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笔记||举一反三很重要

导语

《论语》中有这么一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是孔子很有名的教育思想,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学生很上进,努力地想把事情弄懂,有想弄懂的趋势,老师才能去启发他。最后一条很重要,不懂得举一反三,直线思维的人,老师就教不了。

其实,举一反三的理念在今天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不懂得举一反三的人,不管是教学,还是平时生活中,和他们交流都很累。

案例一

小时候学物理,老师考了我们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用天平称一个物体,加了10克的砝码,发现10克大了。这个时候剩下的有两个5克的砝码、一个2克的砝码和一个1克的砝码。我们换了一个5克的砝码,又发现5克小了。老师的问题是,下一步是接着放另一个5克的砝码,还是放2克的砝码。

如果是笨学生,他会说放另一个5克的,因为老师说了加砝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不知道举一反三,死脑筋。相反,聪明的学生马上就会发现,不能放另一个5克的砝码。你已经放了一个5克的,再放一个5克的,加起来不还是10克吗?两个5克和一个10克本质上不是一回事吗?我们已经知道10克大了,为什么还要做无用功呢?

老师最怕的就是那些不懂得变通的学生,很简单的道理,他们想不明白。

案例二

曾经有个网友写了文章,发给我看,问我有没有问题。我看了一遍,就指出来,她的作品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有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我给她指出来了几处,并让她自己也再通读几遍,再修改。她改了一遍之后,又发给我看。我说,你的作品还是有同样的问题。

这个网友犯的就是这个错误。我指出来的地方,你知道改。我没指出来的地方,你自己就不知道看看吗?你的文章里面的问题,光靠别人来发现,这行吗?这同样是不懂举一反三的表现。既然有人指出某些地方有哪些问题,那你就得全篇通读,看其他的地方是不是有一样的问题。别人说一处,改一处,那样的思想,能写出好作品吗?

案例三

不懂举一反三的人,被别人指导,会让别人感觉很累。其实这不是最可怕的,更恼火的是,有的人自己明明不懂举一反三,却自作聪明,喜欢指导别人。

我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就发现,我们身边总有那样无聊的人,他们缺少起码的常识,不会逻辑推理,却自以为是,仿佛别人都没有他们聪明。

例如,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有的人明明知道我们是文科生,还奚落我们:“化学专业、医药专业好,你们太笨了,竟然报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业分文科和理科,理科的专业,我们文科生能报吗?你既然知道我们是文科生,怎么能指导我们报理科专业呢?

再后来,我们参加全省农村教师招考。又有人出来信口胡诌:“你们怎么不报县城,都去报乡下呢?”我倒想反问这些人,既然是农村教师招聘,县城是农村吗?

什么叫举一反三?你能根据已知的信息推导出一系列相关的合理结论,这才叫举一反三。相反,你知道信息,却不懂推理判断,还得出错误的结论,这叫举一反三吗?不懂举一反三的人,他们指导别人,是提不出合理的建议的。

总结

举一反三是很重要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学会举一反三,懂得起码的逻辑推理,知道归纳和演绎,这对我们是很有意义的。不懂举一反三,这样的人只会害人害己。

作者简介

李灿,生于1987年8月。湖北竹山人,祖籍湖北英山。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发表在《演讲与口才》《堵河》《交通文化》等。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