上海韩叔叔以前的生活画像,就如同十年前关爱老人的公益广告一般——总是一个人坐在电视前,把一部老剧看个十来遍。
突然有一天,年轻时没来得及实现的“音乐梦”叫醒了他,他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他成为了自己所在社区链家手机班的发起人。
拉来同学,请来老师,他学会了建群,把自己演奏各种民族乐器的片段发到群里,看着一个个点赞的表情包,他的脸上露出了满足舒展的笑容。
家里挂满了十几种民族乐器,他像小孩子一样,不掩饰自己的“贪心”,都想学会。对韩叔叔来说,晚年不晚,正有大把时光追梦,有了手机,他就有了更多观众,动力更足了。
他还会用手机唱K软件录歌听,一个清晨,他坐着录歌,咿咿呀呀哼着小曲,看似随意却认真,老伴在旁边听着,专心织着毛拖鞋。

阳光照进来,让整个画面都变得温柔。
「身体好的前提,是能快乐的生活。」
智能手机对于老人来说可能就是这样——原本他们在黑暗中独自摸索,是孤独的、无处分享的。
但有一天,光照进来了,你看到了更多人,有了音乐、有了声音、有了朋友、有了舞台……
这一瞬间,这群老人,又拥有了一个新世界。
李阿姨在去年历经丧子之痛。
白发人送黑发人,沉重的打击之下,老伴本就欠恙的身体一下子垮了下来。
为了更好地照顾他,78岁的李阿姨参加了手机班,她先学会了微信、手机支付等基本功能,因为这样方便给老伴拿药,她甚至还「进修」了手机摄影班,因为想为老伴做一个电子相册。
她指着老伴年轻时的照片对记录者说:「你看他年轻的时候,多帅啊。」

那一瞬间,她仿佛回到了当年的青春岁月。智能手机带给李阿姨的不仅仅是岁月的挽歌,也同样是好好生活的一种信心。
她想用手机,帮助自己的老伴一起过更从容的生活,保护家人,这是她的愿望。
「死人也活不了,活人就好好活着吧。」
《老有手机》共有5集,最后一集有点特别。
主角不是老人,而是教老人用手机的经纪人志愿者北京链家陈洪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