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
【往期回读】
磨难激励斗志 挫折成就梦想
顾茂权
1983年,是我人生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接二连三的打击没有打垮我,反使我越挫越勇。我绝地反击,不懈努力,终于考上扬州农业学校。那一年,我流过的汗水换得了成绩,流过的泪水转化为成功。
时至今日,当初的情景仍萦绕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因为刻骨铭心,有许多次,睡梦中我都回到了当时。今天,我与朋友们分享我所经受的喜怒哀乐、饱尝的苦辣酸甜,同大家一起共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各行各业春潮涌动,百废待兴。那时的我,正值风华正茂、朝气蓬勃之时,自然不愿平庸,跃跃欲试,要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1983年,我刚满20岁,血气方刚。那时,我已做了两年临时代课教师,年年教学成绩出色。教出的学生每年有数十个被各类学校录取,他们只比我略小几岁。身为老师,我心有不甘,不甘心老做这样的“人梯”。于是乎,白天,我尽心尽职地完成两个班理化的繁重教学任务;晚上,我主动给自己加码上条,挑灯夜读复习迎考。我迫切地想通过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那年年初,我勤劳朴实的老父亲突然被村支书叫到村委会,莫名其妙地被他训了一顿。“谁这么大胆?不通过村委会,就将你儿子弄去代课了?不行,你家每年得向村里缴25元 ‘积累’(指村统筹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道路桥梁基础设施的维修),否则你儿子就回家种田吧!”支书的话掷地有声。老父哪见过这阵势?吓得直哆嗦,连忙给支书赔不是。赶回家后,连晚东借西凑将25元送到村委会。要知道,那时我一个月代课工资只有26元,上交25元,意味着我一个月的血汗钱付之东流。
1983年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征兵工作如期展开。那时当兵很吃香,年轻人对当兵是求之不得,心神向往。我从小爱看战争电影,对军人怀着崇高的敬意,向往到部队去磨练打拼一番。我也自认为相貌堂堂,高中毕业,文化水平也不算低,又经过两年代课教师的锤炼,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自以为我到部队前途将不可估量。便去报名当兵。镇里征兵初检时,我一路绿灯,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带兵的见到我,特地将我叫到另一间办公室,详细地询问我的情况,并在记录本上一一记录。看到他记了满满一张纸,我心里充满了希望。然后,我在家满怀希望地苦苦等待复检通知。不曾想,晴天起霹雳,最为看好的我却被当头一棒击得晕头转向。我被告知:初检被淘汰了。原来我村只有一个去县城复检的名额。这个名额给了村副支书的外甥,尽管他只是个初中毕业生!
惋惜、叹息、无奈、愤怒、悲哀,齐聚心头,坚强、自律的我,整理好心情,对教学工作仍然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屋漏偏逢连夜雨。1983年4月,我县区划调整,原夏集镇被划分为夏集、郭桥两乡镇。新夏集镇缺文书,镇组织科杨玉兰科长特地赶到我的母校夏集中学,找到校长和任课老师,请他们推荐几名较为优秀的高考落榜生,作为文书的人选。学校推荐了三名,我有幸在内。杨科长随即通知我们8号上午到镇政府参加笔试面试。那时通讯落后,我又在远离老家十多公里之外的苏雅初中代课,阴差阳错,等我接到通知时已是12号。当天,我匆匆赶到镇里,徐松来秘书接待了我。他态度诚恳,为我感到惋惜。因为缺席考试属自动放弃,他也无能为力。另两位如期参考的同学终成幸运儿。
接二连三的打击使我倍感无助,欲哭无泪。老实巴交的父亲整天闷闷不乐,一支接一支抽烟叹气,羸弱饥瘦的母亲整天以泪洗面,八十岁高龄的祖母时时刻刻看着我,生怕我想不开。看着亲人们人人心力交瘁,为我忧虑,我一个男子汉于心何忍?我强振精神,表现出少有的坚强与刚毅,反过来劝慰为我前途焦虑的至亲:“你们放心,我没事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相信我,我会一直努力的!”
我没有被接踵而至的打击所击倒,发誓要活出个样子。我工作更努力了,复习更刻苦了,夜里点把钟睡觉乃家常便饭。
5月8号,同窗“死党”沈学权匆匆骑车赶到苏雅初中找到我,劝我和他一起报考农校。起初,我不想报考,因为那时心高气傲,一心想参加高考。学权不停劝说我,讲农校学生也属统配生,转户口,毕业就是全民国干,且对落榜社会青年招生,竞争相对小。见我老不松口,最后,他急得放出狠话:“你不考,我也不考了!”在他的极力劝说和软磨硬泡下,我终于答应了。当天下午,我俩就骑着一辆自行车,一路颠簸,赶到镇里报了名。
开始准备了。没有农技方面的书怎么办?经多方打听,下一届同学倪建中有一本。我向建中借,建中很爽快地借给了我。没有大纲怎么办?没关系,系统而仔细地复习,不就有重点了吗?
送走初中毕业班,我集中精力,一门心思地复习。初夏的深夜,里下河农村异常闷热,但我不以为意;全村一片漆黑,只有我那土坯草房的小窗户里透出点点光亮。我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挑灯夜战,右手翻着书写着字,左手拿着一把蒲扇不停地扇动,驱赶蚊虫、扇风降温。一连二十多天,我睡醒了学,学累了睡……
正所谓“天道酬勤”,由于学习认真,复习刻苦,功底较为扎实,在当年首届农校招生考试中,我从三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18名幸运儿之一。镇领导闻讯,一再挽留我这个六月份乡干招考好的“状元”到镇政府工作。我当然“两个烧饼拣大的拿”,毫不犹豫地奔赴扬州,开始了三年农校全日制生活。
正是因为我第一个吃螃蟹的“示范效应”与榜样激励,在我之后的十年时间里,我镇高考落榜寒门子弟竟然有近20位考取了各类农校。毕业后,竟有很多人成为我县政界栋梁骨干,甚至担任部门单位的领导。通过农校途径,跳出“农门”步入仕途,为二三十年前夏集镇青年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全县小有名气、颇有影响!
2018年1月22日
作者顾茂权,宝应人,在县某机关工作。欢迎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老爸,苍天也在为你垂泪 难忘故土 “深潜”人生的家国情怀 从美国总统被诋毁说起 老父有顽强的生命力 侍奉老父 一张照片 祭大姑母文 老娘今年八十岁 练书法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