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禅寺避暑,说榕神
福 州 榕 神
文图:孟丰敏
炎夏周末到西禅寺避暑,因为孩子喜欢西禅寺里的那棵古榕树。他五岁那年爬到落在地面的榕树粗干上,爬得不亦乐乎,从此便惦念上了这棵古榕,仿佛爬在一个慈爱亲切的老爷爷的背上。榕树老爷爷的胡须实在长呀。
福州何时称作榕城的?至今有多少株榕树?最大的榕树在哪里呢?
孟子提及国家政治必说:“墙下树桑”,意谓君王应提倡百姓多种桑麻、树木,民生才不成问题。从此,爱民的官员就教百姓多种桑和树。
东晋时,福州名冶城,太守张伯玉号召福州居民遍植榕树。从此,福州街头出现“暑不张盖,绿荫满城”的盛景。但福州树木能得以更广泛的种植,还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清朝乾隆二十六年任福州知府兼理海防的四川人李拔。他在福州乌山题有“望耕台”三个大字。
李拔也算是农事专家,对种树、种棉、种桑养蚕经验丰富。正好乾隆帝亲蚕,李拔认为福州天气暖和,适合桑蚕,就下令百姓多种桑。当然,福州在宋朝时就已是名满天下的“丝城”,只可惜到了元朝,发生了变化。李拔任福州知府期间,福州的丝织行业再度兴盛,当时生产的布匹热销台湾,直到清末洋布进入福州后,福州的丝织业受到重创,至今没有恢复。
李拔认为福州土脉疏润,适宜种树,就向乾隆帝请求“教民种树”。他根据土壤、地势情况,决定种植的树种。平原,就在屋后宅前种桑养蚕;通衢曲径,就在路旁种杨柳庇荫;地角山头、斜坡陡岭,就种松树、杉树,用来做房屋的栋梁,福州造船便多用杉木。
除了这些,他还让大家种植桐茶、竹等。仅十年,福州林木蓊蔚,焕然改观。即使有人砍伐,这些树木复生能力强,用之不竭。所以福州树木多,该感谢李拔。
那么,榕树和李拔有关吗?李拔曾写一篇《榕亭记》记载:“古称榕树生至福州而止,故福州号为榕城。榕之重于福州,旧已。”
文中提到他的知府署内曾经种了很多榕树,最大的有三株,都是“轮囷盘郁,蔽日凌霄,团团如幢盖。”榕树大得像一座楼房,盛夏,坐在榕树下乘凉,一点也不觉得炎热。
因为榕树对人的功劳很大,李拔就把大堂内、书房里、清池旁的榕树供奉如神明,还用天灯照耀它,使它看起来光芒万丈,真的如神降人间。爱护榕树的李拔官运亨通,升官后,又想为榕树做点事。他先在清池里养一池荷花,再倚榕树树干建了一座圆亭,以便赏荷,并为圆亭题词“榕亭”。
最喜欢他写的这一句话:“夫物以适用为贵,功以及人为美。以榕之蠢然一木,而无所可用也,见弃于人,宜无族怪。然犹增重一时,流辉千载。”
两百多年后的今天,李拔修建的榕亭在哪里呢?
榕亭后来被称作“榕庵”,大约就在乌石山附近,时代变迁,榕庵早已夷为平地。
和榕树有关的,还有一个是裴仙师在大榕树下羽化成仙的传奇故事。裴仙师是谁?裴仙宫位于福州城内肃威路,建于北宋年间(1046~1067年)宫中供奉主神—鹤发白须老人即裴仙师或称裴仙爷。裴仙师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俗名周简洁,浙江绍兴人氏。
相传,他为官时勤政爱民,勉励人们从善行善,后弃官入霞府修道,法号为“非衣真人”。人们把“非衣”与“真人”合称为“裴真人”。道成时,在督署大榕树下羽化。当时,道众感其一生功德、圣绩,遂于此大榕树旁建起殿宇堂皇而肃穆的裴公祠,尊他为“裴仙师”或“裴仙爷”。
裴仙宫内的古榕,高达20多米,冠覆175米左右,围径13.5米,11人牵手方可合抱,列为福州市保护树木。1997年秋,省政协主席伍洪样看到裴仙宫香火日盛,裴真人引来中外信士前来焚香叩拜、驻足瞻仰,遂为该树题名“榕城第一古榕树”,市民称它为福州的“镇城之宝”。 2013年首届“榕台古榕文化节”在福州开幕。裴仙宫内的千年古榕被信众誉为“榕神”。
除了裴仙宫里的榕神,福州哪里还有古榕呢?太多了,比如于山风景区里的福州十大榕树之一,长在榕寿岩旁,气根如伸长的手臂,五指并合的手掌紧紧环抱榕寿岩,仿佛是相依为命、死生契阔的千年伴侣。福州森林公园里也有一棵千年古榕,另外福州的江心岛、西禅寺、仓山区的金山(旧称凤冈),到处可见两三百年的古榕。这些古榕的枝干深深扎入土地,暴露在地面的大小枝干则纵横交错,好似钢筋铁骨,又像是动物的骸骨,有点狰狞,却叫人明白,百年老榕已通灵成精,有神明保佑,人类不可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