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马话西游(123):法会选秀,玄奘归来,一切尽在魏征掌握

前文书说到,尉迟敬德奉旨到开封府,依照魏征临行前的叮嘱,凑五行找到了相良。不料相良是个贫穷朴实的老汉,死也不肯收此金银。敬德无奈,回报皇帝。世民便教他用此金银建寺庙一座,并为相良夫妇建立生词,以表其功。

话说贞观天子李世民了结了刘全和相良两件事,却是喜事连连,月前行榜天下聘请各处僧人,也都齐集在京师长安,只待选出主持法师,定下时日,便要大兴佛事,修建水陆大会。

世民闻奏,自是大喜,便传下旨意,着太史丞傅奕总领选举高僧,修建佛事。旨意未下,便有中书舍人许敬宗奏道:“臣请陛下三思!傅大人虽是四朝老臣,为人老成持重,然则向来毁僧灭道,最无信仰,而且年纪高大,精力日衰,只恐难以承受陛下重任。若蒙陛下不弃,微臣愿竭驽钝之力,为陛下稍稍分忧,也无愧于朝服立堂也!”

世民本已不喜许敬宗为人,后听说他竟有举丧扶立新君之意,更是恚怒,只是不便即时发作,授人以话柄,因此权且隐忍而已,此刻听他如此说法,知道乃是表白效忠,只是既不愿就此放过了他,也有深意不足为外人道,于是只是淡淡一笑道:“卿愿为皇家出力,朕岂有不知?只是傅卿家老成持重,见多识广,乃是合适人选,卿不必多言了!”

许敬宗到底是官场中摸爬滚打的高手,听了皇帝之言,顿时大悟,诺诺连声道:“陛下明鉴万里,微臣鼠目寸光,怎敢多言?陛下洞悉臣心,知道臣确是愿为陛下尽心竭力,臣虽万死,亦深感荣宠圣恩!”

众人见许敬宗说得如此肉麻,无不鄙夷,只是不便表露,其中长孙无忌,最懂妹丈心思,便笑道:“陛下真乃妙招!傅大人一向非佛非道,然则此次陛下亲历视察,又有刘全、相良之事佐证,谅他也不得不信矣。若由他总领法会操办之事,便是现身说法,那些个不信鬼神的,谁还敢来支吾?”

世民笑着点头不语,便教传旨给傅奕,自与无忌、魏征等近臣商议法会之事。

不料傅奕竟不接旨,次日便上了一封奏疏,大谈敬佛之非,且言世上其实无佛,信此无君无父之道,乃是自毁三纲五常之伦,备言五帝三皇时无佛而大治,痛陈汉明永平立胡神以犯华,大乖礼仪人伦,必要拒之于千里,方为正道云云。

世民览奏大怒,将傅奕奏折掷于地上,命群臣审议。众人自然明白圣意,当下便有宰相萧瑀越众而出,愤然奏道:“傅大人所言甚是狂悖,愿陛下明治其罪!”

原来这萧瑀曾是前朝梁明帝的皇子,佛子皇帝的梁武帝的玄孙,自幼精通佛法,读经诵典,过目不忘。后值梁朝覆灭,萧瑀跟着姐姐萧皇后进了隋宫,后随众归降了唐高祖李渊。世民即位后因见其正直清高、文韬武略,便任其为宰相。只因与外戚不甚相睦,常遭攻讦,数度罢官。所幸萧瑀一心向佛,却也不以为意,虽是如此,却也常恨佛法不能普世,以致举国上下,人们趋利者多,相善者寡,但以成败论英雄,哪管功利之外还有何物?常自抱憾,以为世风日下。后见世民推崇佛法,虽是未必真心,却也大胜从前,自是欣喜不已,如今却见傅奕竟如此毁佛谤法,当即勃然大怒,挺身驳斥。

世民正要如此,见状大喜道:“爱卿一向渊博明理,愿闻爱卿高论!”

萧瑀道:“多谢陛下抬爱,臣不敢当此过誉,只是傅大人一味毁佛谤法,却对佛为何物并无深知,故而一时按捺不住,还望陛下宽宥。”

世民笑道:“爱卿但说无妨,其实朕对佛法也不甚知晓,正要请教。”

萧瑀大喜,奏道:“傅大人所言其实毫无新意。自佛法传入天朝,争议便起,有人以为佛门弟子崇佛尊法,便有碍尊尊亲亲之道,实则不然。佛者,在心之为神明,在行之为楷模,佛家有云,若行善道,人人可为菩萨尊者。以此观之,百姓有神明之畏惧,有楷模可遵循,人人相善去恶,个个愿修善果,于国于民,岂非幸事?陛下与臣等如今亲眼目睹因果之报,还有什么不信的?若仍执着于陈朽之念,是臣所不解也。请陛下明察!”

世民频频点头道:“说得有理!众位爱卿,你等以为如何?”

众大臣眼看皇帝已然如此表态,谁肯来触霉头,自是纷纷赞同,魏征对萧瑀之说虽不甚认同,只是既奉命宏佛,也乐得顺水推舟,把那善恶报应,来世三生之事盛赞了一番。

世民大喜道:“既是众位爱卿都有共识,朕心意已决,传旨下去,今后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群臣闻旨,无不凛然遵从,崇佛者自是大喜过望,然而朝堂亦颇有尊儒崇道者,不免在心里把萧瑀、魏征的祖宗八代骂了个遍。

世民又命张道源和魏征、萧瑀同掌法会之事,教他们邀请诸佛,选举一名有大德的高僧做坛主,兴建道场,操办法会,克日便要完工。魏征心中早有成算,遵旨而退。

次日一早,魏征等三人便传下号令,教来京众僧齐聚山川坛里,把众僧名册逐一点看,果见内中有洪福寺玄奘法师之名,当下便唤玄奘出列,行礼问道:“法师当日奉圣上钦命,主持洪福寺,讲佛说法,功德无量,京城上下,多闻法师之名,无不敬爱。后来听说法师去江州金山寺服侍尊师法明长老,多日不曾受教,甚是牵挂,今日不想在此相会!不知法师何日返京?”

原来玄奘自当日因自悲身世,万念俱灰,一时只愿遁世归隐,便弃了洪福寺,悄然返回江州,打算服侍法明长老终身,然后便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了此残生。法明长老揣知其心意,也不急于相劝,只把一些宿命果报之事讲与他听,又常谈些前朝佛法东传,数度功败垂成之事,言下深以为憾。

玄奘终究是金蝉转世,身具佛心,那一点灵性被师父激发,便生出了弘扬佛法的豪情。法明见大事已偕,便也了无牵挂,一日在观音堂前默坐良久,召集大弟子们安排了后事,当晚无疾而终。玄奘知道师父是要自己断了牵挂,便洒了几滴泪,随众师兄弟安葬了长老,北上回到洪福寺。

寺中僧众见主持归来,便有了好遮阴的大树,自是大喜过望,接风洗尘之后,便要张罗几场佛事,好教长安信徒知道玄奘法师重归洪福,不料尚未举措,便接到朝廷榜文,说要为皇家水陆法会招请高僧,举国佛寺高僧主持,务必同参盛典。阖寺僧众无不大喜,以为玄奘长老若能中选主持法会,自是举寺恩宠,从此脱颖而出,便为佛门之冠。于是都来相劝玄奘力争主持一职,倒是玄奘甚是平和,知道天下高僧甚众,自己于佛法的参悟,未必得臻上乘,因而只愿一切随缘便好。不料在山川坛中,竟受魏丞相如此礼遇,自是惊喜交集。

本文节选自《大圣心猿》第六十二回:魏征领衔择高僧,玄奘担纲统佛门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史马广彧,加拿大BC省中文协会会员,温哥华大华笔会会员,温哥华至善中文学校教师;微信自媒体“国学微讲堂”公众平台主讲人;著有《史马老师讲国学》系列丛书,获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作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