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湾早期的西营主要商行

西营(Fort Bayard)与赤坎的发展轨迹不同——赤坎一直是华商占主导地位的商埠,而西营初为法军营地,1910年后成为广州湾法当局的行政首府,商业发展颇为迟缓。在广州湾早期(上世纪20年代以前),稍具规模的商行几乎都是服务于法当局的法商或亲法华商。而三泰利行和标记洋行则是其中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商行,他们依靠着其与法国人的合作关系,长期进口洋货,购置土地建造房屋,逐渐积累财富实力。当他们面对赤坎商人的联合,尤其是1917年广州湾商会的成立和1924年益智学校的兴办,似乎抱着一种观望踌躇的态度。西营商会迟迟未能成立,又与广州湾商会若即若离,说明广州湾商人内部的差异性难以弥合。目前关于两家商行的资料十分零散,笔者初步收集整理,以期引起有兴趣者关注,或知情者提供信息,共同找寻西营商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痕迹。

三泰利

三泰利行,由海南人郑耀琳(?-1943)在西营丹社街(Rue d’Alger,今霞山区汉口路)创办,以经营洋杂货为主。其广告表示“专办出入口货,法国名酒,越南土产。”郑耀琳是法当局中较有地位的绅士,“房产之多在广州湾(西营)是首屈一指的。”[1]据《湛江文史》记载,郑氏在西营主要商业区贝丁街(Boulevard Maréchal Pétain,今霞山区逸仙路)拥有许多商铺。法当局为表彰郑耀琳长年与法国人通商和修筑西厅机场第一条跑道,向其颁发两枚勋章。[2]约上世纪30年代中期,郑耀琳之子郑绪生接管家族生意,郑家后来移居香港,郑绪生之子郑成业自香港大学毕业后投身教育界,掌香港培正中学校长十二年,并担任浸会大学校董会和谘议会成员二十多年,是知名社会人士。

《广州湾商业指南年鉴合辑》上的三泰利行广告

标记

标记洋行,东主是郑森源和郑森湖兄弟(籍贯和生卒年不详),以经营洋酒为主,在西营海岸有专用仓库。1925年标记洋行向广州湾总公使买地的文件显示,标记洋行法文名称是“A Piou Fils”(阿标兄弟),是老牌商家A Piou的继承者,[3]可见郑氏家族经商由来已久,与法国人关系深厚。两名东主均在总公使署做“师爷”,令人有“亦官亦商”的印象。[4]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本土,日军乘势派驻贸易检查团进驻广州湾,该团成员鼓动郑森源推销日货。[5]

1928-1929年郑森源提出西营商会独立设会,不获广州湾商会批准,直至1930年成事,但其“组织及一切措施进行,亦皆以赤坎广州湾商会为依归。”[6]西营商会设在丹社街,起初以平房为俱乐部场所,上世纪40年代初购置两层铺屋会址。首任会长郑耀琳,第二任会长许岐伯(1935年担任),第三任会长郑绪生(1938年担任),第四任会长黄衡初(1943年担任)。[7]

1925年购地文件上的标记洋行logo

注释:

[1]蔡挺生:《法租界广州湾侧影》,《湛江文史资料》第五辑,内部资料,1986年,第43-51页。

[2]感谢高雷旅港同乡会梁华棣先生告知上述信息。

[3] INDO/GGI/46096, ANOM.

[4] 蔡挺生:《法租界广州湾侧影》。

[5]中统特调处编:《敌伪经济汇报》第17期,1940年12月。转引自齐春风:《抗战时期日本在港澳湾地区的走私活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第3期,第82-89页。

[6]韦健:《广州湾商业指南年鉴合辑》,东南出版社,1943年,第72页。

[7]蔡挺生等:《广州湾——湛江商会回顾》,《湛江文史资料》第五辑,内部资料,1986年,第54页。

撰文:吴子祺

校对:钱源初

编辑:大   牛

(0)

相关推荐